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虾仁的制作及关键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le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晶虾仁是一道传统的上海风味佳肴,此菜选鲜活河虾剥壳后的虾仁为主料,经上浆、滑油(或水汆)处理后,再调味烹制而成。因成菜晶莹剔透,有水晶般的光泽而得名,深受人们的喜爱。水晶虾仁选料讲究,制作精细,每一个制作环节都十分重要。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事厨经验谈一谈水晶虾仁的制作及关键,不当之处望广大读者朋友指正。
  原料:鲜青虾虾仁(或对虾虾仁)500 g,小苏打5 g,白糖5 g,料酒5 g,淀粉20 g,精盐8 g,蛋清1个(25 g),味精2 g,香油5 g,上汤150 g,色拉油1 500 g(约耗40 g)。
  制作:1将鲜青虾仁表面的一层筋络去掉并用少许面粉轻轻搓捏,除去虾仁外层的黏性附着物,然后再用清水反复漂洗,直到虾仁清晰透明为止,取洁净毛巾吸干虾仁表层的水分。
  2把虾仁纳入盆中,加入小苏打(碳酸氢纳)拌匀,待其吸收后调入白糖和精盐5 g,料酒作底味,再放入蛋清和干淀粉15 g抓匀,最后淋入10 g色拉油,拌匀送入冰箱(低温控制5 ℃左右)静置30分钟左右。
  3炒锅置火上,倒色拉油烧至约三四成热时下入浆好的虾仁划散,待色泽转呈乳白色时,迅速将原料出锅沥油。
  4炒锅清净置火上,加入上汤烧滚调入精盐3 g,定味后勾芡,再放入滑制好的虾仁,迅速翻锅,同时投味精2 g,淋入香油,出锅装盘即成。
  特点:虾仁晶莹剔透,口感鲜爽嫩滑。
  制作关键:1虾仁漂洗要彻底,这样才能保证成菜后虾仁体态透明度强。
  2上浆前在虾仁中加入小苏打,其作用是碱性物质能使原料膨胀后吸水。使用时必须掌握好用量,多则破坏虾仁的组织结构和原味,少则起不到涨发作用,一般500 g虾仁加入5 g小苏打为宜。同时,为了压住小苏打的涩味,要加适量白糖来调味。
  3上浆时重视蛋清与干淀粉的比例。蛋清过多,滑油后有蛋糊的感官;蛋清过少浆衣不滑润,形态不饱满,口味不滑嫩。淀粉过多,过油时易粘连结团,缺乏透明状;淀粉过少,浆衣太薄脱水无弹性,质感上起负的变化。
  4滑油前,炒锅要涮洗净,选用色清纯净的色拉油。用热锅冷油方法,防止原料入锅粘底。油温控制在三、四成热(约120 ℃),过高会使虾仁粘连或变焦黄,过低会脱浆。虾仁下锅后滑制断生就迅速捞出沥净油,沥油不净会导致勾不上芡。掌握以上制作及关键定能做出一道晶莹如玉,滑嫩鲜爽的水晶虾仁来。
  注:这道菜也可选用汆制的烹制技法来制作。制作要领为:将河虾仁500 g洗净,用洁毛巾吸干水分,加入适量料酒、精盐、蛋清等拌匀,放入干淀粉上浆。浆好后,静置一段时间,炒锅置旺火,放入清水1 500 g,加姜片、葱结、料酒适量,烧沸后改用微火,打浆好虾仁散入锅内汆至将熟,撇除浮沫,氵笔去锅内汆用虾仁的清水,除去姜片、葱结。锅内加上汤,(鸡汤),稍煮调好味,加些水淀粉,淋上香油出锅即成。
其他文献
从学生一进入校园开始,语文学习就一直伴随其左右,所以,语文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基础学科之一。正因如此,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疲劳感,甚至大部分同学认为语文不学也能考好,这便造成了语文课堂效率低下、语文课堂纪律散漫等现象的出现。针对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这些问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以现代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来活跃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此,笔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是符合教育教学本真的。近年来兴盛的“生态教学”理论特别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性,重视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的语文教材也与时俱进,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课,旨在让学生于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合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是对中国教师的一大挑战,它的成功实践将使中国的教学风格发生巨大
烹饪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烹饪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它主要包括初、中、高级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考评。我国现行的烹饪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是在原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建立考工定级和考工晋级制
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是涵侧台背路基压缩沉降和地基沉降,压实质量对沉降的影响非常大,必须予以保证.桥背涵侧填筑材料、施工工艺和压实设备都对压实质量有重要影响,另外,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