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牛胃肠炎是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发病原因多样,其中的传染性胃肠炎致死率非常高,对牛养殖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隐患。本文主要从牛胃肠炎的临床症状、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牛胃肠炎;兽医治疗;效果
畜牧养殖的过程中,疾病的防控是极为关键的工作,直接决定着养殖的效益,随着我国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动物疫病发生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对于牛养殖而言,各疾病的防治是养殖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其中的牛胃肠炎与腹泻症在临床上的表现较为相似,而胃肠炎是一种肠道疾病,误认为腹泻开展治疗不仅不能起到治疗的效果,反而还会加重其病情。因此,兽医在治疗牛胃肠炎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掌握其发病的机理以及临床表现,准确诊疗,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促进患牛的痊愈。
1 牛胃肠炎的发病机理
牛胃肠炎主要由牛的肠胃受到刺激而引发,也就是一种肠道系统感染,是由胃肠黏膜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组织系统深度感染。牛胃肠炎的特征为自体中毒和胃肠机能障碍,有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两种表现,前者发生的较为缓慢,后者较为突然。牛胃肠炎还具有一定的感染性,死亡率较高。导致牛肠胃刺激的原因多样,如养殖环境差、食物中含有寄生虫或病菌、食物消化不良、饲料发生霉变等都可能导致牛胃肠黏膜损坏。一般情况下,牛胃肠炎更容易出现在自然放牧的牛身上,在潮湿多雨的春秋季节放牧,牛可能会因为饮用不干净的水源或采食有露水的青草造成肠胃黏膜受损。对于集约化养殖场来说,如果养殖环境差就会导致寄生虫或病原菌滋生,使得牛的肠胃黏膜被损坏,引发胃肠炎,假如养殖规模较大,一旦发病将会引起大范围的传染,给养殖场造成更大的损失[1]。
2 牛胃肠炎的临床症状
牛胃肠炎在发病初期会表现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且体温较低,病牛的粪便伴有恶臭或腥臭味,含水量较多处于稀软的状态,同时还会伴有黏液和血液。一些病牛还会表现出口腔黏膜干燥,口臭的現象。在发病后期,患牛的肛门会逐渐松弛,出现排便失禁情况,并伴有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多在39~40℃,有的病牛还会出现反刍停止。对于急性牛胃肠炎来说,病牛患病后无明显的拉稀等症状,一般会表现出呼吸急促、脉搏加快等,且多会在24h之内死亡。
3 牛胃肠炎的诊断
兽医治疗牛胃肠炎时需要结合患牛表现出的临床症状进行准确的诊断,由于牛胃肠炎的临床症状与腹泻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诊断时兽医需要对此进行重点区分,防止误症。诊断时先判断牛腹泻的类型,再综合性的结合致病因素、发病时间、粪便的病理物质以及腹泻情况等开展综合诊断,如果基本符合上述病症,则可以初步诊断为牛胃肠炎,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临床表现的种类深入分析确定患牛为传染性胃肠炎或非传染性胃肠炎,一般情况下,前者为发病后1d内没有死亡的,后者则是没有出现死亡的[2]。
4 兽医治疗牛胃肠炎的方法
牛胃肠炎的发生主要由肠胃所受到的刺激导致,在治疗时一般通过清理牛的胃肠道开展治疗工作,防止病牛的胃肠道内容物持续发酵和腐败,对牛的胃肠黏膜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持续性的伤害。牛的胃肠炎由于传染程度不同,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因此在治疗时需要针对传染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在实际治疗时,一般都是对造成牛胃肠黏膜受损的刺激因素进行直接的切除,及时对病牛实施隔离治疗。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好消毒和防护工作,防止病牛作为传染源造成进一步的传染,在此基础上结合病牛的具体病情有针对性的治疗。
4.1 非传染性牛胃肠炎
非传染性胃肠炎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西药治疗一般进行2d,利用抗生素治疗,主要使用20mL的庆大霉素配合500mL的葡萄糖溶液通过静脉注射,但抗生素治疗易导致病牛对其产生耐药性,只需要治疗2d,情况有所稳定后开始进行中药治疗,中药所用方剂为各20g的泽泻、黄柏、黄连、猪苓,25g秦皮,30g苦参,40g白头翁。煎熬后将汤汁灌服3次/d,连续灌服3d,在此基础上结合病牛的恢复程度可加入健胃健脾、补气养血的中草药,来促进调节病牛的肠胃功能,加快病牛痊愈。
4.2 传染性牛胃肠炎
传染性牛胃肠炎的治疗主要采取西药治疗,辅以中药治疗:①取2.5g碳酸氢钠、20g葡萄糖、1.5g氯化钾和3.5g氯化钠并加水1,000mL配制口服液对病牛补充盐分和水分,防止脱水死亡,使其自由饮用3d;②利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400mL、VK3 30mL、硫酸庆大霉素50mL、VC 20mL配制成溶液,对病牛进行静脉注射,抗菌消炎并防止发生并发症以及体液流失,1次/d,连续注射4d;③用5%碳酸氢钠溶液200mL和5%葡萄糖生理盐水250mL混合后加温至38℃对病牛静脉注射,维持病牛内环境的平衡;④肌肉注射1%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0mL,1次/d,连续注射2d,同时辅助服用磺胺脒,连续服用2d,以此抑制异物发酵和细菌繁殖。在此基础上观察患牛的恢复情况,如果病情有所好转就可以开始中药治疗,方剂为黄芩15g,大黄、郁金各40g,栀子、诃子各30g,黄连、白芍、黄柏各20g,煎熬后将汤汁灌服3次/d,直到基本恢复病情后可停止服用,以此来调理病牛的肠胃功能,提高其抵抗力。
