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如何合理进行探究式教学是大家一直讨论的问题。然而,物理探究武教学实践的现状如何,在实践中遇到哪些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从探究武教学实践现状分析出发提出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物理教学;现状分析;探究式教学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倡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教学目的。在这种新课标倡导的探究教学模式下,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努力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 进行探究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到底如何实施“探究式”,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思考、实践和再思考。
一、物理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物理探究式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探究教学侧重形式,教学模式生擞硬套
在探究式教学的潮流下,很多授课教师出于顺应潮流以及带有一定的迎合功利色彩,不管授课的内容如何,是否适合探究,适合什么程度的探究,一堂课自始自终离不开“探究”二字,似乎一堂课离开了探究就无法进行下去,而很多评课教师也以“探究”作为评价课堂好坏标准,没有探究似乎就不是一节合格的物理课,甚至认为一节教师只说了一个开始和归纳结论的课是最满意的课。这种现象在公开课、观摩课、评比课中较为严重。我国传统教学模式长期推崇的是授受教学模式,当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中对授受模式和探究模式界定不清,在从授受模式转变为探究模式的过程中迷惑,纠结,不知道如何进行,甚至对授受模式完全否定,凡课必探究。
2.探究结论已知,科学探究名不符实
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科学探究式学习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探索未知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而在目前的教材内容设置中,需要科学探究的结论在教材中已知呈现,甚至有些探究方案在教材中也已详细表述,诸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等。学习主动性稍高的学生在课程进行前通过预习完全可以掌握,因此导致我们的科学探究教学成为一种“验证性探究”,“假探究”。这样的探究过程对学生来说并没太大新意,探究方案、最终结论都是学生已知的。学生在探究学习之前就已明确结果,缺少了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甚至出现强迫“探究”结果指向已知结论的想象。这样的探究教学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发现能力、猜想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3.过多依赖实验,探究过程千篇一律
对探究式教学,很多教师过多的依赖实验形式体现探究过程。似乎没有实验的教学就不是探究教学。其实,并不是每节课都要用实验探究。高中的学生接触的物理现象已经较为丰富,思维已基本实现逻辑思维方向转变,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也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开展其他探究形式,诸如:理论探究,开展辩论探究、假设推理等。
二、如何合理进行高中物理科学探究式教学
在科学探究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转化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而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通过探究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如何合理采用探究式教学,相信每位物理教师都思考过很多,至于探究式教学的步骤自不必多说。在此,仅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合理的采用探究式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研究学生,合理选择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是否采用探究式教学、如何合理采用探究式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可一味的套用探究式教学。
学生知识基础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毫无知识准备完全陌生的知识可以考虑以授受为主,在授受过程中合理应用讨论、实验等方法,自然的引导学生探究,做到在“接受中探究”(比如向心加速度的教学);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内容易于实验探究,或通过理论探究学生能够得出结论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得出科学结论,体验探究过程,提高探究能力(比如平抛运动,功与速度关系)。在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时,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探究式教学的运用程度不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引导作用的同时更要求学生有较高素养,对于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放手采用探究式教学、对于一般程度的学生教师应选用一定引导下的探究式教学、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见得探究式教学效果好于传统授受模式,不可为了探究而探究。
2.研究教学内容,适度采用探究教学
忽略课程内容特点,不考虑学生知识准备及能力差异的客观因素,一味强调探究,势必产生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做法。因此,如何合理的选择教学模式,要综合考虑课程内容。
对于学生已有充足知识储备及切实体验的内容。再教条的进行实验然后探究显得多余,完全可以直接进行问题探究。而对于一些学生陌生毫无知识储备现实体会又比较匮乏的内容,在进行探究教学过程中,结合授受教学模式,在授受中探究效果会更好些。比如,在《向心加速度》的探究实例中,学生从已有速度快慢变化的直线运动加速度中难以直接跨入速度方向变化的曲线向心加速度的理解,同时学生此时极限思想、瞬时加速度的概念并不十分明确,欲采用开放式的探究教学,效果定然不好。在本节课中,能够引导学生探究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变化的加速度时已经非常成功了,此后对于向心加速度表达式的推论更多依赖于以授受为主,教师引导,在授受教学中进行适度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效果较好些。
3.适度理论探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平时教学交流中,无论是公开课、观摩课还是评比课,教师都努力在课堂教学过程都以实验的方式体现探究过程。其实不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已步入抽象思维发展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同样重要,一定程度的理论探究更适合高中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比如,像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就是一个实验无法完成,应用理想假设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出结论的一个典范。因此高中阶段的探究教学不一定都需要实验,有些内容的教学中采用理论探究效果会更好,通过理论探究学生可以得出科学结论又可以锻炼学生理论推导的能力。
对于如何合理进行探究式教学,如何上好探究课,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和经常反思的问题。只要我们本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原则,做到充分研究学生,研究课程内容,尝试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研究知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合理高效的进行探究教学,及时对探究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对教学过程及时修正,我们就一定能够将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发挥它应有的功效。
