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本《兰亭序》摹者新证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xwindo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奇迹,其卓绝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千百年来书法发展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块丰碑,也成了历代书法家临摹学习的范本,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然因种种历史原因,《兰亭序》自问世以来,真迹时显时隐,行踪难觅,传世各本,则真伪莫辨。因此臆说假设比比皆是,自宋至今,虽为书法界之热门话题,然终乏定论,使人莫知所从。
  目前,普遍认为《兰亭序》系王羲之所作,而其真迹并不流传于世,存世墨迹均为摹本。而存世摹本中以“神龙本”为最著名,神龙本《兰亭序》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而得名。神龙本被认为是流传至今的摹本中最精美的一本,因为它将原作的笔墨表现得最为真切。原本上带有“破锋”“断笔”“贼毫”的字都摹写得很细腻,改写的字迹也显示出了先后的层次,行笔踪迹、墨色浓淡十分清晰,问架结构也是左右映带、敲斜疏密、错落有致,显得自然生动。其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被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并被普遍认为系出唐代冯承素之手。
  其实,对于这一观点,目前依旧存有争议。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高二适先生就认为《神龙本兰亭序》为褚遂良所摹(高二适:《〈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光明日报》,1965年7月23日);另有一种观点则认为系出智永之手。学术界为此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发现神龙本褚临新证据
  近日,笔者在山西收藏者古渊先生处,意外发现了新的文献资料,其中提到了《神龙本兰亭序》。古渊先生的这部藏品为稿本,题为《一斑吟草》,由近现代收藏家邵松年于民国壬戌年(1922年)撰成。其中有“真本神龙属褚临”之语,指出该本为褚遂良所临。邵松年的观点比高二适早提出了四十多年,这不能不引人关注。
  邵松年(1848 1923),字伯英,号息盦,室名澄兰堂、兰雪斋。江苏常熟人。晚清民国收藏大家。光绪九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七年,任河南学政。邵松年擅长书法,尤精小楷,笔墨闲雅。时任中华书局董事、美术部主任的高野侯,曾为其编印《邵息盦先生小楷》流传于世。其另一大成就为书画收藏与鉴赏,著有《澄兰堂古缘萃录》十八卷,记述所藏书、画、碑帖,书成于光绪二十九年,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文献价值。另有《虞山画志补编》《海虞文徵》等。所撰文稿多在抗日战争期间散佚。
  《一斑吟草》的文献价值
  《一斑吟草》是一部鉴赏书画碑帖的工具书。此书在民国年问有铅印本行世。经查,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与南京图书馆皆有收藏,均未标确切的出版年代(作者按:有家印本之可能)。书中邵松年为每件藏品各赋七言绝句一首(相当于容易记忆的鉴定口诀),包括《论碑帖绝句》40首、《论书绝句》46首与《论画绝句》144首。其中涉及的人物均为书画大家,有郭熙、祝枝山、文征明、唐伯虎、傅山、金农、郑板桥等,对每个人的创作特点都有高度精练的概括,同时又有作者个人的评价,语言凝练,又极易让人记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如评鉴北宋山水画巨匠郭熙作品日:“溪山清趣郭河阳,作会曾推作画王。鬼面皴与蟹爪树,思翁鉴别语焉详。”诗后注云:“河阳雪山图,思翁题云:所谓蟹爪树鬼面皴,真者固如此图近似。题款只‘郭熙’二字,签题‘溪山清趣’,不知何征。兰石先生题京师友人作画,会以此为冠。”中国书画艺术鉴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收藏委员会主任张忠义先生指出,“鬼面皴与蟹爪树”正是对郭熙作品的精到概括,“这也正是我们书画教学中的重点。而学生在临摹大家的绘画作品时,也必定抓住特点来临摹。对于书画实践包括鉴定书画作品都十分有益”。从这点,我们也可看出《一斑吟草》的文献价值所在。《一斑吟草》手稿本的惊喜出现
  古渊先生手中的这部手稿,毛装一册,封题《一斑吟草》。该稿本高25.6厘米,宽17.8厘米,共31页(62面),其中正文25页(50面),序与题词6页(12面),共约1.35万字。正文全部写在红丝双栏稿纸上,每页首尾一侧栏线似斑竹状,稿纸左下角印有“澄兰主人笺”五个红色字迹。张忠义先生认为其为邵松年专用稿纸。民国时期,文人墨客很多有自己的专用纸张,这一风气很盛行,有的用各种图案的花笺,有的是私用特制的,大多手工制作,这在现代来说,造假非常困难,因此,单从纸张上来说,这部手稿系邵松年本人真迹的确定性就颇高。
  这部手稿正文每半页10行,行23字,小字双行同。邵氏正文手迹共约1.15万字,约占整部稿本字数的十分之九。细察之下,其间有40多处修改痕迹,具有稿本的明显特点。该稿中《论碑帖绝句》40首,约2000字(含注释,下同);《论书绝句》46首,约2300字;《论画绝句》144首,约7200字。经与民国问铅印本《一斑吟草》相比对,内容一致,原稿中更有修改痕迹,且个别地方经过不止一次的修改。如:第23页后半部第三栏有诗句为“曾有莲巢大笔提”(《论画绝句》部分),“曾有”原为“赖有”,旁边标有“曾说”,又改为“曾有”。修改后与民国铅印本《一斑吟草》文字一致,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写作时反复推敲的斟酌过程。这样的例子很多。有的是只改了一个字,有的甚至改了一句诗,多数修改一遍,个别地方则是反复修改。张忠义先生指出,这在一般的抄本中是不会出现的,只有作者本人的手稿,才会有这样反复琢磨用词、用字的过程。对于此点,笔者与张先生看法一致。
  手稿中的“兰亭论断”
  在此部手稿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提到了神龙本《兰亭序》,有七绝诗云:“真本神龙属褚临,几经摹勒妙难寻。何如颍井虹光出,广大清和韵度深。”邵氏在该诗下注云:“神龙本转相摹刻,真相难求,颍上初拓虚和婉妙,耐人寻味,致佳本也!”