5 提升牛胃肠炎治疗效果的建议
5.1 加强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兽医治疗牛胃肠炎的基本手段,牛胃肠炎发病后单靠其免疫系统不可能自行恢复和痊愈,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不仅能够促进病情痊愈,还能促进病牛身体机能的改善和提升。其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抗菌消炎,通过注射或口服药物来使得病牛的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治疗中要注意的是需要对患牛进行补液、解毒和强心,生理盐水、VC注射液、葡萄糖液等都是十分有效的药物,对于患牛恢复健康都有很大的帮助[3]。
5.2 加强消毒、通风
在兽医治疗牛胃肠炎的过程中,加强消毒和通风有助于提升治疗的效果,饲养人员应保持患牛所在环境通风良好,如果发现存在明显胃肠炎症状的牛只则需要及时做好隔离,避免疾病蔓延。对于饲养人员来说,必须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做好牛舍内部的清洁工作,为牛养殖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对卫生防疫部门来说,要与饲养站加强配合,对牛舍的卫生环境、消毒情况加以指导和监督,保证牛舍的清洁,避免病菌的滋生,从而有效防止牛胃肠炎的发生。
6 结语
牛胃肠炎属于牛养殖过程中一类危害性较大的肠道疾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传染性牛胃肠炎的死亡率非常高,对牛养殖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是牛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疾病。兽医在治疗牛胃肠炎时,要通过综合评估进行病情诊断,准确区分牛胃肠炎与腹泻,防止出现误诊的情况,并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合理给药,加强牛舍的卫生和消毒管理,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春花.牛胃肠炎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9):132-138.
[2] 邵宏伟.兽医治疗牛胃肠炎的分析[J].今日畜牧兽医,2019(8):33.
[3] 刘燕平.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胃肠炎[J].福建畜牧兽医,2013(3):63-64.
关键词:牛胃肠炎;兽医治疗;效果
畜牧养殖的过程中,疾病的防控是极为关键的工作,直接决定着养殖的效益,随着我国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动物疫病发生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对于牛养殖而言,各疾病的防治是养殖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其中的牛胃肠炎与腹泻症在临床上的表现较为相似,而胃肠炎是一种肠道疾病,误认为腹泻开展治疗不仅不能起到治疗的效果,反而还会加重其病情。因此,兽医在治疗牛胃肠炎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掌握其发病的机理以及临床表现,准确诊疗,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促进患牛的痊愈。
1 牛胃肠炎的发病机理
牛胃肠炎主要由牛的肠胃受到刺激而引发,也就是一种肠道系统感染,是由胃肠黏膜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组织系统深度感染。牛胃肠炎的特征为自体中毒和胃肠机能障碍,有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两种表现,前者发生的较为缓慢,后者较为突然。牛胃肠炎还具有一定的感染性,死亡率较高。导致牛肠胃刺激的原因多样,如养殖环境差、食物中含有寄生虫或病菌、食物消化不良、饲料发生霉变等都可能导致牛胃肠黏膜损坏。一般情况下,牛胃肠炎更容易出现在自然放牧的牛身上,在潮湿多雨的春秋季节放牧,牛可能会因为饮用不干净的水源或采食有露水的青草造成肠胃黏膜受损。对于集约化养殖场来说,如果养殖环境差就会导致寄生虫或病原菌滋生,使得牛的肠胃黏膜被损坏,引发胃肠炎,假如养殖规模较大,一旦发病将会引起大范围的传染,给养殖场造成更大的损失[1]。
2 牛胃肠炎的临床症状
牛胃肠炎在发病初期会表现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且体温较低,病牛的粪便伴有恶臭或腥臭味,含水量较多处于稀软的状态,同时还会伴有黏液和血液。一些病牛还会表现出口腔黏膜干燥,口臭的現象。在发病后期,患牛的肛门会逐渐松弛,出现排便失禁情况,并伴有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多在39~40℃,有的病牛还会出现反刍停止。对于急性牛胃肠炎来说,病牛患病后无明显的拉稀等症状,一般会表现出呼吸急促、脉搏加快等,且多会在24h之内死亡。
3 牛胃肠炎的诊断
