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胃肠道炎症及腹泻的防治措施

来源 :中国动物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草食畜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牛养殖产业获得了快速的进步,规模化牛养殖是现阶段牛养殖的主要发展方向。牛养殖中的疾病问题是限制牛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大阻碍,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在规模化牛养殖中容易导致牛群的患病,给牛群的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状况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胃肠道炎症和牛病毒性腹泻是牛规模化养殖中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对于牛只胃肠道消化功能以及机体健康状况均会带来严重损伤。本文将对规模化牛养殖过程中胃肠道炎症,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症状,防治措施以及牛养殖中疾病的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牛的健康养殖以及我国草食畜牧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牛;胃肠道炎症;病毒性腹泻;疾病症状;生产性能;防治措施
   随着牛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牛养殖的密度和数量获得显著提高,同时传染性疾病出现概率相比以往也迅速上升。牛规模化养殖中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很容易导致牛群的患病,威胁牛群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降低了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同时制约了牛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消化道疾病是牛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类型,通常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品质的恶劣以及胃肠道传染性疾病所导致,均会显著降低牛养殖的采食量,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对于牛养殖中消化道疾病的科学防治对于促进牛规模化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牛养殖中胃肠道炎症疾病和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和防治措施,以及牛养殖中疾病的生物防治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牛的健康养殖以及牛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帮助。
  1 牛病毒性腹泻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1.1 牛病毒性腹泻的症状
   病毒性腹泻是牛养殖中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又称为黏膜病,主要是由于牛只消化道感染病毒后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牛病毒性腹泻在各日龄阶段的牛只中均会出现,在犊牛养殖中最为常见,犊牛胃肠道黏膜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同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也有所欠缺,当饲养患病出现病毒时容易导致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疾病主要的传染源来自于携带病毒的患病牛只,病毒可以通过患病牛只的分泌物、粪便、呼吸道、消化道等进行传播。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急性患病情况病程较短,通常在短时间内患病牛只的体温将升高到42℃左右,患病牛只精神状态沉郁,采食废绝,同时伴随着严重腹泻的症状。患病牛只在感染病毒的2~3d后鼻镜和口腔中出现溃烂的症状,同时牛只舌面上皮组织出现坏死,患病牛只口腔出现病变后会导致严重腹泻的情况,同时粪便中出现大量的黏液和气泡。若没有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患病牛只通常在发病后的5~7周左右出现死亡的情况。慢性病毒性腹泻患病牛只通常呈现为间歇性腹泻症状,同时病程相对较长。
  1.2 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措施
