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与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yue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与学,应当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是一种“主动一被动”的模式,这种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培养新时代学习型人才的需要,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新的知识,更多的时候,要教给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技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宽松、愉悦、有吸引力的氛围,让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在这样的气氛中把他们学习的积极能动性调动并释放出来,这就是“主动一主动”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得教与学光彩焕发,那么,如何让小学数学教与学焕发光彩呢?
  
  一、创设问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自主探究欲望
  
  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因此,要从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创设情境,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进而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我在《认识分数》的课始导人中,是这样设计的:
  今天是八月十五,猪八戒问师傅:“师傅,可以吃月饼了吗?”唐僧说:“吃月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你跟悟空,每人几个?”然后老师问学生:“知道吗?”学生回答:“知道,是!个,”“现在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你跟悟空。每人几个?”学生回答:“一个,”唐僧又提了个更难的问题:“有!个月饼,平均分给你跟悟空,每人几个?”学生回答:“半个。”老师说:“半个就是多少呢?”然后请同学拿出学具月饼分一分,并请学生说说是怎么分的,最后根据分的情况引入新课《分数》,像这样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通过创设生动而有趣的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上来,为接下来的探究性学习作准备。
  
  二、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数学教学提倡并体现的组织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积极表现自己、爱与人交往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教学《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如何把六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及其周长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丰富小组全体成员的思维,接着请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不同的拼法及其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全班交流。这样,通过合作交流就能够实现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他们学习时的积极主动性与合作探究行为。
  
  三、加强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增强数学的趣味
  
  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小学阶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充满乐趣的过程,这就符合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我设计了一节“小小超市”的活动课,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选两名学生当营业员,其余的学生当顾客,并让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学具纸币若干,超市里卖的有学习用品、食品、玩具,等等,学生在买卖东西的过程中,口头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在付钱、找钱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将人民币的换算以及计算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去,再如,在教学《千克、克的认识》后,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称称家里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的重量,去看看超市里一些物品的重量,并制一张表格,将数据记录在里面,这些都可以让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问题并运用学到的知识找出答案,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扩展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并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思维水平。
  基于以上,我体会到作为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主动一被动”型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主动-主动”型的教学模式,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付诸实践,而作为一名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我们要创设情境,挑起矛盾,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使学生积极探究;组织群体互动,提倡合作探究性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他们学习时的积极主动性与合作探究行为;在教学前后,适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新问题。使问题不断深入,层层推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并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水平,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这样既使得学生学习到了新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潜力,最终体现出了现代数学教与学焕发的时代光彩。
其他文献
益油1号母本86 A为黄籽双低高油分隐性核不育两型系,不育株天然结实性好.父本6958 R为黑籽双低大籽粒隐性核不育恢复系,其恢复率为100%.益油1号在贵州思南县的常年制种单产为8
为了筛选欧李种壳中单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欧李种壳为试验材料,乙醇、丙酮为提取剂,采用L,(3。)正交试验设计。对固液比、溶剂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提取条件进行研究。在
根据籼型水稻不育系安丰A在贵州的特征特性表现,结合多年的繁殖实践结果,总结了安丰A在贵州生态条件下的高产繁殖技术.
数学学习离不开阅读。数学阅读过程包含了对文字、数学符号、数字术语、公式、图表等内容的感知和认读。《新课标》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将阅读理解题放人教材内容。在中考及各类考试中亦作为一种常见题型。因此在教学中,进行阅读理解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数学语言的抽象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知识的符号化、逻辑化的特点,因此数学阅读也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本人结合近几年的教学谈几
文章在分析贵州省农作物种子备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论述了建立贵州省农作物种子备案登记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及对解决贵州省种子备案登记管理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 ”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教学的高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的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重视.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提高语言艺术.   一、教学语言要科学准确,合乎逻辑性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含义,每个定理都有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