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班级品牌建设的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545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以班级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路,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实现个性化、整体性和主动性的发展。以品牌班级“行者班”为例,从建立班级文化品牌的形象识别系统、环境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出发,探讨如何建立和发展班级文化品牌。
  【关键词】品牌;班级文化;个性化;识别系统
  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从国家和社会层面上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元,是开展教育活动的组织载体,是促进学生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的社会系统,因此班级建设成为学校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文化品牌建设
  班级建设需要突破的第一阶段是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文化建设”。在当前的德育现状下,许多班主任仍处于初级阶段:工作重“管”不重“理”,以维持班级稳定为重,将“不出事”当做班级管理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求是》刊文认为:“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班级建设也应走出狭窄思维,建设班级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在班级文化建设阶段,学校和一线班主任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1.班级文化建设欠缺个性化。为了便于管理评比,许多学校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忽视了班级差异、学生个体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无法保证班级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往往导致出现“千班一面”的局面。
  2.班级文化建设欠缺整体性。许多学校和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往往较为片面,较为注重班级环境文化等单一角度,缺乏在其它班级文化建设角度的整体认识,因此常流于形式,未能内化为文化,外化为行为。
  3.班级文化建设欠缺主动性。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缺乏主动意识,常常为了应付上级的各种工作布置疲于奔命,觉得没有精力、时间和空间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变成学校和教师规划中的“空中楼阁”。
  4.班级文化建设缺少可复制性。班主任在开展文化建设中,更多体现的是个人气质与风格,展现独特性,其个人经验与做法对其他班主任而言,缺少可复制性。
  5.班级文化建设缺少影响力。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更注重对班级学生的作用,较少考虑对年级、学校甚至社会的影响力。削弱了班级文化的价值。
  对于解决以上问题,有一个建设性的思路:班级建设需要突破第二个阶段,从“班级文化建设”走向“班级文化品牌建设”。
  品牌(Brand)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班级文化品牌是班级的个性化识别标志,区别于其他班级;是独特班级文化理念的精神象征;是班级团队共同的价值理念;是展现班级文化自信、发挥班级文化影响力的核心体现。
  今天的中国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正从低端加工转型为高端创造;今天的中国教育发展,要求向培养智慧型、创新型人才转型。班级文化品牌建设符合这样的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教师提升班主任工作效率的需要,符合师生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1.班级文化品牌建设提升班级的受信任度。班级品牌使其受众(家长、学生)对班级产生信任感,信任班级文化的真实、正确,减少家校之间彼此怀疑、猜测甚至对抗的精神内耗。信任是任何一个团队的基础,班级品牌有效地建立这个基础。一个产生了信任度的班级,尤其是新组建班级,将极大地减少阻力,减轻情绪上的陌生感距离感,产生推力,将极快地进入班级建设的快车道。
  2.班级文化品牌建设提升班级的歸属感。班级品牌的文化认同使班级学生产生归属感,有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减少师生、学生彼此之间的排斥和摩擦。班级学生具有更高的集体荣誉感,更紧密的团结意识。
  3.班级文化品牌建设塑造共同的价值观。班级品牌体现出班级共同的价值观,勾画出班级共同的发展方向。班级的发展必需建立在班级价值观的发展上,班级品牌为班级价值观的发展指引了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
  4.班级文化品牌建设产生“溢价效应”。一个成功的班级文化品牌建设,不仅对这个班级产生积极的影响,还会对整个年级、学校甚至校外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能有效提升学校美誉度与社会评价,对社会产生良好影响。
  二、班级文化品牌建设的三个识别系统
  班级文化品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己的识别系统。班级文化品牌强调品牌的识别标志属性,更有利于提升班级文化的个性化特征,增加识别度,增加内部成员归属感和向心力。班级文化品牌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建立识别系统,笔者结合自己所带班级“行者班”品牌建设实践加以说明:
  1.班级文化品牌的形象识别系统
  班级文化品牌的形象识别系统主要由班名、班徽、班训、班歌、形象代言人等元素构成。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人们所感知的外部信息,83%是靠视觉到达心智的。班级教育理念、文化特质、行为规范灯抽象概念,需要转换为具体符号,以标准化、系列化、统一化。以下从班名、班徽、形象代言人三个角度阐述。
  (1)班名:班名是班级文化理念的凝聚概括,同时应具有识别性,尽可能不要使用重名率高的名称。笔者的班级班名为“行者班”,源于班级理念“知行、正行、同行”。知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正行:正心诚意,仁义勇信;正行:更优秀的你我,共建更美好的世界。
  (2)班徽:班徽是班级文化理念的形象表达,是班名的形象标识,同时应当通过色彩、线条、形状、字体等元素表达班级文化与理念。如,笔者“行者班”班徽设计:
