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思考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baobei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新课标规定中学历史)必修分三个学习模块,四个学习主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共计25项学习内容。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习,使中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设计 激发学习兴趣 掌握历史基本知识
  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在《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评析》、《中国历史学理论与方法》;明确指出:一条鲜明主线,主题就是突出了这一历史发展主线。而在内容标准的选择上,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对历史知识点进行了取舍。《国家历史》全称为《先锋·国家历史》,强调“在历史中发现新闻,用新闻去探寻历史”,以严谨的新闻方式和非虚构写作,来发掘历史的本来面目,展现出鲜艳及鲜活的历史。同时,这本杂志倡导“公民写史”的概念,以改变数千年以来中国“有官史而无民史”的传统,强调每个人都有可能知晓、记录和探索历史。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即以历史为认识对象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而、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历史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于是让“多数”学生参与还是让“少数”学生参与。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你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历史教学中,主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效率。
  教学设计要注重丰富、有用和有趣三方面的结合。学习内容越丰富,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就越大;学习内容越有用、有趣,学生学习就越热情、越快乐,一切也就“润物细无声”了。要想设计出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流程,作为历史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标、教材,充分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教材中每课时的重点、难点、关键。通过钻研教材,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我认为: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所以通过认真钻研课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真正做到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历史本身来丰满的、鲜活的面容,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利用网络资源查资料,联系学生学习情况,融会贯通地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出有生活味的、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流程。如果不认真钻研大纲、教材,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得到体现,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知识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历史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在历史学习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注重自主探究,注重体验感悟,注重合作研讨,注重求异创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历史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真实、高效,做精做实历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以完善,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和谐的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乐园。运用科学有效地方法,将枯燥地背诵历史变成有趣味地快乐学习历史。学习方法中讲到的数字代表、提取字头、谐音趣味、顺口溜、讲解记忆等方法,都有很好的效果。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一开始,历史哲学仅仅关心如何改进历史研究的方法,但认为被研究和记录的历史就是真实的历史。在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自身的认识过程有了重新的理解,哲学家开始重新定义历史学。因此,同样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会被不断的改写。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又进一步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即历史是历史学家思想的反映,不仅因时代而异,也因人而异。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则是历史学家主观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由于人主观的局限性,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是有限的,主观的认识不能完全符合客观的历史,因此只有不断改进逐渐逼近,这一过程同自然科学的过程一致。这种历史学称为“历史科学”;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线索。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历史是一门永恒的话题,我们在生活与学习中要多看看好书,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它使人变得思想开放、变的智慧、变的聪明、变的阳光、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基于"NSQ网教视讯通"的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这种探索考虑怎样在主要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的远程教学中吸取行为主义教学模式在教学监控、反馈上的优点,并介绍了
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地理所研究和探讨的对象是大地表面的现象和事物。它承担着向学生进行正确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发展观的教育,使学生步入社会后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和领头人。因而在地理教学中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  一、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挖掘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素材  初中地理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