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书法”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a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书法”“重视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乐书法”“改变教学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创设优美情境,让学生共同享受书法的快乐”等策略,可以让书法课快乐起来,全面促进学生书法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书法课堂;快乐书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0-0075-03
  【作者简介】刘旭强,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学院(浙江杭州,310008)教师、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会员,小教高级教师。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苦写为乐写呢?笔者在书法教学中进行了“快乐书法”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快乐书法即书法快乐,指的是将练习书法作为一种享受,一件乐事。这描述的是一种积极的书法心态,因为只有拥有这样的心态,才可以写出好字。
  一、激动机,乐书法
  1.一个笔画一首儿歌
  就儿童而言,大都对儿歌较为接受,因为其有着简练的文字,不仅理解起来较为容易,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若将书法笔画通过儿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就会让他们轻而易举地学会,比如:“三点水这样写,上点下提成直线,中点突出才好看。”教师若通过儿歌的方式将书写口诀教授给学生,再结合生动活泼并且准确的讲解和示范,就会充分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如此,学生也会集中自身的注意力来观察教师是怎样进行起笔、怎样进行行笔以及收笔的过程,也将会更好地掌握书写汉字的主旨。笔者在教授学生进行书写笔画“捺”时没有过多地讲书写要领,而是从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出发,将笔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将笔画“捺”的形态赋予生活中的载体“蚕头、雁尾、滑滑梯”。这种形象生动的比喻,让学生主动发现了“捺”的粗细、弧度、起伏变化,让孩子们学起来兴趣浓浓,情趣盎然。一句顺口溜“蚕头雁尾 滑滑梯=捺”,让孩子们轻松自如地掌握了捺的写法。教学片段如下:
  师:今天我们学习捺的写法(板书“捺”),请大家仔细看,你发现捺像什么呀?
  生1:老师,我发现“捺”像一把弯弯的宝剑。
  生2:老师,“捺”有点像宝剑,但我觉得更像以前我们在幼儿园玩的“滑滑梯”。(大家连连点头,表示赞许)
  生3:呀!我发现了!这个“捺”的头,很像我以前养过的蚕宝宝的头!(学生们连声说,咦!是蛮像的)
  生4:老师,我也发现了一个。捺的尾巴像可爱的大雁的尾巴。你们说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像”)
  师:你们说得太棒了,“捺”这个笔画在书写时起笔较轻,形状若“蚕头”,然后向右下由轻到重,写到“捺”尾时顿笔再向右水平方向提笔出锋,收笔要尖,形状若“雁尾”。整个捺的形状就像“滑滑梯”。我们可以用“蚕头雁尾 滑滑梯”这句口诀帮助我们写好“捺”这个笔画。
  生:嘿嘿!“蚕头雁尾 滑滑梯”,好好玩!
  生:老师,可以写了吗?(大家迫不及待,都急着想写)
  师:做好书法姿势的孩子,可以提笔写了!
  生:书写练习,老师巡视指导。(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写得比较好)
  2.一个汉字一幅图画
  绝大多数的儿童都比较愿意听故事。所以,在进行书法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会采用讲故事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和故事结合在一起,从而充分吸引学生。大多数情况下,笔者会在课的导入部分加入和课程内容相仿的故事情节,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语言讲给学生。如此,笔者发现,学生可以很轻松并且较快地融入于书法的角色当中。比如,在教授笔画“竖钩”的时候,笔者就充分融入了《萧显踢钩》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都能兴致盎然的掌握竖钩的书写主旨。汉字是一种文化,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美丽的文化故事和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画,由汉字组成的汉语言系统更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宝库。在书法教学中不应该拘泥于单纯地识字书法,还要挖掘汉字本身蕴藏的文化内涵,可以采取各种形式,让静态的汉字鲜活起来,更有韵味,让孩子积极体会汉字的特点和美感,主动去熟悉汉字,了解汉字,热爱汉字,体会书法的快乐。如笔者在教学“美”字时,不是让孩子单纯识字书法,而是采取“以字当画,慢慢品味,说出感觉”的形式,让孩子大胆想象,尽情发挥,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们明白,心中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汉字,更是一幅画;也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神奇的美感。教学片段如下:
  师:不动声色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美”字。
  生1:大家看,这只小绵羊越来越肥了,好可爱呀!
  生2:这只小山羊长大了,好漂亮哦!
  生3:羊大为美,这只羊好大呀,你看它正在炫耀自己有多美呢!
