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治疗牛胃肠炎的分析

来源 :中国动物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17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牛胃肠炎是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发病原因多样,其中的传染性胃肠炎致死率非常高,对牛养殖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隐患。本文主要从牛胃肠炎的临床症状、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牛胃肠炎;兽医治疗;效果
   畜牧养殖的过程中,疾病的防控是极为关键的工作,直接决定着养殖的效益,随着我国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动物疫病发生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对于牛养殖而言,各疾病的防治是养殖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其中的牛胃肠炎与腹泻症在临床上的表现较为相似,而胃肠炎是一种肠道疾病,误认为腹泻开展治疗不仅不能起到治疗的效果,反而还会加重其病情。因此,兽医在治疗牛胃肠炎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掌握其发病的机理以及临床表现,准确诊疗,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促进患牛的痊愈。
  1 牛胃肠炎的发病机理
   牛胃肠炎主要由牛的肠胃受到刺激而引发,也就是一种肠道系统感染,是由胃肠黏膜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组织系统深度感染。牛胃肠炎的特征为自体中毒和胃肠机能障碍,有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两种表现,前者发生的较为缓慢,后者较为突然。牛胃肠炎还具有一定的感染性,死亡率较高。导致牛肠胃刺激的原因多样,如养殖环境差、食物中含有寄生虫或病菌、食物消化不良、饲料发生霉变等都可能导致牛胃肠黏膜损坏。一般情况下,牛胃肠炎更容易出现在自然放牧的牛身上,在潮湿多雨的春秋季节放牧,牛可能会因为饮用不干净的水源或采食有露水的青草造成肠胃黏膜受损。对于集约化养殖场来说,如果养殖环境差就会导致寄生虫或病原菌滋生,使得牛的肠胃黏膜被损坏,引发胃肠炎,假如养殖规模较大,一旦发病将会引起大范围的传染,给养殖场造成更大的损失[1]。
  2 牛胃肠炎的临床症状
   牛胃肠炎在发病初期会表现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且体温较低,病牛的粪便伴有恶臭或腥臭味,含水量较多处于稀软的状态,同时还会伴有黏液和血液。一些病牛还会表现出口腔黏膜干燥,口臭的現象。在发病后期,患牛的肛门会逐渐松弛,出现排便失禁情况,并伴有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多在39~40℃,有的病牛还会出现反刍停止。对于急性牛胃肠炎来说,病牛患病后无明显的拉稀等症状,一般会表现出呼吸急促、脉搏加快等,且多会在24h之内死亡。
  3 牛胃肠炎的诊断
   兽医治疗牛胃肠炎时需要结合患牛表现出的临床症状进行准确的诊断,由于牛胃肠炎的临床症状与腹泻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诊断时兽医需要对此进行重点区分,防止误症。诊断时先判断牛腹泻的类型,再综合性的结合致病因素、发病时间、粪便的病理物质以及腹泻情况等开展综合诊断,如果基本符合上述病症,则可以初步诊断为牛胃肠炎,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临床表现的种类深入分析确定患牛为传染性胃肠炎或非传染性胃肠炎,一般情况下,前者为发病后1d内没有死亡的,后者则是没有出现死亡的[2]。
  4 兽医治疗牛胃肠炎的方法
   牛胃肠炎的发生主要由肠胃所受到的刺激导致,在治疗时一般通过清理牛的胃肠道开展治疗工作,防止病牛的胃肠道内容物持续发酵和腐败,对牛的胃肠黏膜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持续性的伤害。牛的胃肠炎由于传染程度不同,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因此在治疗时需要针对传染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在实际治疗时,一般都是对造成牛胃肠黏膜受损的刺激因素进行直接的切除,及时对病牛实施隔离治疗。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好消毒和防护工作,防止病牛作为传染源造成进一步的传染,在此基础上结合病牛的具体病情有针对性的治疗。
