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地区向日葵列当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e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向日葵列当俗名毒根草,是寄生在向日葵根上的一种杂草。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均有发生。这种寄生草传播蔓延很快,寄生严重地块年均毎667平方米向日葵产量仅有18.5千克,个别地块基本绝收,给当地向日葵产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根据向日葵列当的发生危害特点及结合河套地区的自身气候特点,研究出一套本地区的向日葵列当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河套地区;向日葵列当;综合防治
  向日葵列当俗名毒根草,是寄生在向日葵根上的一种杂草。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均有发生。这种寄生草传播蔓延很快,如1985年山西省榆次市发生列当寄生地160公顷,1986年即扩散到3733公顷。寄生严重地毎667平方米产量仅有18.5千克。2003年陕西定边列当发生严重,一株向日葵多达30根~40根,年均毎667平方米产量不到30千克。内蒙古河套地区1999年开始零星发生,2012年巴彦淖尔市沿河各乡镇爆发达6667余公顷,特别是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金星村河头地危害相当严重,个别地块基本绝收,给当地向日葵产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向日葵列当已成为制约巴彦淖尔市向日葵发展的重要检疫对象之一。根据向日葵列当的发生危害特点及结合河套地区的自身气候特点,研究出一套本地区的向日葵列当综合防治技术。
  1 危害症状
  向日葵列当是一种典型的根寄生杂草。本身没有根,只有称为吸盘的寄生根,吸附在向日葵根际,整个苗株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依靠吸取寄生植株的营养和水分而生活。在根外发育成膨大部分,并长出一根高30厘米左右多肉淡黄色鳞片叶。并生有穗状花序,每朵花生有一个蒴果,内含约1000粒左右极小种子。
  向日葵早期受害,植株矮小,花盘不能形成,久之即干枯死亡;后期被害,虽能形成花盘和种子,但籽实秕粒增多或不饱满。危害程度用每株向日葵根上寄生列当的苗数来表示,寄生苗数越多,危害程度越重,寄生越早影响越大,减产越多。据作者调查统计,一株向日葵上寄生列当20苗时可减产20%,寄生70苗几乎没有收成,寄生100苗以上整株枯死。
  2 传播途径和生物学特性
  列当种子很容易被风、雨水、土壤、动物及农机具携带而传播蔓延,落入后接触向日葵根分泌物即可发芽。没有寄生时,在土壤中可维持发芽达5年~10年。
  种子发芽具有一定条件,主要是寄主根系的分泌物、土壤酸碱度及温湿度。向日葵根系分泌物对列当种子有独特的刺激作用,极易引起发芽而被寄生。适于列当生长的土壤为中等碱性,酸性土壤难以发芽生长。向日葵多种在盐碱地上,正适合列当要求,因而寄生严重。
  列当吸盘在土壤中分布的深度一定范围。大部分在5厘米~10厘米;少数在1厘米~5厘米;再次是10厘米~12厘米,12厘米以下只是个别的。出土苗数占发芽总数的50%左右,有一半长不出地面而“胎死土中”。
  列当苗生育期短,从出苗至开花约14天,开花至结实需5天~7天,结实到成熟需13天~15天,全生育期32天~36天。因此,列当应掌握在结实之前。
  3 防治措施
  3.1 选用抗列当品种
  2012年内蒙农科院深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金星村多次及重复试验,结论表明:不同的品种感染列当的程度不同。例如:油葵明显比花葵抗列当,有的品种完全不感染或感染很轻,所以防治的重要措施是用抗列当的品种。
  3.2 秋季深翻土地
  秋季向日葵收获后,有条件的土块可利用大型机械进行秋深翻,耕翻深度30厘米以上,不利于种子萌发。
  3.3 清理消灭种源
  春季和秋季对葵花田块秸秆、根茬及向日葵收购加工点生产出的废料等及时采取粉碎、焚烧等措施,消灭清理列当种源。
  3.4 实行6年~7年以上的轮作倒茬
  例如:种植玉米、葱、蒜等,以减轻土壤中列当种子含量。在种植其他作物的地里,向日葵掉落的种子所生长的植株(自生苗)必须彻底拔除。
  3.5 摧毁列当植株
  列当开花以前,连根拔除、烧毁不使其结实,或在向日葵开花期(列当出土盛期)锄地1次~2次,可连根锄去浅土层的列当幼苗,割断深土层列当,使其不能形成花盘。
  3.6 适当推迟晚播
  一般正常年份推迟到6月20日之后播种,不利于列当种子发芽或发芽后生长相对缓慢,危害相对减轻。
  3.7 药剂防治
  选用二硝基邻苯酚浓度为0.2%水溶液,在列当苗大量出土时,喷洒在向日葵根部及附近表土,每667平方米喷稀释药液300升,喷后10天~15天出土的列当可全部被杀死;也可用土壤封闭性除草药(仲丁灵、氟氯灵),在列当出土前或发芽后在种植向日葵田块喷施2遍,结合喷药进行中耕松土。
  参考文献
  [1]陈明,薛丽静.向日葵列当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08)
  [2]陈秀芳.定边县向日葵列当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
  [3]冯瑞盈,赵光辉,刘万华.向日葵列当的危害及防治[J].天津农林科技,2005(06)
  [4]王鵬冬,杨新元,贾爱红,张学武,张捷.向日葵田列当的防治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2005(02)
其他文献
蘑菇栽培过程中,在菇床表面科学合理地覆盖土壤,具有支撑固定蘑菇子实体的作用;覆土层中的有益微生物可刺激子实体的发生,能诱导蘑菇原基的形成;覆土还可稳定菇床小气候,使菇床温度、湿度、pH值变化幅度减少,有利于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可满足蘑菇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尤其可以满足蘑菇子实体50%的水分需求。如果菇床的土壤覆盖不够科学合理,子实体将难以形成,即使形成,数量也很稀少且长相异常。下面具体介绍蘑
【摘 要】家禽免疫接种后出现多病毒混合感染、隐性感染常态化、霉菌毒素高度污染、疫病多发勤发、免疫抑制普遍化等,针对此种情况进行分析和防控。  【关键词】家禽;免疫接种;防控  1 接种疫苗引起发病的现状  1.1 在5~7日龄NDH120首免后发病  接种后的1~3d,出现类似新城疫(ND)、传支(IB)、H9AI等症状。患鸡剖检病变很难确诊,按病变定性后用药物很难见效;只要诱发疾病,导致鸡群终生