  左边的班徽:整体外形抽象自孙行者头上的金箍,一望而知是“行者”,再辅以中间隶书体“行者”二字,“行”字一竖形似金箍棒。寓意于学习孙行者正义勇敢、刚正不阿的精神;同时也讲究规则有度。中间四种颜色代表“行者班”“仁义勇信”四个核心精神。金箍上以线条勾画出四条跑道,寓意行走在班级核心精神之路上。右边的班徽走极简化风格,黄色为底色涵盖了之前的金箍,在“行者”二字中间立一根金箍棒,清晰地表达班级身正立行、勇于担当的班级文化核心理念。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为满足教育需求,制定了新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国家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本文笔者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关于教学评价的有效方法,从而实现更好的高中物理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  目前,我国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没有灵活性,也有很多学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戏剧教学模式能够优化传统教学结构,而戏剧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及语言综合能力。文章从戏剧教学活动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出发,结合戏剧教学的理论概念、理论依据,并分析当下戏剧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现状及问题,探究戏剧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戏剧教学活动;小学英语;应用建议  一、戏剧教学活动对小学英语课堂的意义  戏剧
【摘要】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空间观念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它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观察、表达、体验、操作、探究等活动才能得到发展。笔者通过认真研读如何理解空间观念、如何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相关书籍、论文、报告等后,从实际教学出发,以《图形的旋转》教学实践为例,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策略探究。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以求在抽象概括中初建空间表象、在描述辩证中积累空
今日,广东省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交流活动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举行,全省教育界相关负责人共90多人汇聚乳源,共同谋划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乳源在活动中分享了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经验与成果,也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省市教育部门大力支持下,乳源于2019年建成了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教师发展中心这个崭新的平台,不断深化教研和研训工作,建立了“县、校、科”三级教研平台,组建了县级学科中心
本研究采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进行分析,通过对我镇某幼儿园50名临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农民安置区临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针对农民安置区临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相应教育对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50名临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太乐观,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问题表现不同。  1  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历史背景  由于东莞港的建设,
【摘要】数学学科结合南沙小学已经推行多年的山海文化,从中提炼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的要点,结合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和各种数学活动,有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求达到与学校山海文化要求一致的铸山般厚德,拓海般胸怀的德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小学数学不光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坚实的品德基础。基于数学学科的教学
【摘要】分层教学模式中的课前分层预习,是提高分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前哨环节。课前预习不能是泛泛地看一下课本内容,也不能是在当节课开始后教师才进行预习情况检查与评估,而应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前“微测”,精准把握学情,及时分析评估,充分了解和评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效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融合。本文对数学课前分层预习嵌入到“微测”模式的意义、实施策略等展开探讨,以期提高数学分层
【摘要】过于理性的诗歌解读会影响古诗词的美感,直觉思维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把握领会古诗词的内容,领略古诗词的魅力。通过诵读吟咏、诗配画、演绎情境、知人论世等方法培养直觉思维,帮助学生在抽象的诗歌语境中做出有效的反应。本文对直觉思维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培养方法作了探讨。  【关键词】直觉思维;古诗词教学;培养方法  直觉思维是人脑基于有限的教学和事实,调动一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摘要】“深度学习”已然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也是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这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度的挖掘,设计有深度的教学环节,引发学生有深度的思考,使有深度的学习活动真正发生。借此挖掘数学学习的本质内涵,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深度学习;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应对深化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学生的
【摘要】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教学中,如何让单元教学目标逐一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如何让语文课堂目标明确,简约而高效?本文以《月光曲》为例,探讨了如何用“三步”法锁定教学内容。  【关键词】 语文要素;文本解读;表达方式;简约高效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提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什么”,指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怎么教”,指的是教学方式。从三年级开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科书在每个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