  4.1 非传染性牛胃肠炎
   非传染性胃肠炎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西药治疗一般进行2d,利用抗生素治疗,主要使用20mL的庆大霉素配合500mL的葡萄糖溶液通过静脉注射,但抗生素治疗易导致病牛对其产生耐药性,只需要治疗2d,情况有所稳定后开始进行中药治疗,中药所用方剂为各20g的泽泻、黄柏、黄连、猪苓,25g秦皮,30g苦参,40g白头翁。煎熬后将汤汁灌服3次/d,连续灌服3d,在此基础上结合病牛的恢复程度可加入健胃健脾、补气养血的中草药,来促进调节病牛的肠胃功能,加快病牛痊愈。
  4.2 传染性牛胃肠炎
   传染性牛胃肠炎的治疗主要采取西药治疗,辅以中药治疗:①取2.5g碳酸氢钠、20g葡萄糖、1.5g氯化钾和3.5g氯化钠并加水1,000mL配制口服液对病牛补充盐分和水分,防止脱水死亡,使其自由饮用3d;②利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400mL、VK3 30mL、硫酸庆大霉素50mL、VC 20mL配制成溶液,对病牛进行静脉注射,抗菌消炎并防止发生并发症以及体液流失,1次/d,连续注射4d;③用5%碳酸氢钠溶液200mL和5%葡萄糖生理盐水250mL混合后加温至38℃对病牛静脉注射,维持病牛内环境的平衡;④肌肉注射1%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0mL,1次/d,连续注射2d,同时辅助服用磺胺脒,连续服用2d,以此抑制异物发酵和细菌繁殖。在此基础上观察患牛的恢复情况,如果病情有所好转就可以开始中药治疗,方剂为黄芩15g,大黄、郁金各40g,栀子、诃子各30g,黄连、白芍、黄柏各20g,煎熬后将汤汁灌服3次/d,直到基本恢复病情后可停止服用,以此来调理病牛的肠胃功能,提高其抵抗力。
  5 提升牛胃肠炎治疗效果的建议
  5.1 加强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兽医治疗牛胃肠炎的基本手段,牛胃肠炎发病后单靠其免疫系统不可能自行恢复和痊愈,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不仅能够促进病情痊愈,还能促进病牛身体机能的改善和提升。其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抗菌消炎,通过注射或口服药物来使得病牛的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治疗中要注意的是需要对患牛进行补液、解毒和强心,生理盐水、VC注射液、葡萄糖液等都是十分有效的药物,对于患牛恢复健康都有很大的帮助[3]。
  5.2 加强消毒、通风
   在兽医治疗牛胃肠炎的过程中,加强消毒和通风有助于提升治疗的效果,饲养人员应保持患牛所在环境通风良好,如果发现存在明显胃肠炎症状的牛只则需要及时做好隔离,避免疾病蔓延。对于饲养人员来说,必须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做好牛舍内部的清洁工作,为牛养殖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对卫生防疫部门来说,要与饲养站加强配合,对牛舍的卫生环境、消毒情况加以指导和监督,保证牛舍的清洁,避免病菌的滋生,从而有效防止牛胃肠炎的发生。
  6 结语
   牛胃肠炎属于牛养殖过程中一类危害性较大的肠道疾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传染性牛胃肠炎的死亡率非常高,对牛养殖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是牛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疾病。兽医在治疗牛胃肠炎时,要通过综合评估进行病情诊断,准确区分牛胃肠炎与腹泻,防止出现误诊的情况,并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合理给药,加强牛舍的卫生和消毒管理,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春花.牛胃肠炎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9):132-138.
  [2] 邵宏伟.兽医治疗牛胃肠炎的分析[J].今日畜牧兽医,2019(8):33.
  [3] 刘燕平.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胃肠炎[J].福建畜牧兽医,2013(3):63-64.
