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乡土+”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来源 :基础教育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w9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引,从价值追求、内容取舍、教学结构、学习方式等维度构建了“乡土+”融合课程的开发路径,提出了对接国家课程、加强地理实践、提升评价效能、培育精品课程的“乡土+”融合课程实施策略,让学生在做中学、悟中学,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其他文献
美育可以培养人健康的审美趣味、协调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为德育的实施创造有利前提。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是普通高中美术的必修课程,通过使用有利于德育渗透的美术作品作为教学例图的增补、多层面联系文化底蕴启发学生理解德育内涵、以适用性原则满足学生德育发展需要、结合重要节庆日和纪念日设计德育专题小组学习等策略以美育促德育,促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品格,实现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倡导读写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划分为题材结合型、情思结合型、篇章结合型、语言结合型、源泉结合型五种类型。教师应认真领会教材,深入研读文本,依据文本重点、文体特点及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点,确定最适切的读写结合点,在读写协同发展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通过梳理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选取了58个关键的知识,形成体现学科关键知识的“58节关键课”,其中,“解决问题”是“58节关键课”的重要依托。学校通过探索和总结“解决问题”关键课的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构建多种典型“解决问题链”,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数学思想方法结合起来,强化对学生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函数思想等学科素养的培育,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规律,提升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