   规模化牛养殖中对于病毒性腹泻疾病的防治措施首先需要做好预防工作,严格禁止从出现疾病的疫区引进种牛或者犊牛,在安全的地区引进种牛或者犊牛后需要将其进行严格的检疫,随后进行隔离饲养至少1个月,若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方可混群饲养。在牛规模化养殖中出现患病牛只需要及时的做好隔离治疗工作,同时做好栏舍的消毒杀菌工作。其次需要做好牛养殖中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对牛养殖场中犊牛、育成牛以及种牛进行完善的疫苗免疫。对于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治疗措施需要对症下药,现阶段还没有对于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特效药,只能通过缓解患病牛只的疾病症状来进行治疗。首先通过治疗患病牛只的腹泻来避免出现继发性感染,同时避免牛只机体出现脱水或者电解质失衡的情况。可以通过使用葡萄糖盐水1,500mL+2.5%恩诺沙星注射液10~20mL+VC 2~5g+5%碳酸氢钠200~400mL给患病牛只进行静脉注射,注射1次/d,连续注射3~4d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辅助使用中药进一步改善和巩固治疗效果,比如杨树花口服液对症治疗;补中益气散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久泻脱肛。
  2 牛养殖的胃肠道炎症疾病
  2.1 胃肠道炎症的患病原因
   牛养殖中胃肠道炎症疾病的出现通常与饲料的品质息息相关,牛饲养过程中饲喂了发霉变质或者冰冻的饲料,饲料配比不恰当,以及频繁更换饲料种类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牛只胃肠道消化功能出现紊乱,损伤胃肠道黏膜组织,进而导致胃肠道出现炎症反应。由于牛只胃部和肠道组织相连接,通常胃部或者肠道中出现炎症病变的情况将会相互影响,最终导致消化道整体的患病。
  2.2 胃肠道炎症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患得胃肠道炎症疾病的牛只通常会表现为采食量显著下降,饮水量提高,精神状态沉郁,同时患病牛只的体温升高,反刍活动停滞,心跳和呼吸加快,瘤胃的蠕动减缓或者停滞的情况。患病牛只的可视黏膜组织出现充血并发黄的情况,牛只口腔干燥,舌头表面出现皱缩的现象。患病牛只长时间卧地不起,不愿意活动。牛只出现腹泻情况,排出水样粪便,同时粪便中出现大量黏液和未消化完全的饲料原料,情况严重的出现排粪失禁的情况。后续患病牛只会出现机体脱水的情况,最终会导致机体衰竭而死亡。对患病牛只進行解剖分析可以发现其肠道内容物中出现大量血色物质,同时伴随着恶臭味,肠道黏膜组织出现充血肿胀的情况,后续出现脱落坏死,并在肠道组织表面上出现严重的溃疡灶[1]。
  2.3 胃肠道炎症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通过考察患病牛只的疾病症状表现以及解剖病理变化等可以初步诊断牛只是否出现胃肠道炎症疾病,主要以采食废绝,严重的腹泻症状和机体脱水等为疾病症状表现可以确定为胃肠道炎症。牛胃肠道炎症疾病的治疗措施主要可以通过对胃肠道进行清理,使用硫酸镁或者硫酸钠给患病牛只进行内服后,促进牛只胃肠道中食糜的排空,随后进行患病牛只的止泻和消炎处理。消炎药物可以通过使用磺胺类药物或者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牛养殖过程中胃肠道疾病的预防还需要通过及时清理栏舍中的粪便和积水,保障栏舍中的清洁卫生状况,避免细菌的滋生,同时做好牛养殖过程中饲料营养物质的供给,均衡配比各种饲料原料,严格禁止饲喂发霉变质以及品质低劣的饲料。
  3 牛养殖中疾病的生物防治技术
   随着畜禽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疾病防治的手段也不断进步,生物防治技术是通过利用各种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或者协同作用,人工研制培养出对致病菌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活性生物制剂以避免病原菌的感染。牛养殖中大部分疾病的出现与病原菌对机体的入侵以及各种菌群的微生态环境失调相关,当机体中病原菌占到优势地位之后会出现疾病的症状,影响牛只机体健康状况。牛只疾病的生物防治技术随着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提高牛只机体免疫能力以及疾病防治方面均获得了良好的成果。现阶段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大量病原菌出现了耐药性,导致疾病的防治受到巨大的压力。通过重组动物干扰素可以有效消除出现了耐药性的致病菌和病毒,同时可以促进牛只机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调节牛只机体的免疫能力。抗菌肽也是一种新型的疾病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工程对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行分离,提取出具有广谱抗菌能力的小肽物质。同时研究发现抗菌肽在动物机体中具有杀灭肿瘤细胞的能力,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抗生素应用于牛养殖疾病防治中[2]。
  4 结语
   规模化牛养殖中疾病的出现会严重影响牛养殖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制约牛养殖产业的发展。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措施,均衡的营养饲料供给以及新型疾病生物防治措施的良好应用可以有效避免牛养殖中疾病的出现,促进牛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延令,张志恒,吴玉民.牛胃内投放磁棒防治创伤性网胃炎和创伤性心包炎临床试验初报[J].吉林畜牧兽医,1983(2):25-26+31.
  [2] 张显勋,叶春景,谢木林,等.牛胃内临时性投放磁棒对牛创伤性网胃炎防治的体会[J].中国兽医杂志,1982(1):22-23.