  《兰亭序》因其在中国书法史、文字史、文学史上的价值,引得无数大家反复研究,启功先生在其《〈兰亭帖〉考》(《启功丛稿》,中华书局,1999年)中讨论说:
  神龙本,故宫藏,曾屡观原卷。白麻纸本,前隔水有旧题“唐模《兰亭》”四字,郭天锡跋说这帖定是冯承素等所摹,项元汴便鉴实以为冯临,《石渠宝笈》《三希堂帖》《兰亭八柱》第三柱,俱相沿称为冯临。帖的前后纸边处各有“神龙”二字小印之半……
  这帖的笔法秾织得体,流美甜润,迥非其他诸本所能及……
  这一卷的行款,前四行间隔颇疏,中幅稍匀,末五行最密,但是帖尾本来并非没有余纸,可知不是因为摹写所用的纸短,而是王羲之的原稿纸短,近边处表现了挤写的形状。双摹纸二幅,也是至“欣”字合缝,这可见不但笔法存原形,并且行式也保存了超草的常态……
  但是从摹本的忠实程度方面来看,神龙本既然这样精密,可知它距离原本当不甚远……
  显然,启功先生并没有断定“神龙本”《兰亭序》系冯承素所摹,但从文中“郭天锡跋说这帖定是冯承素等所摹”“以为冯临”与“俱相沿称为冯临”等语,可以明显看出,启功先生对于“神龙本”是否定为冯承素所摹,尚无明确的态度。
  从这一点上说,邵松年鉴赏碑帖书画手稿的面世,很可能将开启研究“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及“神龙本”的新时代。
其他文献
王建稳,北京市八一学校语文教师,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海淀区名师工作站语文学科组长兼导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兼职教研员。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等称号。曾获第三届“中语杯”全国课堂教学观摩课一等奖,北京市首届高中教师新课程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主编《中国古代诗歌单元重构教学案例选编》,著有《王建稳讲语文》。  王建稳老师最爱芭蕾舞剧《天鹅湖》,她看过无数次,每
期刊
随着我国近年来中学历史学科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和学生能够从发展中受益,他们呼唤历史教学的进步,呼唤历史教育本性的回归.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中学历史学科的
赵世康,1990年生人,工丑角。现为北京京剧院一团演员。2012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师承年金鹏、焦敬阁、寇春华、钮镖、马增寿、吴建平、郎石昌等名家。擅演剧目:《小上坟》《春草闯堂》《金龟记》等。曾荣获cctv首届学生京剧电视大赛荧屏奖。2014年元月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增寿为师。  作为90后京剧的新生力量,赵世康的身上有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单纯。从他不经意的谈话中淡淡地流露出的是对京剧认真
通过语文教学实践中,图表教学在语文教学、文章阅读及写作引导中的具体作用为例,分析图表在语文课堂及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蒋淑媛,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传媒经济学博士。  2013年度文化部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我国网络影视评论舆论场研究》课题负责人,先后在《电视研究》《中国电视》《中国青年研究》《现代传播》《现代视听》《文化产业导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近年我国电视广告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6年度广播电视征文三等奖。多次参与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
本文报道对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地层剖面的4个动物牙珐琅化石的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测年结果,该剖面的第7-8层曾出土被原发掘者定为属早更新世的,目前有争议的人属化石
自担任北京市兼职督学以来,我有了更多深入学校学习、交流的机会。在督导工作中,我逐步认识到,做好督学工作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即理性思考和整体把握学校工作。  理性思考,形成共同认识与行动合力  督学在下校督导过程中,往往以听和看为主。听,主要是听汇报、听课、听意见和建议等;看,主要看环境文化、看设施是否齐备安全、看文字材料等。那么,怎样才能听出内容,看出效果?我认为,只有理性思考与交流,才能发现问题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只有在低年级完成足够量的识字教学任务,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才能痛痛快快地读书,才能进行大量地课内外阅读,从而提高学
记者:您从事戏剧研究已经十几年了,请简单谈谈戏剧在北京地区发展变化的趋势。  薛晓金:从这十几年来看,如果分为戏曲和话剧的话,戏曲是在迅速衰落,话剧是在渐渐崛起。戏曲的问题很多,人才断档,活跃在舞台上的大多是40多岁的演员,年轻人难以为继。我们在1999年做的人才调研,当时就意识到了戏曲的形势非常严峻。年轻演员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演出也少。出戏出人,出人出戏,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如果没有戏,人才出
介绍了东营市干旱自动监测系统的主要内容、功能、特点和优越性.实现了对全市土壤墒情的自动监测,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取得了明显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