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骨膜间质干细胞移植后成骨能力及成骨起源的研究

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nb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人骨膜间质干细胞异体移植后成骨能力及成骨起源 .方法将幼儿骨膜分离培养后获得的骨膜间质干细胞悬液,移植于裸小鼠两侧背部皮下及老年股骨颈骨折处,观察并验证新骨形成.结果移植后第11天肉眼可见皮下结节,第4周其直径为2~7 mm(平均3.6 mm).组织学检查证实结节为结缔组织包裹的骨小梁球;人类特有的载脂蛋白B基因(apoB基因)的PCR实验以及抗人类组织沉淀素反应均为阳性.注入无完整活细胞的骨膜间质干细胞冻融液及培养液的两组裸小鼠皮下均未见结节形成.从患者取出的新骨作组织学及PCR检查显示,新骨apoB基因有两条电泳带,即含两个个体产物.结论裸小鼠皮下新骨结节含有人类细胞,移植的骨膜间质干细胞可直接成骨;异体移植细胞与宿主骨细胞可能共同成骨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失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行为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评估并比较了33例不伴感觉统合失调、33例轻度失调、32例重度失调ADHD儿童和5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行为问题和智力差异,探讨感觉统合能力
目的 采用图论分析方法探讨早期阶段双相障碍Ⅰ型躁狂患者脑功能网络小世界属性的特点及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双
期刊
目的证实膜引导性组织再生现象存在于骨缺损的愈合过程中,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将兔桡骨制成1 cm缺损,一侧用羟基磷灰石/聚乳酸膜(HA/PLA)包绕缺损,
目的探讨D型人格与焦虑、抑郁、社会支持水平等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对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CHF患者150例。依据D型人格量表(DS14)把所有CHF患者分为D型人格组和非D型人格组,两组均在接受治疗前进行一般状况调查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期刊
目的研究骨基质明胶加石膏复合物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16只,桡骨干缺损为植骨区,实验组植入骨基质明胶加石膏复合物(16侧),对照组分别植入骨基质明胶(8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