其他文献
摘要:在生猪饲养管理中,如饲养管理不到位、喂食发霉变质饲料、饲料营养不均衡,会极大的增加猪慢性胃炎的发生几率,影响生猪生长发育,严重的会导致死亡,降低养殖效益。采用中草药治疗猪慢性胃炎,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着重对中草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的方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猪;慢性胃炎;症状;中草药;治疗方法   猪慢性胃炎属于慢性胃肠道疾病,病猪会出现胃肠道机能紊乱症状,如:消化不良
摘要: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是仔猪养殖过程中很容易暴发流行的两类传染性疾病。在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充分掌握该种疾病在养殖场的实际发生动态,除了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之外,在进入流行高发期之前,还应该提前采取药物进行针对性预防,注重提高仔猪的身体抵抗能力,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保证养殖安全。本文探讨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和具体的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一定帮助。  
摘要: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口蹄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同时将其列入强制免疫病种。依靠免疫接种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口蹄疫疫情发生几率。但是结合抗体检测发现,当前很多猪场的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依然比较低,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此,文章对影响猪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原
摘要:养猪业的兴衰关系到国计民生,在规模养殖发展背后,传染性疾病越来越多且日益严重,尤其是一些烈性传染病带来的危害巨大,要引起极大的重视。本文探讨了猪丹毒这样一种烈性病的病原学及其流行病学,分析了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并就常见的主流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广大养殖户加强相关方面的防控知识,减少该病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猪丹毒;流行病学;防治   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性产业,对地区
摘要:犊牛腹泻是造成新生犊牛发生死亡的原因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养牛业发生经济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具体介绍了犊牛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结合现状提出了如何正确诊断和有效防治的措施,目的是为了降低发生犊牛腹泻的几率。  关键词:犊牛腹泻;诊断;防治   犊牛腹泻也叫犊牛拉稀,是犊牛养殖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该病没有季节性,四季皆可发生,一般多发生在出生后1~5d,发病后感染病例会逐渐增多,对犊牛的
摘要: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业内对于各种猪病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并对各种疾病展开了相对更为深入的研究,由此对各种疾病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深,为各种疾病的诊疗措施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即分析了猪蓝眼病的病原和流行病学,总结了其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文献以及生产实践提出了猪蓝眼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对业内从业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关键词:猪蓝眼病;诊断;防治   改革开放
摘要:猪梭菌性肠炎是猪只感染魏氏梭菌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7日龄内仔猪,病猪临床症状以急性脱水、腹泻为主,具有起病急、传播性强、发病率高等特点,主要和母猪、猪舍环境卫生差及保温不当有关。但魏氏梭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家畜肠道内的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抗病力较低或外界环境刺激时就容易大量繁殖分泌过多的毒素进而发病。本文分析了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
摘要:近几年来,猪病毒性腹泻类疾病在许多规模化猪场普遍发生流行,这类疾病在临床上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特别对猪场内的仔猪危害大,养猪从业者如果不够重视,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笔者就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等进行阐述,仅供大家作为参考,更好地指导服务生猪生产。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病毒性腹泻;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在生猪生产中,病毒性腹泻类的疾病主要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TG
摘要:羊口疮病会引起病羊口腔黏膜溃烂、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发生脱水和营养缺乏症状,严重影响羊只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如果处理和治疗不当,还会引起死亡现象。所以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并且发现羔羊感染口疮病后积极进行妥善治疗,尽量减少本病给羊群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羔羊;口疮病;病毒;溃疡   羔羊感染本病后刚开始发生流眼泪和嘴唇、口角皮肤发红,随后出现丘疹和水疱,然后破溃形成厚厚的痂块
摘要:羊传染性脓疱又称作羊口疮,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疾病,对山羊或是绵羊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该疾病当前在我国各个地区广泛传播,各个年龄阶段和不同品种的羊都易感染。虽然该疾病的致死率不高,但是一旦在养殖区域出现,会在整个区域内迅速传播,影响羊的健康生长,制约生长发育,降低饲料利用率,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养殖工作进行时,需要养殖人员对该疾病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等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及时采取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