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gar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一)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十年前,她功成名就,屡获奖励,以卓越的科研成果,承担起多项国家、中科院、省部级、航天等项目,突出的功绩让她荣获中国科学院巾帼建功标兵称号,享誉材料化工领域。与此同时,她积极将这些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开创性地建立了国际上首创的800吨/年耐久防伪彩色激光粉,我国首创的年产800吨彩色激光粉、800吨数码粉、3000吨高磁性粉等9条生产线。产品质量均达国外同等先进水平,价格为进口的35
小学生由于知识背景、经验积累、能力倾向、个性风格的不同,必然会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此对应了教师教的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就迥然不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教学方式成为课堂的“快捷键”,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一、适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1.教学方式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应用题的教学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理清数量关系,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目的。在教学难易上,一般要求学生先列分步算式再到列综合算式,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思路上,一般采用综合法、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法同时运用的方法,帮助学生搞清数量关系并解答。但不够重视思考方法的研究与
就小学计算教学而言,其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某些计算方法,形成计算能力,而且在于让学生经历算法探索、归纳和发现的过程,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更在于,体验解题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这种观点出发,计算教学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应起一个产婆的作用”。  然而,教学的现实中却存在许多与此相背离的做法:许多老师要么用自
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四册《识字6》,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孩子们引进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教材共介绍了12种动物,将12种动物名称排成4组,每一组都是押韵的词串,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诗的韵味。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渗透了动物回归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图文对照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义,拓宽视野,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缘起  我的儿子今年七岁,上一年级。三年前我给他买的儿童自行车已经闲置多日,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他忽然心血来潮,要我把后面的两个辅助轮子卸掉,他要像大人一样骑自行车。  我按照他的要求卸下两个辅助轮,并带着他来到不远处的学校操场上。深秋时节,草地已经枯黄,多日不见雨水的土地已经干结但不乏弹性,正是一个练习骑自行车的良好场所。儿子迫不及待地从我手中抢过自行车就骑了起来,我看到他摇摇晃晃的样子就想扶他,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发展合作精神。”这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对公民素质的新要求。  目前,我国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一套适应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实际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活跃氛围、活用教材、活用方法,激活口语交际课,使学生实
一、寻找典型句段,借鉴模仿    吕叔湘先生在《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中曾经谈到:“撇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语文教学,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看来训练是语文的根本。我发现在苏教版的课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句段非常适合进行句式训练。句式训练是学生习作表达的基础,课文当中有很多利于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句子,我就从此处着手让学生学习借鉴。让学生掌握句段规律,由半独立性向独立性、创造性过渡。通过这样大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新
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认为:教育的真正对象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当前,在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理念导向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将学生视作“具体的人”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拥有一项新的教学基本功——“读懂学生”。关于这个话题,众多的专家学者均在研究。这里,笔者仅立足自身的学术视角,以“案例透析”的叙述形式,简要阐述课堂现场数学教师“读懂学生”的六个维度。  一、基于怎样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