[关键词]物理教学;现状分析;探究式教学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倡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教学目的。在这种新课标倡导的探究教学模式下,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努力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 进行探究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到底如何实施“探究式”,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思考、实践和再思考。
一、物理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物理探究式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探究教学侧重形式,教学模式生擞硬套
在探究式教学的潮流下,很多授课教师出于顺应潮流以及带有一定的迎合功利色彩,不管授课的内容如何,是否适合探究,适合什么程度的探究,一堂课自始自终离不开“探究”二字,似乎一堂课离开了探究就无法进行下去,而很多评课教师也以“探究”作为评价课堂好坏标准,没有探究似乎就不是一节合格的物理课,甚至认为一节教师只说了一个开始和归纳结论的课是最满意的课。这种现象在公开课、观摩课、评比课中较为严重。我国传统教学模式长期推崇的是授受教学模式,当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中对授受模式和探究模式界定不清,在从授受模式转变为探究模式的过程中迷惑,纠结,不知道如何进行,甚至对授受模式完全否定,凡课必探究。
2.探究结论已知,科学探究名不符实
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科学探究式学习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探索未知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而在目前的教材内容设置中,需要科学探究的结论在教材中已知呈现,甚至有些探究方案在教材中也已详细表述,诸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等。学习主动性稍高的学生在课程进行前通过预习完全可以掌握,因此导致我们的科学探究教学成为一种“验证性探究”,“假探究”。这样的探究过程对学生来说并没太大新意,探究方案、最终结论都是学生已知的。学生在探究学习之前就已明确结果,缺少了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甚至出现强迫“探究”结果指向已知结论的想象。这样的探究教学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发现能力、猜想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3.过多依赖实验,探究过程千篇一律
对探究式教学,很多教师过多的依赖实验形式体现探究过程。似乎没有实验的教学就不是探究教学。其实,并不是每节课都要用实验探究。高中的学生接触的物理现象已经较为丰富,思维已基本实现逻辑思维方向转变,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也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开展其他探究形式,诸如:理论探究,开展辩论探究、假设推理等。
二、如何合理进行高中物理科学探究式教学
在科学探究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转化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而学生的主动探究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通过探究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如何合理采用探究式教学,相信每位物理教师都思考过很多,至于探究式教学的步骤自不必多说。在此,仅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合理的采用探究式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研究学生,合理选择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是否采用探究式教学、如何合理采用探究式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可一味的套用探究式教学。
学生知识基础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毫无知识准备完全陌生的知识可以考虑以授受为主,在授受过程中合理应用讨论、实验等方法,自然的引导学生探究,做到在“接受中探究”(比如向心加速度的教学);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内容易于实验探究,或通过理论探究学生能够得出结论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得出科学结论,体验探究过程,提高探究能力(比如平抛运动,功与速度关系)。在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时,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探究式教学的运用程度不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引导作用的同时更要求学生有较高素养,对于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放手采用探究式教学、对于一般程度的学生教师应选用一定引导下的探究式教学、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见得探究式教学效果好于传统授受模式,不可为了探究而探究。
2.研究教学内容,适度采用探究教学
忽略课程内容特点,不考虑学生知识准备及能力差异的客观因素,一味强调探究,势必产生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做法。因此,如何合理的选择教学模式,要综合考虑课程内容。
对于学生已有充足知识储备及切实体验的内容。再教条的进行实验然后探究显得多余,完全可以直接进行问题探究。而对于一些学生陌生毫无知识储备现实体会又比较匮乏的内容,在进行探究教学过程中,结合授受教学模式,在授受中探究效果会更好些。比如,在《向心加速度》的探究实例中,学生从已有速度快慢变化的直线运动加速度中难以直接跨入速度方向变化的曲线向心加速度的理解,同时学生此时极限思想、瞬时加速度的概念并不十分明确,欲采用开放式的探究教学,效果定然不好。在本节课中,能够引导学生探究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变化的加速度时已经非常成功了,此后对于向心加速度表达式的推论更多依赖于以授受为主,教师引导,在授受教学中进行适度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效果较好些。
3.适度理论探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平时教学交流中,无论是公开课、观摩课还是评比课,教师都努力在课堂教学过程都以实验的方式体现探究过程。其实不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已步入抽象思维发展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同样重要,一定程度的理论探究更适合高中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比如,像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就是一个实验无法完成,应用理想假设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出结论的一个典范。因此高中阶段的探究教学不一定都需要实验,有些内容的教学中采用理论探究效果会更好,通过理论探究学生可以得出科学结论又可以锻炼学生理论推导的能力。
对于如何合理进行探究式教学,如何上好探究课,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和经常反思的问题。只要我们本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原则,做到充分研究学生,研究课程内容,尝试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研究知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合理高效的进行探究教学,及时对探究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对教学过程及时修正,我们就一定能够将科学探究式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发挥它应有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