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开展书法教学,不仅能很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然而目前初中书法教学存在学校重视程度不高、教师的书法示范作用不强、学生缺乏书法练习的兴趣、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代科技产品对书法教学带来的冲击等问题。因此,初中书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讲究方法策略,重视书法教学,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其他文献
美育可以培养人健康的审美趣味、协调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为德育的实施创造有利前提。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是普通高中美术的必修课程,通过使用有利于德育渗透的美术作品作为教学例图的增补、多层面联系文化底蕴启发学生理解德育内涵、以适用性原则满足学生德育发展需要、结合重要节庆日和纪念日设计德育专题小组学习等策略以美育促德育,促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品格,实现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倡导读写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划分为题材结合型、情思结合型、篇章结合型、语言结合型、源泉结合型五种类型。教师应认真领会教材,深入研读文本,依据文本重点、文体特点及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点,确定最适切的读写结合点,在读写协同发展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通过梳理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选取了58个关键的知识,形成体现学科关键知识的“58节关键课”,其中,“解决问题”是“58节关键课”的重要依托。学校通过探索和总结“解决问题”关键课的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构建多种典型“解决问题链”,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数学思想方法结合起来,强化对学生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函数思想等学科素养的培育,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规律,提升数学能力。
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引,从价值追求、内容取舍、教学结构、学习方式等维度构建了“乡土+”融合课程的开发路径,提出了对接国家课程、加强地理实践、提升评价效能、培育精品课程的“乡土+”融合课程实施策略,让学生在做中学、悟中学,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感受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整体素质的目的。文章简单阐明了数学思想方法,结合教学实践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类比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