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口疮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来源 :中国动物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at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羊口疮病会引起病羊口腔黏膜溃烂、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发生脱水和营养缺乏症状,严重影响羊只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如果处理和治疗不当,还会引起死亡现象。所以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并且发现羔羊感染口疮病后积极进行妥善治疗,尽量减少本病给羊群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羔羊;口疮病;病毒;溃疡
   羔羊感染本病后刚开始发生流眼泪和嘴唇、口角皮肤发红,随后出现丘疹和水疱,然后破溃形成厚厚的痂块,有的病羊眼结膜发炎,严重时结膜增厚,甚至发生失明现象。由于引起本病的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能够通过受损的皮肤和黏膜引起感染,引起羔羊口腔黏膜溃疡、坏死,致使羔羊不愿采食或停止采食,生长缓慢、营养和发育不良,进而降低饲养价值和经济效益。
  1 发病原因
   在生产中通常将羊口疮病称为“羊传染性脓疱”,它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旦有羊只感染本病后,就会通过与健康羊群直接接触,进行疾病传播。病羊或康复后的羊会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病原体,对圈舍、垫草、牧场或饲喂器具等造成污染,健康羊群通过皮肤伤口或受损黏膜感染本病。本病对羔羊产生的危害较大,生长到3~6月龄的羔羊发病率最高,因羔羊体质较差,发病后容易继发感染其它病原体而发生各种疾病。虽然成年羊群也可以感染本病,通常死亡率不会太高,但是会成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给健康羊群带来长期隐患。如果羊群发生自然感染情况,往往是由于从外界购买了病羊或康复后的羊[1]。
  2 临床症状
   羔羊一般以口唇部感染多见,主要表现:在嘴唇、口腔角部和鼻镜等部位先出现红色斑点,然后斑点逐渐变成丘疹和结节,随着病情发展再形成红疱或脓疱,随后在口腔和嘴唇周围、脸颊等部位迅速蔓延开来,大面积破裂后形成出血性结痂,并且在结痂下面还会发生增生性肉芽组织,致使病羊嘴唇外翻突起。
   口腔里面的黏膜潮红受损,在牙床、软腭和舌头等处的黏膜上也会出现水疱,随后开始化脓或溃烂,容易继发感染葡萄球菌或坏死杆菌,促使病情恶化,形成大面积的溃烂或组织坏死。由于病羊口腔内黏膜溃烂,不仅病羊口腔流出黏液且恶臭,还会影响正常采食、甚至停止采食,精神状态变差、被毛粗乱、反刍减少或停止,逐渐消瘦、脱水死亡。哺乳期的母羊乳房也会感染本病毒,因为羔羊哺乳时可以咬伤乳房,将病毒传染给母羊。
  3 预防方法
  3.1 保护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
   由于病毒主要是通过受损的皮肤和黏膜进行感染的,所以保护这些部位的完整性,是防控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放牧饲养中加强防护各种疾病,尽量将羔羊与成年羊群分开放牧,避免因踩踏或拥挤致使体表皮肤受损。同时需要供给嫩绿的青草,或者进行青贮熟化后的秸秆或饲草,严禁给羔羊饲喂干硬的饲草,并且在饲喂粗饲料之前,需要认真检查饲草情况,及时挑出芒刺、干硬树枝、尖锐物等,避免羔羊口腔黏膜容易受到刺伤,保护口腔黏膜的完整性[2]。
   如果羔羊体内缺乏食盐,就会去主动啃食墙壁或树皮,这样也容易对皮肤或黏膜造成损伤,所以需要加强饲喂管理,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食盐,也可以供给盐砖让羔羊自由舔食,防止羔羊啃咬异物造成皮肤或黏膜的损伤。
  3.2 严禁引进病羊或带毒羊
   建议养羊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模式,减少从外界引进病羊的机会。必须从外地引种时,严禁从疫区选购羊群或畜产品,应该充分调查或了解外地疫情流行情况,选择正规厂家的羊群进行引种,并且需要他们出示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和免疫接种证明。对引入本场的羊只,需要隔离饲养一个月,确保羊只健康的情况下,才可以混合在大群进行饲养,避免将病原体携带入场传播给健康羊群。
  3.3 免疫接种
   在羊口疮病流行的区域,需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给羊群定时免疫接种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活疫苗,刺激羔羊自身产生免疫力,增强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有效防控本病發生。免疫接种前需要将疫苗在阴暗处认真稀释好,并按照每头羊注射0.2mL的剂量,在口唇黏膜内注射,最好在注射处看到透明的小水疱为宜。保证接种操作准确无误,提高免疫接种效果。也可以采集病羊嘴唇部位的结痂研成粉末后,用5%的甘油生理盐水稀释为1%的溶液,最后划开健康羊只的皮肤进行接种,通常经过一周左右,健康羊只就能够自身产生抗体,增强对本病的抵抗能力,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4 治疗方案
  4.1 隔离消毒
   如果诊断羊群感染羊口疮病后,需要立即将发病羊群进行隔离,严禁与其它健康羊群接触,并且不应再进行放牧饲养,以免污染牧场而危害其它羊群。同时用2%~3%氢氧化钠热溶液对病羊生活的圈舍和生活场所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对病羊使用的垫草和剩余饲料进行焚烧,用高锰酸钾或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对饲喂器具和用具、设备进行消毒处理,这样有利于将环境中存在的病原体杀灭,避免饲料或饮水受到病原体污染,将病情尽快控制住,防止传播给健康羊群[2]。
  4.2 加强护理