  ……
  师:汉字是充满意义的,古老的祖先在创造它的时候,是将它作为画保留下来的。
  大部分汉字,都能变成一幅生动的图画,一个有趣的故事,期待着我们每位孩子慢慢地去发现和品味。
  二、重探究,乐书法
  1.给学生探索学习的空间
  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可以将学生从传统的被束缚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从而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尽情想象,领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奥秘!笔者对“舟”字教学的片段,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师:今天我们学习写一个字形特别有趣的字。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舟”字的演变过程,学生仔细观看)
  师:你有什么发现?请你不要急着说,先想一想,再和本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我们发现篆书的“舟”字笔画是弯的,整个字是长长的,瘦瘦的;楷书的“舟”字笔画是直的,整个字是有点方方的,正正的。
  生:我们发现“舟”这个字像一条船,两点像船里坐着的两个人。   生:我们小组发现篆书的“舟”字和小船的样子很像,楷书的“舟”字实际上许多地方也很像。
  师: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想法。
  生:你们看,“舟”字中间的一横像不像船的两个桨,外面的框不就是船的边吗!
  生:对!对!(同学们表情兴奋)
  生:那上面的“一小撇”像什么呀!
  生:我觉得上面的“一小撇”像船头的舵。
  生:我在西湖划船时,看到小船前面都有一条绳子,绑在岸边的桩子上,这“一小撇”不就像拴船的绳子吗?
  师:我们祖国的汉字很有趣吧!许多字都这样,字的形状与字义所代表的实物外形非常像,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住字形。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不妨注意一下哪些字也属于这种类型,好吗?
  2.让学生主动发现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并要创设一种比较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入,从而吸引学生对汉字的注意力,从形音义多角度给学生直观刺激和整体感知,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学习中来。然后趁热打铁,引领孩子们主动发现书写规律和注意事项。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一味地模仿”到“主动发现规律”,学习效果也就自然提高了,学生学习也轻松快乐了!例如笔者在教“虫”字旁的字时,就是这样进行的:
  师:我们来猜谜语好不好?
  生:好!好!(学生的兴奋洋溢在脸上)
  师:我们今天要写的字是一些小动物的名字。第一个是“小小娃娃兵,四处寻猎物,物虽比己大,团结便解决”。第二个是“小飞艇,大眼睛,一对翅膀大又明,飞东飞西忙不停,消灭害虫有本领”。
  生:是“蚂蚁、蜻蜓”!(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你们真棒!是“蚂蚁、蜻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这些字。(展示课件:附图片的“蚂蚁、蜻蜓”)看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今天写的字都和“虫”有关,所以都有“虫”字旁。
  生2:我还发现今天写的字,除了是“虫”字旁外,它们右边的部分都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生3:我发现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基本一样宽。
  师:很不错,通过自己观察,发现今天写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间架规律是左小右大。请你再仔细看老师在田字格中是如何写的,观察后你又发现写好这些字大家要注意什么呢?
  生1:我提醒大家写“蚂蚁、蜻蜓”字时,左右两部分不能太宽,要互相谦让。不然这些字会很胖,就会显得难看。
  生2:我发现写“虫”字旁的“口”时,不是方方正正的,而是上宽下窄的,它的第三笔压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提。
  生3:我发现“蚂”字左高右低,右半边的“马”字的第一笔起笔位置不能高出左边的竖,最后一笔横不能挨着“竖折折钩”。
  生4:“蚁”字左右基本一样高,右半边的第一笔是“点”,然后是竖撇,最后是“捺”,我们要注意“撇收捺放”,点不能离得太远。
  ……
  师:说得多好呀!我们调整的“双姿”,一起来描一个写一个。
  生:学生边说口诀“头正、身直、臂开、脚平”,边调整好姿势。然后提笔练习书法。
  师:巡视指导。(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写得比较好)
  三、变评价,喜成功
  在书法教学中,合理的评价也十分重要,其能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但传统的评价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如此就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也难以全面考虑他们的主动性和兴趣,评价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面评等即时性评价,让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
  自评可以在学生仿写的过程中进行。当写完一个字时,先和字帖进行比较,探究优缺点,然后再仿写两三个字,让他们进行自评,将写得最为标准的字用“○”圈出,接着待学生书写完毕时,再观察自己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的优点,进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且还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时间,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而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评价自己的字,那种喜悦是不可比拟的。
  互评在仿写后。学生可以按照教师平时用的标准模仿着去评价同学的字,既能强化对字的结构意识,又能增强交际能力,取同学之长补自己之短,不亦乐乎!
