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to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进发火花的过程,是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在这种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闪耀着创造的光辉,教学成了一种教师艺术创造的历程,学生则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毋庸讳言,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然而,物极必反,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却常常被“途”中的一些错误资源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视线,甚至“迷失”。
  
  误区一:为求“生成”而“迷失”了文本
  
  “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运用充满魅力的鼓励性语言”等等这些句子,是实施新课标以来,我们耳熟能详的。于是,在教改“形势”的合围下,在评价学生答问时,教师们便满嘴涂蜜,即便学生的回答离题万里,老师们也会来一句:“很好,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之类的话。在老师“亲切”的“表扬”下,课堂的“生成性”是有了,但有时却因此而“迷失”了文本所应有的价值取向。
  在解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时,老师让学生说一说对课文中角色的感受,让老师始料未及的是有些学生竟语出惊人。
  生1:唐僧有什么用,一路上都得别人伺候着,为他保驾,还得都听他的。
  生2:我不喜欢三打白骨精里的孙悟空,他太听师父的话,打白骨精才那么费劲。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什么都不怕,那才叫酷。
  生3:其实白骨精身上也有很多优点,她屡败屡战,不怕困难。
  生4:白骨精也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还不忘记把老母亲接来。
  ……
  师:很好,小朋友们的视角真是与众不同!
  瞧,这位老师真是“太爱、太尊重学生”了。学生如此解读课文,还得到老师的称赞,何乐而不为呢?试问,白骨精“屡败屡战”是杀人吃人,能说是优点吗?让母亲一起来干丧尽天良的事又何“孝”之有?“神”游于文本之外,何谈“生成”!一味地“保护”学生发言的自由性,这也对,那也没错,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哪里呢?
  文本是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面对文本,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它原有的意蕴,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展,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和体验必须是在尊重文本价值基础上的理解和体验。脱离了文本,其他的任何体验可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纵然,“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他只能是“哈姆雷特”,而不可能成为“林黛玉”或其他的什么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主体“哈姆雷特”,将他“读懂”,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在这基础上,学生才能谈得上对文本有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多元理解而不离文本,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而不胡思乱想,这才应该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生成性课堂教学。
  
  误区二:为求“生成”而“迷失”了目标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变化,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机智中生成。新课程追求的是有效的课堂,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它的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一定,因此,在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意语文这一学科性质的基石作用,关注语文学科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统一,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及时地抛弃或转化一些教学意外的“事故”,使之不至演变为教学的“垃圾”。为了追求“生成”而“迷失”了目标的课堂教学,不能不说是一个败笔。
  一位教师在教学《最后的辉煌》一课中,在谈到诺贝尔将巨款存入银行,把每年的利息分成五等分,作为五种奖金颁发时,出现了以下情况。
  生1:利息就是存入银行一些钱,过一段时间后银行多给的那部分钱。我的存折上面就有,我还知道利息的计算方法是:本金X利率X时间。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众说纷纭。
  生2:利率就是利息所占本金的百分:比。比如存入银行100元钱,一年后多得10元,用10除以100得10%,这个10%就是当年的利率。
  生3:利率与存款的种类、时间的长短;有关。利率还是国家的一种货币政策,用,利率这个杠杆还可以调整国家的经济形势呢。我国就先后进行过几次利率调整。
  生4:在我国,个人利息还要征收所得税。在前一个公式的基础上乘以(1-20%)才是净得利息,这是我从爸爸的工资存折上知道的。
  生5: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为了缩短贫富差距。
  如果单从“数学”的角度看,本片断的教学无疑是“成功”的,至少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这一点应该得到肯定。但是语文毕竟是姓“语”名“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课程的中心任务。所以无论是开拓课程资源也好,还是加深学科整合也罢,都应该合乎学科本身的性质,都应该围绕语文的课程目标来进行。教师如果对这种“生成性”问题,顺其自然,过于纵容,必然会使原有的教学目标“迷失”。
  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因素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不同的方向,教育价值的划、不同,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教育效应。所以,教师在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科知识;既要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这样才能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统—。
  教学需要生成。但教师也不能因此走人误区,为“生成”而“生成”,不顾实际,不顾价值,一味地听之任之,把课堂从原来的生成“禁IX"极端地变成所谓“生成”的“特IX",使一些生成性问题成为教学有害的“问题”,成为教学沉重的“包袱”,成为教学无形的“伤疤”。 (责任编辑:梁 媛)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活动经验离不开活动,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的基础上获得的。南通市第二附属小学吴冬冬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获江苏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课评比一等奖第一名,他的课堂很好地诠释了活
摘要:教师应针对不同阶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选择设计能为儿童所接受的名画欣赏内容,通过对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选材、引导和审美,使儿童能初步感受名画作品,从而提高儿童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在不断挖掘儿童创造潜力的同时,使儿童内在心灵在美的节奏中和谐发展,冬是儿童名画欣赏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名画欣赏    欣赏教学是儿童美术教育
摘 要: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如何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在加强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最优化的课程设置,培养出具有市场学理论知识与服装专业技能的新型服装专业人才,这是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本文以德清职业中专服装专业建设实践为例,主要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对中职服装专业的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 校企结合 探索改革  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快
试卷评讲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是分析得失,纠正错误,巩固提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试卷评讲,不仅要让学生对学习状况有理性的自我认识,而且要以学生为本,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教师要开拓进取,不断尝试,在试卷评讲中渗入新理念,采取新方法,以发挥试卷评讲的最佳功能。    一、着眼于知识结构的完善与整合    例:国家统计局指出,200
叶圣陶老先生要求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教。然而,不少学生一听作文就头疼、心烦,小学生怕作文,写不好作文。为了应付,他们就随意地东拼西凑、东挪西借、胡编滥造,有个别敢于写真人真事的,至多也就是流水账似地记录下来,说大话,说空话,无病呻吟。因此,改进习作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已迫在眉睫。从教多年,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一方面重视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心,课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如何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研究课题。    一、案例背景分析    1.分层教学实施的背景  分层教学作为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的一种模式,许多学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走班教学。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是适应生源基础差距大的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目前我们的“分
摘 要:“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大胆尝试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课堂模式,尽力改变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开放语文;生本理念;主动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教材第三册第15课的教学内容,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学情分析  版画既是美术课程的内容,也是我校校本课程的内容。笔者利用“中国版画之乡——建瓯”的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让学生结合生活用单色版画把变化的线条给表现出来。由于平时的普及,学生们学习基础好,积极性很高,创作欲极强,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此,广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理论,改革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觉追求。教师“一言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以对话为形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实质的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无效对话,形似对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剖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笔者认为,人教版教材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编排正体现这一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编排上的一次突破,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一个亮点。但是,在教学中能否切实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编排的意图,对于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成效至关重要。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上册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