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公路路线的改进与扩建工作不断发生,同时路基拓宽工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但是在路基拓宽工程施工中,由于新老路基在对接中总会出现大大小小的质量问题,从而给工程的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工作中,做好路基拓宽工程处理十分关键。本文就路基拓宽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和病害现象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其出现原因以及形成机理,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和完善措施和工作要求。
【关键词】路基;道路工程;路基拓宽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线路不断增长,这就使得多数地区原来的交通设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尤其是在一些重点的交通干线中,伴随着城市化发展中各种车辆的涌现和车辆荷载的提升,使得道路在运行中出现了各种质量问题与缺陷,严重的影响着交通运输情况,甚至造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经济发展受阻。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工作中对原有的交通道路进行改建和拓建已成为道路工作中面临的首要话题,也是工作的重点难点所在。
1.路基拓宽概述
路基拓宽是目前公路扩建工作中的主要数段和方法,是通过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来将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和相互作用进行抵消和完善,使得新老路基能够形成系统、综合的模式,从而确保了形成稳定性和舒适性,给车辆安全、稳定行驶提供了保障基础和依据。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和繁荣,其交通工具也日益涌现和复杂。在目前的经济发展中,各种大型、超荷载车辆不断出现,其为城市货物流通提供了保障基础的同时也给道路工程带来了新的考验与要求。基于此,传统的道路工程由于等级、负荷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无法满足社会发展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行全面系统的优化与总结。道路扩建作为公路扩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和工作模式,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施工要求和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认识。
1.1路基拓宽的工作优势
路基作为公路工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其也是公路扩建施工的基础所在。在施工中,其主要优势在于:首先能够拉动周边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但有效的促进了原来道路周边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更是为区域经济的持久性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基础要求和模式。其次,在新老路基的对接施工中,由于是沿着原来的路线进行施工的模式,其能够有效的节约土地资源,进而减少在工作中各种物料和原来材料的应用模式。再次是由于新老路基在拼接的过程中是一个新的施工模式,因此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原来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能够及时的加以维护和修复,确保沿线环境的合理改善。
1.2拓宽缺陷
路基拓宽是目前道路扩建工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但是在工作中由于新老路基的差异和相互作用,使得路基在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问题,更是造成路面整体性能的下降与不足,严重的影响了车辆的行驶安全与舒适性,甚至是造成跳车现象的出现与存在。这就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缺陷,也造成了施工问题和隐患的存在。这些问题最为常见的主要是在新旧道路对接之后其存在着一定的对接缝,给施工质量带来影响。
2.预防和处治措施
2.1处治技术分类与选择
调研表明,路基拓宽工程病害的根源是新老路基不协调变形。因而,路基拓宽处治的根本目标就是在保证拓宽路基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控制路基不协调变形。新老路基不协调变形主要由新老路基结合部的蠕滑或滑移、新路基的压缩变形以及新老路基的地基沉降差异三部分组成;在不同拓宽条件下,导致工程病害的主导变形不尽相同。因此,新老路基结合部处治应遵循以下技术思想,并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和各项措施的适用条件进行选择。
2.2新老路基结合面处治