  待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工作结束后,教师的任务还要继续,需要做好对学生更深层次的检查以及督导,进行面对面的评价。学生的字写得好,就当着学生的面,画上一个大圆圈。并真诚地恭喜:“你的字写得真漂亮!”学生的字写得不好,笔者不会说他的字难看,总是先捕捉到他本次书法作业中的闪光点,然后对其闪光点进行放大,好好表扬。在他心情愉悦的时候,委婉地提出其写得不足的地方,并“手把手”地指导他,帮助其改进。学生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改进自己的不足。通过一次次面评,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拉近了。一方面从教师这儿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也更喜欢书法教师和上书法课了。这样的面评,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一一分析,做到因材施评。教师是累了点,但是当看到学生活跃地数着自己获得的“○”并相互询问你得了多少,我得了多少,我要更加努力的对话时,笔者感到更多的是欣慰,觉得再累也是值得的。因为你的辛勤付出,收获是无价的。收获的是学生对教师的爱,收获的是学生对书法的喜爱,收获的是学生书法越来越进步!
  四、创情境,同享受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规律和书法课的特点。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烦躁的情绪,这些往往会影响学习效果。这需要我们教师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书法氛围,共同去体验在学习书法中的诸多乐趣。
  古人对意境十分讲究,有着焚香抚琴的古语。在书法课中,学生感到疲劳时,我们放些舒缓悠扬的轻音乐,比如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星空》,以及我国的传统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阳关三叠》等,从而让学生以舒畅的心情、开朗的心境进行书法练习,而与此同时,他们的疲劳程度也得到了降低,也能更好地在练习过程中集中自身注意力,使得书法学习效果得以保障。学生们也都纷纷反映,伴随着清雅的音乐声进行书法确实是一种享受。
其他文献
策划人语  今年“两会”的部长见面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把“新编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把书法等优秀传统引进教材”等内容列入“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之中。此外,还有众多“两会”代表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愿和诉求,其中包括17名政协代表的联名提案。上述举措无疑在促进学生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传统文学与书法都是以汉字为载体表现的艺术,虽然有着各自独立的发展历
摘 要:基于物理四维核心目标高中物理学业质量分为五级水平,是指导学生学习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对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也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式。学业视角下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从明确情境四维目标价值、定位问题目标等级、拓展问题空间、关注情境阶段性与整体性功能等角度展开。  关键词:学业质量;评价;问题空间;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白蕉(1907-1969),上海人,本姓何,名馥,又名法治,字远香,号旭如。后改名换姓为白蕉,别署云间居士、济庐复生、复翁、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等。出身于书香门第,才情横溢,为海上才子,诗书画印皆允称一代,但生性散澹自然,不慕名利。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书画师。  1919年,白蕉12岁,五四运动爆发,中国政局陷
【作品概况】《鲜于璜碑》全称《东汉雁门太守鲜于君碑》,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十一月立,主要叙述鲜于璜的祖先世系及其生平仕历,均有界格。全碑包括碑座与碑身两部分,碑呈圭形,高242厘米,宽83厘米。碑身两面刻文,碑阳16行,行35字,碑阴15行,行25字,全碑共827字。隶书。1972年天津武清县出土,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  【观典赏析】《鲜于璜碑》是建国以来发现的最为完整且文字数最多的一块汉
摘 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物理教学不仅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落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本文以“苏科版”《物理》中《汽化和液化》一节的“水的沸腾实验”的教学行为改进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期达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水的沸腾实验;科学
摘 要:STEM教育是综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的简称,其主要围绕技术与工程问题,为学习者设置一系列背景活动并完成工程任务。本文主要体现在高中物理活动教学中,将STEM教育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形成以“电磁炮”项目为案例的创新活动设计。该实践活动设计包括教学背景的分析,基于STEM教育理念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思路,实践过程以及教学反思,阐述高中STEM物理活动教学是
摘 要:以“自感现象”为例,就“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实践应用,尝试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思考、推理和观察,从而“发现”和掌握自感电动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关键词:科学探究教学模式;自感现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8-0016-3  科学探究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独立自主开展学习活动,通
摘 要:本文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以“牛顿第三定律”一课为例设计了教学案例,并在中学课堂进行教学实践。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和说明了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在最近发展区搭建三种不同类型的“脚手架”,帮助学生感悟、探究和经历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最近发展区;牛顿第三定律;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
【关键词】书法教学;有效性探索;新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5-0071-01  当前书法基础教育的必要性与训练方法枯燥性之间的矛盾、少儿活泼好动与书写训练严格性之间的矛盾,给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此,近年来笔者在书法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循序渐进,激发兴趣  (一)编笔画诀  笔画诀是教师在教学笔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给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和机会。本文立足于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通过创设探究性、实验性和层次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境;思维能力;带电粒子;电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