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70周年校庆活动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北京市清华洁华幼儿园迎来了70周年华诞。清华大学、市区教委各级领導和幼教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美好的一天。清华幼教人心怀感恩,以底蕴深厚的园史展览、别开生面的幼儿艺术作品展览和丰富多彩的师幼节目呈现出我园园本课程与园本文化的各个方面。
  摄影报道/张丹丹
其他文献
记者:曾老师,您好!了解到您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学习作课程的研究,而且带领工作室成员编写了《项目化习作进阶课程》丛书。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这套丛书中的相关理念吗?  曾海玲:我们的这套丛书,书名中有个核心概念“项目化学习”。所谓项目化学习,英文全称为project-based learning,通常简称为PBL,其价值追求大致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让探究目标明确具体。(2)让探究内容基于真实问
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心目中的好课标准逐渐明朗起来,概括起来为六个字——单纯、秩序、鲜活。  一、单纯  何谓“单纯”?若用于对语文好课的标准,“单纯”是一种对语文课简约化的追求,它不是簡单,也不是单一,而是摆脱语文课冗繁、洗尽铅华之后的一种教学境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纯粹  苏格拉底认为,每个理念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思想。
一、回顾导入——初步  感知人物形象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  习了《刷子李》这篇课文,初读了课文,解决了字词,还写了初读感受卡。回想一下,文中的刷子李都给你留下了哪些不同的印象?  生:他的技艺高超,当别人怀疑他的时候,他也不会去批评别人,还会给别人讲道理。  生:他刷墙很厉害,说明他是很有功底的。这种功底是因为不断练习。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他学习,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坚持下去才会成功。  
一、声音导入,激活思维  师:同学们,听,什么声音?(播放风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风吹动风铃,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师:是呀,风来啦。(板书课题:风)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风呢?  生:我在草原上看到过风。  师:风吹过草原,会怎么样?  生:风吹过草原,绿油油的小草会随风摆动。  生:下雨的时候风很大,雨丝会被风吹得斜斜的。  生:我看到过台风,呼呼地刮过大海,卷起很大很大的浪。  
童话,是小学阶段要教学的重要文学体裁,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童话究竟该如何教,很多教师都比较模糊,往往把童话当成一般的叙事类作品来教,没有紧扣童话的特点。特级教师周益民老师在教学童话作品时,特别注重“体验、想象和表达”。比照周老师童话教学实践的经验,笔者在听了我校陈彭凤老师执教的《巨人的花园》一课后也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关注阅读体验  童话阅读的体验有很多种,比如,扮演角色的体验、经历奇异幻境的
以研促教,是促进课堂教学提质,促进教师由“经验型”转为“研究型”的必经之路。为提升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扎实课堂教学,让师生在课堂上有效成长,最终走向高效课堂,近两年来,我校语文科组以“领衔教研”为依托,坚持开展“领衔教研”活动,教研效果良好。  何谓“领衔教研”?这是我校语文科组校本研修、教研活动的一个专有名词。即六个年级备课组,在科组的统筹安排下,一个学年内要承担一次领衔教研的活
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思维”对我们获取新的知识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对“思考”这样阐述:“对任何一个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均以积极的、执着的和用心的态度考虑它所依据的根据是否成立,若能成立,再考虑它所导致的进一步的结论,这就构成思考。思考一旦开始,它就是一种自觉的和自愿的思维活动,是在可靠理由的基础上树立起信念。”不言而喻,思维是极其重要的。它的目的在于获取信念,继而收获更多
互动式作文评改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双方相互影响,从而建立起的生生、师生双向的信息输入、双向的评价和激励措施,是教学相长的作文评改新机制。评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集体面评、交换互评、小组互评等途径,逐步养成学生的自改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 集体面评,传授方法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
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最大的特征是由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师生围绕着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探究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相应的知识,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以送别诗为例,抓住“送别”这个议题,我们可以按照由外到内、由景及情,将其分为晓背景、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四点,运用比较和迁移的阅读策略,将具体的教学定为群诗送别之因的知晓、群诗送别之法的理解、群诗送
入职两年,工作之余,我时常会问起自己:教育的本心到底是什么?每当这时,都会想起曾给予我教育启蒙的那位老师。大学毕业前,她送给我一本《爱的教育》当作毕业礼物,并要我无论何时都记住一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那是鲁迅先生所说,那天的对话内容也成为我学生时代上的最后一课。而今读起《影像中的教育学》这本书,其中一个个与教育有关的故事,一部部与教育相系的电影,都让当时的情景再次浮现在我眼前。  在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