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中的和尚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戒》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汪曾祺先生收笔时说,写43年前的一个梦,也就是上世纪30年代的事。遥想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社会动荡、风雨飘摇,然而,在汪先生的这个梦里,却有种超脱的美,并且出现了很多寻常又不寻常的和尚。虽然汪先生曾说,他的家乡出和尚,但是在这篇小说中,和尚却有一种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在“健康的人性”中消解世俗的恩怨与愁苦的意味。
  《受戒》里的荸荠庵有三代和尚。老和尚普照吃斋,但过年时除外,当其他三个和尚打牌三缺一时,他也被拉出来凑数。大师父仁山是当家和尚,不怎么念经,天天忙算账,桌子上摆的是账簙和算盘。二师父仁海有老婆。三师父仁渡才二十多岁,经忏俱通,会玩飞铙,然而外面相好的不少。最小的和尚小明子刚刚举行受戒典礼,回庵的路上,面对漂亮水灵、活泼可爱的小英子,他表态不当方丈,不做沙弥尾,而是愉快地私定终身。其实,还有一个隐在背后的和尚,身份高贵,叫石桥,是善因寺的方丈,号称是和尚中的状元,他面如朗月,声音动听,衣着讲究,会作诗、画画、写字,烧的都是名贵的伽楠香,然而,这样一个大和尚外面有个长得很好看的相好的。
  汪先生用他那灵动的笔,把里下河水乡的一切写得很美。宽阔的芦苇荡,恬静的庵赵庄,和睦的小英子一家,香得冲鼻子的栀子花。一个小和尚小明子,一个小村姑小英子,他们从合吃半个莲蓬开始,一起薅草,一起嬉戏,一起赶牛打场,一起画画刺绣。小英子踩荸荠后在田埂上留下湿脚印,五个小趾丫,细细的脚跟,脚弓部分缺一块,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扰乱了。太纯美了!两小无猜的朦胧情爱让人心动。至于荸荠庵里的僧侣生活也令人向往,庵里没有烟雾缭绕,没有晨钟暮鼓,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神秘、庄严和肃穆,没有一般佛门寺庙清规的羁绊。只如文中所说的,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无人提起。汪先生把僧侣刻板的宗教生活世俗化,写得那样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写出了和尚们的人性,和尚与常人一样,寻常事体样样精通,甚至比常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和尚只是穿了袈裟的凡人,一切再平常不过,一切又自然不过。汪曾祺在文章写成之后曾说过:“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和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当我们沉醉在这种唯美意象中时,合卷长思,不由惊叹,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世外桃源?陶渊明的桃花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酒食相敬,人人怡然自乐,不知秦汉,无论魏晋。这是逃逸,是出世。而《受戒》中的桃花源则更进一步,不仅环境优美,庵赵庄的村民对寺庙里的和尚各种行径竟是如此的宽容、包容,荸荠庵里的和尚们相互之间也是熟视无睹,见怪不怪。当和尚是出世,而他们是入世,是出世后的入世,这是另一种乌托邦。在小說里,和尚只是个谋生的职业,与劁猪、织席、箍桶、弹棉花等等一样,是世俗生活中的一个行当。《受戒》中的这些和尚没有哪个禁锢自己,他们念经、打坐、修行都无所谓,和尚可以打牌,可以吃荤,可以唱小曲,可以娶妻。
  汪先生给他们的行为做了一层包浆,在唯美意象的遮掩下,藏着掖着太多内容。这是人性的回归,还是人性的放纵?是对清规的尊重,还是对戒律的亵渎?我很长时间都在自问,这样的人性健康吗?什么才是汪老先生所说的真正的健康人性?更绝的是,小和尚在受戒回来的路上,头顶着象征守戒的圆疤,怀揣度牒,小英子从船头来到船尾,对着他的耳朵小声说:“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小和尚眼睛鼓得大大的,大声地说:“要!”接着,他们兴冲冲地把船划进了芦花荡,他们的行为惊起了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苇,扑棱棱飞远了。他们接着干了什么?汪老先生没说,只用一组省略号结束了故事。这为他们的行为提供了各种可能,打开了人们想象的空间。不过,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进了芦花荡,芦花荡就是他们的“高粱地”,他们还能干什么?守戒与破戒,这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此石破天惊而又温柔地同时炫目上演。汪老先生笔下简短直白的一段刻画,令人读来意犹未尽,而又意蕴深长,道尽了一切,也骂尽了一切。天地间世俗的恩怨与愁苦,也瞬间化作了乌有。
  (选自《文艺报》)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余华作品《活着》以主人公讲诉一生的坎坷经历表达出人活着的最简单而纯粹的意义。在承受一个又一个无奈的波折后主人公仍旧顽强的生活着,尽管无法去改善没有预料的意外,也没有轰动的令人敬佩的举动,但主人公隐忍的生活态度、执着于现实的有限性、被动性给读者以无限的酸涩和感概。  关键词:《活着》 生存意义 价值  余华是80年代崛起的先锋小说家,余华的作品充满了大量的暴力、死亡和苦难。《活着》是一部关
内容摘要:《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几位穷苦画家之间凄凉又温暖的故事。为了给患病女画家琼西生的信念,生活窘迫的老画家贝尔曼顶着风雨创作了这“不凋零”的常春藤叶,最终牺牲了自己,拯救了年轻的生命,展现了一位普通小人物的高尚灵魂,歌颂了生死关头人性的光辉。  关键词:欧·亨利 人性 赞歌  欧·亨利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其作品构思新颖独特、语言诙谐幽默,以描绘