新老路基结合面处治包括拓宽路基基底处理、老路基边坡覆土处理以及新老路基结合面台阶开挖。在老路基边坡上开挖台阶,可放缓横坡以减小滑动力、改善拓宽路基的稳定性,且便于新路基压实,防止在结合部位置因新路基填土压实不良而造成的结合部强度不足。目前部分拓宽工程设计部分要求在交界面整个范围内布设台阶,高宽比在1!2左右。若施工时完全从坡底按此要求实施,台阶面将深入到老路路面的中心,也就意味着台阶的挖设可能将大部分老路面甚至全部老路面挖除,大大增加了土石方工程量。故在保证拓宽路基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兼顾经济性,台阶开挖高度为0.6~1.0m,细粒土填料取下限,巨粒土和土石混填取上限,填石路基可取1.2~1.5m。
新老路基结合面处治新老路基结合面处治包括拓宽路基基底处理、老路基边坡覆土处理以及新老路基结合面台阶开挖。在老路基边坡上开挖台阶,可放缓横坡以减小滑动力、改善拓宽路基的稳定性,且便于新路基压实,防止在结合部位置因新路基填土压实不良而造成的结合部强度不足。
2.3路基加筋新老路基结合部加筋处治
加筋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3.1提高拓宽路堤的整体稳定性
相关工作人员经过对某软土地基上路基拓宽工程土工格栅加筋的效果进行了分析。采用土工格栅加筋,路基稳定性明显提高。
2.3.2增强拓宽路基的抗变形能力新老路基不协调变形的室内模拟试验.可见,若采用2层玻璃纤维格栅加筋,在不协调变形发生前后,新老路基结合部及新路基的顶面回弹模量,较未加筋部分均有较大幅度增加。
2.3.3轻质路堤软土地基在拓宽路堤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沉降在不协调变形中占据主要部分。采用二灰、EPS等轻质材料修筑拓宽路堤,自重轻,板体性强,可有效减小路堤堤身的压缩变形和地基固结变形。
2.3.4地基处理
进行地基处理,可提高地基的抗变形能力,减小新老路基的不协调变形,且可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保证拓宽路基的稳定性。但大多数地基处理方法都会对老路基产生较大的扰动和影响,尤其是堆载(或超载)预压、强夯等。相对而言,各种复合地基主要是通过竖向增强体来提高拓宽路基部分地基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施工过程中对老路基地基的影响较小,对路基拓宽工程比较适用。
2.3.5支挡结构
在以下情况下,拓宽路基需要设置支挡结构:(1)拓宽路基的稳定性不满足要求,需要设置支挡结构提高其稳定性。(2)拓宽路基高度太大,自然放坡所产生的不协调变形过大,需要设置支挡结构以减小不协调变形。
2.3.6路基路面综合处治技术
对于拓宽路面,在不协调变形的作用下,路面结构首先从基层底面开裂。故可以在基层底面铺设加筋材料,增强基层抵抗不协调变形的能力。在基层底面铺设弹性模量为20GPa的玻璃纤维格栅前后,在相同不协调变形下的基层底面弯拉应力,由未加筋时的0.307MPa减为0.239MPa,减幅达22%。
3.结语
新老路基不协调变形是路基拓宽工程各种病害的主要原因,工程处治应遵循??变形协调与控制 的基本思想。新老路基不协调变形由三个方面组成,不同工程条件下各组成部分所占比例不同,因此应从路基、路面、排水、支挡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和各项措施的适用条件选择相应的处治方法。对各处治技术的处治机理和处治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设计施工控制标准和方法,对路基拓宽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科]
【关键词】路基;道路工程;路基拓宽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线路不断增长,这就使得多数地区原来的交通设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尤其是在一些重点的交通干线中,伴随着城市化发展中各种车辆的涌现和车辆荷载的提升,使得道路在运行中出现了各种质量问题与缺陷,严重的影响着交通运输情况,甚至造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经济发展受阻。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工作中对原有的交通道路进行改建和拓建已成为道路工作中面临的首要话题,也是工作的重点难点所在。
1.路基拓宽概述
路基拓宽是目前公路扩建工作中的主要数段和方法,是通过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来将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和相互作用进行抵消和完善,使得新老路基能够形成系统、综合的模式,从而确保了形成稳定性和舒适性,给车辆安全、稳定行驶提供了保障基础和依据。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和繁荣,其交通工具也日益涌现和复杂。在目前的经济发展中,各种大型、超荷载车辆不断出现,其为城市货物流通提供了保障基础的同时也给道路工程带来了新的考验与要求。基于此,传统的道路工程由于等级、负荷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无法满足社会发展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行全面系统的优化与总结。道路扩建作为公路扩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和工作模式,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施工要求和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认识。
1.1路基拓宽的工作优势