兽医治疗牛胃肠炎时需要结合患牛表现出的临床症状进行准确的诊断,由于牛胃肠炎的临床症状与腹泻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诊断时兽医需要对此进行重点区分,防止误症。诊断时先判断牛腹泻的类型,再综合性的结合致病因素、发病时间、粪便的病理物质以及腹泻情况等开展综合诊断,如果基本符合上述病症,则可以初步诊断为牛胃肠炎,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临床表现的种类深入分析确定患牛为传染性胃肠炎或非传染性胃肠炎,一般情况下,前者为发病后1d内没有死亡的,后者则是没有出现死亡的[2]。
4 兽医治疗牛胃肠炎的方法
牛胃肠炎的发生主要由肠胃所受到的刺激导致,在治疗时一般通过清理牛的胃肠道开展治疗工作,防止病牛的胃肠道内容物持续发酵和腐败,对牛的胃肠黏膜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持续性的伤害。牛的胃肠炎由于传染程度不同,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因此在治疗时需要针对传染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在实际治疗时,一般都是对造成牛胃肠黏膜受损的刺激因素进行直接的切除,及时对病牛实施隔离治疗。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好消毒和防护工作,防止病牛作为传染源造成进一步的传染,在此基础上结合病牛的具体病情有针对性的治疗。
4.1 非传染性牛胃肠炎
非传染性胃肠炎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西药治疗一般进行2d,利用抗生素治疗,主要使用20mL的庆大霉素配合500mL的葡萄糖溶液通过静脉注射,但抗生素治疗易导致病牛对其产生耐药性,只需要治疗2d,情况有所稳定后开始进行中药治疗,中药所用方剂为各20g的泽泻、黄柏、黄连、猪苓,25g秦皮,30g苦参,40g白头翁。煎熬后将汤汁灌服3次/d,连续灌服3d,在此基础上结合病牛的恢复程度可加入健胃健脾、补气养血的中草药,来促进调节病牛的肠胃功能,加快病牛痊愈。
4.2 传染性牛胃肠炎
传染性牛胃肠炎的治疗主要采取西药治疗,辅以中药治疗:①取2.5g碳酸氢钠、20g葡萄糖、1.5g氯化钾和3.5g氯化钠并加水1,000mL配制口服液对病牛补充盐分和水分,防止脱水死亡,使其自由饮用3d;②利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400mL、VK3 30mL、硫酸庆大霉素50mL、VC 20mL配制成溶液,对病牛进行静脉注射,抗菌消炎并防止发生并发症以及体液流失,1次/d,连续注射4d;③用5%碳酸氢钠溶液200mL和5%葡萄糖生理盐水250mL混合后加温至38℃对病牛静脉注射,维持病牛内环境的平衡;④肌肉注射1%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0mL,1次/d,连续注射2d,同时辅助服用磺胺脒,连续服用2d,以此抑制异物发酵和细菌繁殖。在此基础上观察患牛的恢复情况,如果病情有所好转就可以开始中药治疗,方剂为黄芩15g,大黄、郁金各40g,栀子、诃子各30g,黄连、白芍、黄柏各20g,煎熬后将汤汁灌服3次/d,直到基本恢复病情后可停止服用,以此来调理病牛的肠胃功能,提高其抵抗力。
5 提升牛胃肠炎治疗效果的建议
5.1 加强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兽医治疗牛胃肠炎的基本手段,牛胃肠炎发病后单靠其免疫系统不可能自行恢复和痊愈,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不仅能够促进病情痊愈,还能促进病牛身体机能的改善和提升。其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抗菌消炎,通过注射或口服药物来使得病牛的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治疗中要注意的是需要对患牛进行补液、解毒和强心,生理盐水、VC注射液、葡萄糖液等都是十分有效的药物,对于患牛恢复健康都有很大的帮助[3]。
5.2 加强消毒、通风
在兽医治疗牛胃肠炎的过程中,加强消毒和通风有助于提升治疗的效果,饲养人员应保持患牛所在环境通风良好,如果发现存在明显胃肠炎症状的牛只则需要及时做好隔离,避免疾病蔓延。对于饲养人员来说,必须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做好牛舍内部的清洁工作,为牛养殖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对卫生防疫部门来说,要与饲养站加强配合,对牛舍的卫生环境、消毒情况加以指导和监督,保证牛舍的清洁,避免病菌的滋生,从而有效防止牛胃肠炎的发生。
6 结语
牛胃肠炎属于牛养殖过程中一类危害性较大的肠道疾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传染性牛胃肠炎的死亡率非常高,对牛养殖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是牛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疾病。兽医在治疗牛胃肠炎时,要通过综合评估进行病情诊断,准确区分牛胃肠炎与腹泻,防止出现误诊的情况,并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合理给药,加强牛舍的卫生和消毒管理,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春花.牛胃肠炎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9):132-138.
[2] 邵宏伟.兽医治疗牛胃肠炎的分析[J].今日畜牧兽医,2019(8):33.
[3] 刘燕平.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胃肠炎[J].福建畜牧兽医,2013(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