其他文献
摘要:养猪业的兴衰关系到国计民生,在规模养殖发展背后,传染性疾病越来越多且日益严重,尤其是一些烈性传染病带来的危害巨大,要引起极大的重视。本文探讨了猪丹毒这样一种烈性病的病原学及其流行病学,分析了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并就常见的主流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广大养殖户加强相关方面的防控知识,减少该病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猪丹毒;流行病学;防治   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性产业,对地区
摘要:犊牛腹泻是造成新生犊牛发生死亡的原因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养牛业发生经济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具体介绍了犊牛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结合现状提出了如何正确诊断和有效防治的措施,目的是为了降低发生犊牛腹泻的几率。  关键词:犊牛腹泻;诊断;防治   犊牛腹泻也叫犊牛拉稀,是犊牛养殖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该病没有季节性,四季皆可发生,一般多发生在出生后1~5d,发病后感染病例会逐渐增多,对犊牛的
摘要: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业内对于各种猪病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并对各种疾病展开了相对更为深入的研究,由此对各种疾病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深,为各种疾病的诊疗措施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即分析了猪蓝眼病的病原和流行病学,总结了其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文献以及生产实践提出了猪蓝眼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对业内从业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关键词:猪蓝眼病;诊断;防治   改革开放
摘要:猪梭菌性肠炎是猪只感染魏氏梭菌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7日龄内仔猪,病猪临床症状以急性脱水、腹泻为主,具有起病急、传播性强、发病率高等特点,主要和母猪、猪舍环境卫生差及保温不当有关。但魏氏梭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家畜肠道内的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抗病力较低或外界环境刺激时就容易大量繁殖分泌过多的毒素进而发病。本文分析了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
摘要:近几年来,猪病毒性腹泻类疾病在许多规模化猪场普遍发生流行,这类疾病在临床上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特别对猪场内的仔猪危害大,养猪从业者如果不够重视,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笔者就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等进行阐述,仅供大家作为参考,更好地指导服务生猪生产。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病毒性腹泻;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在生猪生产中,病毒性腹泻类的疾病主要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TG
摘要:羊口疮病会引起病羊口腔黏膜溃烂、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发生脱水和营养缺乏症状,严重影响羊只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如果处理和治疗不当,还会引起死亡现象。所以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并且发现羔羊感染口疮病后积极进行妥善治疗,尽量减少本病给羊群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羔羊;口疮病;病毒;溃疡   羔羊感染本病后刚开始发生流眼泪和嘴唇、口角皮肤发红,随后出现丘疹和水疱,然后破溃形成厚厚的痂块
摘要:羊传染性脓疱又称作羊口疮,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疾病,对山羊或是绵羊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该疾病当前在我国各个地区广泛传播,各个年龄阶段和不同品种的羊都易感染。虽然该疾病的致死率不高,但是一旦在养殖区域出现,会在整个区域内迅速传播,影响羊的健康生长,制约生长发育,降低饲料利用率,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养殖工作进行时,需要养殖人员对该疾病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等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及时采取干
摘要:牛胃肠炎是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发病原因多样,其中的传染性胃肠炎致死率非常高,对牛养殖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隐患。本文主要从牛胃肠炎的临床症状、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牛胃肠炎;兽医治疗;效果   畜牧养殖的过程中,疾病的防控是极为关键的工作,直接决定着养殖的效益,随着我国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动物疫病发生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对于牛养殖而言,各疾病的防治
摘要:羊寄生虫病属于传染性疾病,寄生虫虫卵具有强烈的抵抗力,羊群一旦发病很难彻底根除,病情在羊群中长期存在,无形中大大增加防治成本。同时机体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极易诱发感染其他疾病,给整个羊群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增加预防寄生虫病的投入,尤其在寄生虫病流行季节,应选择合理的抗寄生虫药物,对羊群进行定期驱虫,能够有效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人们对于食物的要求也变得挑剔起来,羊养殖开始走进市场经济中,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但是随着羊的数量不断增加,一系列的疾病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现阶段对羊病治疗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所以加强防控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羊病;诊治误区;防控;方法策略   在我国的畜牧养殖中,羊养殖业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