内容摘要:《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在我国流传范围甚广的元曲小令,尤其是在编纂入我国初中语文的教材中就使得其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体味思乡哀愁的经典。在《天净沙·秋思》结构简单,在其寥寥叙述中,随着以点为排列出的景物构成以面铺展开的秋季哀思,勾画出游子单骑瘦马思念故乡的画卷。本文通过对《天净沙·秋思》中的景物进行细致挖掘,从而赏析这一小令的思乡之情与文学价值。  关键词:《天净沙·秋思》 景物 思乡  《天
内容摘要: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非遗是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整合,有利于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推动地方高校非遗课程的改革与完善,有利于开拓我国非遗保护传承的新视野。我们可以以课程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通过采取多样化的举措,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
内容摘要:目前,开通地铁的各个城市在站名的翻译上往往各行其是,这不仅让外籍乘客困惑不解,也给出行设置了障碍。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对366个地铁站名按命名方式进行分类,并对翻译现状进行探讨,以期对译名的规范化有所启示。  关键词:地铁站名 英译 规范化  地铁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其便捷、价廉的特点,成为大众出行方式的首选。为方便外籍友人在华工作生活,上海地铁站名均提供英汉双语版本。当然,只有正确的译
内容摘要:全国新课标卷中,字音、字形类语言文字基础题不再单独设题,而是在作文中进行考查,所以很多一线教师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听写也逐渐从语文课堂中消失。本文认为听写重回语文课堂有助于落实语文的工具性,有效解决提笔忘字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和扩大词汇量。教学中,应该准备可长期使用的听写本,每次听写另起一页;内容不囿于课本,与实用接轨;以“听音写词”为主,兼顾其他。  关键词:听写 高中语文
内容摘要:严复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他在留学英国期间考察了英国的政治、法律、教育等机构,接触到各种思想理论和学术新潮,这些都为他维新思想的酝酿和形成提供了重要养料,回国后积极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同时严复亦是中国翻译界泰斗,他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天演论》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蒙中国青年的理论教科书,是仁人志士救国理论的根据。严复的译事活动让中国知识分子接触到当时最新的西方思想。同时,严复
内容摘要:通过对比分析人人影视、圣城家园、伊甸园关于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七季)字幕的翻译认为,译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译文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译事行为是译者主体阐释其主体性的主观化过程。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阐释学 《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   一.引言   在传统认识中,翻译处于一种被遮掩、被压制、被排斥状态,于是译者一直被视为从事“一仆侍二主”的工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译者不受重视
一般意义上,“民主”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中华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奴隶制和封建制,君权神授,并没有“民主”的政治传统。即使在上古“黄金时代”——尧、舜、禹统治时期,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不过是后世人们对历史的美好附会而已。  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或许我们很难从政体实施及文献史料中发现“民主”的影子。然而“仁政爱民”、“民贵
内容摘要:新课改下将素质教育放在的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并强调了教学中问题提问技巧的重要性。事实上,巧设数学问题,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就数学问题设计技巧运用的重要性、当前数学问题设计中所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数学问题 设计技巧 数学思维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标准指出,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深入化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