路基作为公路工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其也是公路扩建施工的基础所在。在施工中,其主要优势在于:首先能够拉动周边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但有效的促进了原来道路周边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更是为区域经济的持久性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基础要求和模式。其次,在新老路基的对接施工中,由于是沿着原来的路线进行施工的模式,其能够有效的节约土地资源,进而减少在工作中各种物料和原来材料的应用模式。再次是由于新老路基在拼接的过程中是一个新的施工模式,因此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原来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能够及时的加以维护和修复,确保沿线环境的合理改善。
1.2拓宽缺陷
路基拓宽是目前道路扩建工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但是在工作中由于新老路基的差异和相互作用,使得路基在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问题,更是造成路面整体性能的下降与不足,严重的影响了车辆的行驶安全与舒适性,甚至是造成跳车现象的出现与存在。这就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缺陷,也造成了施工问题和隐患的存在。这些问题最为常见的主要是在新旧道路对接之后其存在着一定的对接缝,给施工质量带来影响。
2.预防和处治措施
2.1处治技术分类与选择
调研表明,路基拓宽工程病害的根源是新老路基不协调变形。因而,路基拓宽处治的根本目标就是在保证拓宽路基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控制路基不协调变形。新老路基不协调变形主要由新老路基结合部的蠕滑或滑移、新路基的压缩变形以及新老路基的地基沉降差异三部分组成;在不同拓宽条件下,导致工程病害的主导变形不尽相同。因此,新老路基结合部处治应遵循以下技术思想,并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和各项措施的适用条件进行选择。
2.2新老路基结合面处治
新老路基结合面处治包括拓宽路基基底处理、老路基边坡覆土处理以及新老路基结合面台阶开挖。在老路基边坡上开挖台阶,可放缓横坡以减小滑动力、改善拓宽路基的稳定性,且便于新路基压实,防止在结合部位置因新路基填土压实不良而造成的结合部强度不足。目前部分拓宽工程设计部分要求在交界面整个范围内布设台阶,高宽比在1!2左右。若施工时完全从坡底按此要求实施,台阶面将深入到老路路面的中心,也就意味着台阶的挖设可能将大部分老路面甚至全部老路面挖除,大大增加了土石方工程量。故在保证拓宽路基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兼顾经济性,台阶开挖高度为0.6~1.0m,细粒土填料取下限,巨粒土和土石混填取上限,填石路基可取1.2~1.5m。
新老路基结合面处治新老路基结合面处治包括拓宽路基基底处理、老路基边坡覆土处理以及新老路基结合面台阶开挖。在老路基边坡上开挖台阶,可放缓横坡以减小滑动力、改善拓宽路基的稳定性,且便于新路基压实,防止在结合部位置因新路基填土压实不良而造成的结合部强度不足。
2.3路基加筋新老路基结合部加筋处治
加筋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3.1提高拓宽路堤的整体稳定性
相关工作人员经过对某软土地基上路基拓宽工程土工格栅加筋的效果进行了分析。采用土工格栅加筋,路基稳定性明显提高。
2.3.2增强拓宽路基的抗变形能力新老路基不协调变形的室内模拟试验.可见,若采用2层玻璃纤维格栅加筋,在不协调变形发生前后,新老路基结合部及新路基的顶面回弹模量,较未加筋部分均有较大幅度增加。
2.3.3轻质路堤软土地基在拓宽路堤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沉降在不协调变形中占据主要部分。采用二灰、EPS等轻质材料修筑拓宽路堤,自重轻,板体性强,可有效减小路堤堤身的压缩变形和地基固结变形。
2.3.4地基处理
进行地基处理,可提高地基的抗变形能力,减小新老路基的不协调变形,且可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保证拓宽路基的稳定性。但大多数地基处理方法都会对老路基产生较大的扰动和影响,尤其是堆载(或超载)预压、强夯等。相对而言,各种复合地基主要是通过竖向增强体来提高拓宽路基部分地基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施工过程中对老路基地基的影响较小,对路基拓宽工程比较适用。
2.3.5支挡结构
在以下情况下,拓宽路基需要设置支挡结构:(1)拓宽路基的稳定性不满足要求,需要设置支挡结构提高其稳定性。(2)拓宽路基高度太大,自然放坡所产生的不协调变形过大,需要设置支挡结构以减小不协调变形。
2.3.6路基路面综合处治技术
对于拓宽路面,在不协调变形的作用下,路面结构首先从基层底面开裂。故可以在基层底面铺设加筋材料,增强基层抵抗不协调变形的能力。在基层底面铺设弹性模量为20GPa的玻璃纤维格栅前后,在相同不协调变形下的基层底面弯拉应力,由未加筋时的0.307MPa减为0.239MPa,减幅达22%。
3.结语
新老路基不协调变形是路基拓宽工程各种病害的主要原因,工程处治应遵循??变形协调与控制 的基本思想。新老路基不协调变形由三个方面组成,不同工程条件下各组成部分所占比例不同,因此应从路基、路面、排水、支挡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和各项措施的适用条件选择相应的处治方法。对各处治技术的处治机理和处治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设计施工控制标准和方法,对路基拓宽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