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内 着力课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m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文鉴赏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中考的必考点。如何鉴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知人论世,了解创作背景;二是语言赏析,紧扣文心诗眼;三是细品意象,分析创作手法;四是感同身受,体悟诗人情感。
  关键词:中考古诗鉴赏;教材意识;备考策略
  自2013年宁波市中考设立古诗鉴赏题以来,古诗鉴赏一直是丢分的重灾区。查阅近几年的古诗鉴赏,考点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1.词句理解;2.语言特色及艺术手法;3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笔者对本校九年级100位学生进行古诗鉴赏答题情况调查,分析如下:古诗知识网络建构欠完善占18%,分析理解鉴赏欠到位25%,解答问题技巧欠娴熟占35%,语言表达能力欠加强占22%。由此得之,学生的疑问大都集中在内容理解和表达技巧上。其实学生也并不是没有掌握这些知识,而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不知何时运用,如何运用。笔者认为中考中古诗词的很多知识点,其实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影子。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用好教材,要立足课内,着力课外,迁移中考的解题能力。笔者以九上《词五首》教学为例,略谈中考古诗鉴赏的备考策略。
  一、 知人论世,了解创作背景
  我们历来爱用“文如其人”来评价作者及其作品,因而“知人论世”自然也就成为我们品评文学作品的一種思维习惯。深入了解时代背景,对我们鉴赏古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比如北宋中前期,宋太祖“重文轻武”,喜欢派文官担任边区主帅,于是盛产边塞诗,其中以范仲淹为代表,虽为文官但治军有方,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有诗称赞“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渔家傲·秋思》正是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其次了解诗人个人的生平遭遇。《武陵春》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时她是53岁,那时,她已经处于国破家亡中,丈夫赵明诚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为悲苦。
  知晓生活背景,把握情感的流向。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与主要风格,那么我们就有一面关照诗人情感的镜子,了然于胸地分析诗歌的情感。
  二、 语言赏析,紧扣文心诗眼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文心”“诗眼”。以《武陵春》为例。
  《武陵春》中怎一个“愁”字了得,“愁”字为情感切入口,分析词的上阕写了愁的外在行为“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和原因“物是人非事事休”,下片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寻求一个消除痛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愁”本来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李清照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然有了重量。她的愁苦中包含着国难、家破,夫亡的悲痛。
  文心,诗眼是指跟诗的意境关系最为密切、最能表情达意的关键字,即古人所讲的“一字传神”的字。古诗词鉴赏时,抓住文心词眼,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是最经济实用的答题策略。
  三、 细品意象,分析创作手法
  古典诗词以含蓄而著称,这跟诗歌自身的精炼语言有密切关系,而语言的载体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手法。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
  读这首词,我们不仅要关注这首词的内容,更要读懂这首词中的典故。第一个典故“亲射虎,看孙郎”。《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词人以孙权自喻,表达词人的“狂”。第二个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云中太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报战果时多报了杀敌六人而获罪削职。冯唐向文帝进谏,文帝命冯唐持符节去云中郡赦免魏尚,复为云中守。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比,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愿。第三个典故“西北望,射天狼”。据《晋书·天文志》载:“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苏轼在词中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借此表达自己愿赴边疆抗击西夏等侵扰、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词五首》里用得最多的修辞是用典,化用各种历史故事,旁敲侧击地展现了诗人的意志与愿望。
  理解词人创作的表现手法是理解曲词的钥匙,因而在鉴赏中也要文本细读,全方面、深层次地把握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用典、互文、对偶、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诗歌的审美价值。
  四、 感同身受,体会作者情感
  诗歌赏析的最高阶段,就是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反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可以让我们感知曲词中的意境和意绪。比如多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能感受到诗人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其次,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探寻诗人的情感,对诗人所生活的时代及个人生平事迹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第三,分析表现手法。诗词情感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等,只有深入把握创作技巧,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中考设题的本质是对课本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尽管中考古诗鉴赏题型灵活,形式多变,但是我们只要能够洞悉考查方向,掌握了基本的诗词鉴赏知识之后,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这样就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考试中去。所以教材意识不可或缺,《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认真钻研教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笔者认为与其向外扩展,不如向内收拢,回归教材,立足课内,着力课外,完成旧知向新知的迁移。
  参考文献:
  [1]陈蓉.例谈中考古诗词阅读情感把握题的解题策略[J].教学周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8(Z1):92-95.
  [2]《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册《词五首》.
  作者简介:
  陈绒,浙江省余姚市,浙江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讲解时,要清楚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尽可能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阅读成为小学生的一种习惯。这不仅达到了新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要求,也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让阅读成为习惯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方式方法,具体叙述如下文。  关键词:阅读;习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礼仪就像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一路指引着孩子们提高修养;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孩子们通往知识的殿堂。让孩子们通过看、听、论、辩、练、演等多种形式,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生活中体验,明白礼仪的重要性,感悟道德境界,在生活中“做一个文明人”,养成德性。  关键词:倾听;辩论;练演;感悟;养成  《品德与生活》就是一门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对小学生进行启蒙思想教育的课程,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数学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模式发展简单,身心发展尚不完善,所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建立起逻辑思维。本文简要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数学教学策略,希望
摘 要: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下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和前提的学科,具有非常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通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将以苏科版八年级第四章的物理实验“光的折射”为例,对于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相
摘 要:《故乡》是人教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我的分析思路是结合《故乡》这篇小说的体裁特点:主要人物、故事情節、环境描写,以及九年级(上)学情进行文本分析。首先分析《故乡》在本单元的地位,然后找出主要人物及分析描写人物时的表现手法;再结合时代背景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及所要表达的内容;结合环境描写和作者当时的经历及写作背景揭示本文的主旨。最后,结合预习提示
摘要: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运用多种教学理念为初中生实施创新性的知识讲解,让学生获得更高层面的学科能力培养。数学教师通过开展赏识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树立自信心,也能构建和谐的课程范围,让初中生通过数学课堂的教学得到学科能力的培养。所以本文对数学教师应用赏识教育对初中生进行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数学教师更好地运用赏识教育为学生创建优质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摘 要:“整理和复习”课到底怎么上?无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做知识的梳理;第二个是在梳理的基础之上,辅以适量的练习。以本课为例,应该对除法的意义做一个整理和复习,重点放在对除法意义的整理上,然后再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之后再学习用乘法口诀去求商,最后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整理;复习;课例  [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 》和《表内除法(二)》的整理和复习。这一课虽然是在《表内除法(二)
摘要: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是一个教学重点,如果小学生此时能够具备良好的语文功底,对于他们以后的继续学习能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文化素养的培养。习作主要是通过书面语言的形式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能够综合展现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但是当前的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重点研究解决。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高年级;写
摘 要: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职业教育中基础课数学的教学改革,在当代社会的学生现实状况和教师教学现状情况下,势在必行。改革方法,内容更新。  关键词:职业教育;基础课数学;教学改革  早在2013年4月,习近平主席就提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
摘 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健康的关注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以及知识的巩固、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取决于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由此可见,“健康”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育的最初阶段,幼儿的健康不但能提高整个幼儿期的生命质量,也为其今后的一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和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要给予足够重视。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