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如何制定有效的中考复习计划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aoj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个有效的中考复习计划明确了教师和学生的复习方向,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复习过程的盲目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生物中考复习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明如何以课程标准为方向,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一个有效的中考复习计划。
  【关键词】 初中;有效;生物;制定;中考;复习计划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古人在《礼记·中庸》中写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人也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从这些古今之人的名言可见制定一件事情的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计划往往决定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失败。有效的中考复习计划是对复习工作的总体规划,统率着复习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以课程标准为方向、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明确了每一个阶段,每一周,每一节的具体安排,给教师和学生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在中考复习过程中,有许多教师认为不必要制定中考复习计划,有些教师就算制定了也过于简单、随意,缺乏针对性、指引性、有效性。
  一、制定有效的中考复习计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有效的中考复习计划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按时完成复习内容的指挥棒
  有效的中考复习计划它确定了教师完成工作任务的具体时间、内容以及使用的教学方法,对后阶段的复习更是明确到试题的挑选,对不同层次学生具体使用的教学方法等,这些就像一部导航仪,给教师指明了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避免兜圈式复习,浪费大量的宝贵时间,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回头路,提高了课堂效率,减少学生不必要的负担,达到高效复习。
  (二)有效的中考复习计划是学生准确把握自主复习内容的方向标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时间短、内容多的中考的复习中,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更加明显,教师上课前学生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必要的自主学习来配合教师系统性的复习,初二的学生判断能力相对有限,要求他们在茫茫书海中找到中考的重点知识来配合教师的课堂有不切实际的嫌疑,有效的中考复习计划明确了大纲对课本知识内容的重难点、深浅度的要求,学生提前获得教师复习的每一个阶段或每一节课的具体安排,就相当看到了道路上的方向标,进行自主复习的方向、内容得到了明确,避免不必要的复习,更好地配合教师,使课堂效率达到最大化。
  二、有效的生物中考复习计划的制定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面临的最大挑战有三点,第一初二的学生中考备考意识的薄弱;第二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都需要照顾,毕竟中考是学生升上高中的一个考核,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三是时间紧迫。所以教师所有的工作绝对不能含糊,目标必须明确和有针对性,没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时间余地,一个有效的中考复习计划能够避免教师和学生复习的盲目性,避免走弯路、回头路,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减少时间的浪费。要制定一个有效的生物中考复习计划,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通过课程标准制定复习方向
  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颁布的指导生物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编排教材和教学的依据,它指出了对学生最基本要求。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应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学科思维的习惯”这些要求。
  制定以课标的指引为方向的复习计划可以准确复习需要达到的知识任务、生物学技能、生物学原理和情感,指引了教师运用多元的复习方法,做到有的放失,避免走弯路。方向准确了,复习的路就不会走错。
  (二)认真细致分析、研究考试大纲,以考纲为依据制定复习内容
  一个地区中考的命题范围、具体内容、要求、目标都是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而确定的,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考试大纲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知识分成十大板块,每一个板块的每一个考点明确了对应的层次要求,细致认真分析考试大纲,将考点细化、分解,明确哪些知识是一般性了解,哪些需要重点掌握,哪些需要灵活运用。
  制定以考纲为依据的复习计划可以使复习课堂紧紧围绕考纲考点进行,准确指引学生进行必须的学习,做到学习任务和目标明确,这样大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了依据,复习的路就不难走了。
  (三)认真分析学生基本情况,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
  学生的发展不均衡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体现在学习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能力、接受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现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具体教学活动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才能准确确立详细而有针对性的复习手段和复习内容的安排。
  制定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的生物中考复习计划能够使教学活动有效地,有针对地服务不同情况的学生,更好的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有了学生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复习就有效了。
  在初中生物中考复习前制定一个以课程标准为方向,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效中考复习计划,可以有效地落实考试目标,减少教师和学生复习的盲目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最终形成准确、高效复习形式。当然,计划并不是“死”的,在计划不断推进和深入后,或许会有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做法,我们就应该更改原来的计划,使复习计划更加适合正在发生变化的学生,使中考复习更顺利地完成。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广东省初中毕业生生物学科学业考试大纲[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近几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已逐渐成为小学课堂探究教学的重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探究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帮助学生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应密切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我已经带着自己的班级整整走过了两年的时间,学完了五册物理教材,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几次考试,这期间使我体会最深的就是物理教学观念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是《运动的描述》,需要交待给学生参考系、时间、时刻、路程、位移、矢量、标量、速度、加速度等几个重要的物理概念,为了使学生能对“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在英语中“形似义异”的词语或结构是常见的。因为形似,很容易使人引起错觉;而且它们大多是人们所熟悉的、常用的,往往使人望文生义,造成曲解而不自觉。下列几句例子,可知重视对比, 进行对比分析的必要性。  1.〔1〕She keeps house 她料理家务  〔2〕She keeps the house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初中英语新课标》一再倡导“教育要面向全体”。怎样才能落实好教育面向全体呢?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下,量体制衣,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日有收获,循序渐进,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实现教育面向全体。以下是我在初中英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焦点和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从导课、授课和结课三个环节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凡是愉快、有效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目前,学生因家庭、教育环境及个体的差异,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全部学到手。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信息技术课教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政治课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认真落实新课改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素质;沟通各科知识,拓展理论空间;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运用科技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学生的综合素质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 新课改理念;以人为本;实践;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G6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幼儿对大千世界都充满了好奇,激发幼儿探索的激情,是培养幼儿探索能力的前提。《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组织科学活动时,应通过日常感知、做小实验、做游戏等形式探索的激情,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