【摘 要】莲藕是人们喜食的蔬菜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种植技术的提高,富硒莲藕越来越多的走向百姓的餐桌,本文对富硒莲藕的种植、整地、造种、施肥、管理、采摘等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富硒莲藕;种植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无公害、富硒、营养价值的认识越来越高,富硒莲藕广受消费者喜爱,销量越来越大,价格也不断上涨,效益十分明显。在陕南中高山水田种植莲藕,特别
【摘 要】泽州县自针对农户散养家禽实施新城疫和禽流感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计划以来,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免疫组织困难、免疫操作繁杂、劳动强度高、免疫疏漏严重、免疫质量不高等方面。因此,研究、探讨和制定新形势下适应南部山区农村散养家禽防疫工作的组织形式、免疫途徑和免疫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实际困难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散养家禽;防疫;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笔者通过多年来基
【摘 要】稻虾共育栽培技术是一种营养、高效的有机稻生态栽培方式,它集水稻栽培和稻田养虾于一体,实现了有机物质分层次利用、物种互惠共育,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稻虾共育绿色水稻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关键词】水稻;虾;稻虾共育;栽培;管理  稻虾共育栽培就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种植模式。推广这种种植模式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和节省劳力,可使
【摘 要】急性型禽霍乱发病率、死亡率可高达80~90%,对禽类养殖危害极大。本文阐述了禽霍乱的流行特点、症状,介绍了检验和诊断方法,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禽霍乱;流行特点;检验;诊断;防治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各种家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称禽出败或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其急性病型的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肝脏呈现点状坏死,全身组织器官出血。本病常见于各地
【摘 要】八角以其使用价值以及药用价值在国际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市场需求量一直处于不饱和状态,我国出口的干八角还有茴香油都非常的畅销。本文主要结合生产实际,围绕品种选育、定植、抚育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八角的丰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为八角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八角;高产栽培;定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  八角又名茴香,为常绿乔木树种,盛产于我国广西以及广东的东昌、潮州、罗定等地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召开会议,会议首先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要批示。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再次对耕地占补平衡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断、观点和工作要求,为做好国土资源和农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提出了要求。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准确
【摘 要】本文从兴仁县实际情况出发,论述了肉牛发展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发展肉牛业应抓好的几个重要环节,以期为兴仁县肉牛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肉牛;肉牛养殖;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牛肉消费总量逐步增长,而肉牛养殖尤其是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发展滞后,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加快肉牛产业化发展是适应市场经济和适应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是市
【摘 要】笔者对小麦红蜘蛛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基本摸清了其发生特点,并寻找到了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也较大提升了小麦品质。  【关键词】小麦;红蜘蛛;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小麦红蜘蛛是我市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3-4代。以吸食小麦茎、叶组织汁液为生,造成叶片发黄、变色,严重影响小麦拔节期叶片的光合作用、生长发育,造成小麦品质下降,产量减少。一般减产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