   给病羊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圈舍温度、湿度和通风良好,圈舍干净干燥和空气新鲜充足,减少各种应激情况,以便提高羔羊的免疫力,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同时给羔羊鲜嫩、柔软和容易消化的饲料,有条件的可以将精饲料与糖水混合一起成为糊状来饲喂羔羊,这样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促使羔羊尽量采食更多的饲料,来恢复体力和免疫力,减少脱水或体质衰弱对病情产生的不良影响,帮助羔羊尽快恢复健康。
  4.3 物理疗法
   在羊群饲养数量较少时,可以采取物理疗法,能够帮助病羊尽快恢复健康。首先将发病羔羊口腔或嘴唇部位形成的结痂软化后进行清除,并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其次再用甲紫溶液对创伤面进行涂抹消毒,清洗和消毒2次/d,一直到病羊痊愈为止。
  4.3 药物治疗
   给病羊肌肉注射青霉素160万~240万IU和硫酸链霉素100万IU,注射1次/d,连续注射3~4d为一个疗程,然后间隔3d后再使用一个疗程,大约经过2~3个疗程后就可以痊愈。还可以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加VC、葡萄糖和电解多维,以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和补充能量,帮助病羊尽快康复[3]。
  5小结
   总之,羔羊体质弱小,各个组织和器官发育不完善,口腔黏膜相对娇嫩,容易受到伤害。建议在羔羊饲料或饮水中经常添加适量的VA、VB和VC,促进黏膜系统充分发育,对维护黏膜的完整性大有益处。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羔羊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增加抵御病原体感染的能力。实践证明,没有发生羊痘的群体感染口疮病的几率大大降低,所以还需要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和免疫接种,对于预防本病发生非常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达香,等.羊口疮病毒作为免疫调节剂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17,28(2):182-187.
  [2] 阿依古丽·艾合买提.浅析如何预防、治疗羊传染性脓疱[J].农家致富顾问,2017(4):18.
  [3] 王冲理.羊口疮病的防治策略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0):239-240.
其他文献
摘要:猪肺疫又被称为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急、发病过程短、致死率高的特点。养殖场出现发病情况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诊治和治疗,会造成大面积的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猪肺疫是生猪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发病和高发病,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与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不科学养殖管理有很大联系。因此防范该种疾病的发生,首先应该改善养殖管理措施,切
摘要:母猪养殖期间,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饲料、应激、疾病等,极易导致出现产后泌乳障碍现象,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同时也不利于仔猪成活,进而造成损失,因此养殖场户积极做好母猪泌乳障碍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着重对母猪泌乳障碍的中西兽医防治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病因;症状;中西兽医防治   母猪泌乳障碍也被称为母猪无乳综合征,患病母猪会出现少乳、无乳、拒绝哺乳、乳
摘要:在生猪饲养管理中,如饲养管理不到位、喂食发霉变质饲料、饲料营养不均衡,会极大的增加猪慢性胃炎的发生几率,影响生猪生长发育,严重的会导致死亡,降低养殖效益。采用中草药治疗猪慢性胃炎,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着重对中草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的方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猪;慢性胃炎;症状;中草药;治疗方法   猪慢性胃炎属于慢性胃肠道疾病,病猪会出现胃肠道机能紊乱症状,如:消化不良
摘要: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是仔猪养殖过程中很容易暴发流行的两类传染性疾病。在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充分掌握该种疾病在养殖场的实际发生动态,除了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之外,在进入流行高发期之前,还应该提前采取药物进行针对性预防,注重提高仔猪的身体抵抗能力,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保证养殖安全。本文探讨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和具体的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一定帮助。  
摘要: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口蹄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同时将其列入强制免疫病种。依靠免疫接种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口蹄疫疫情发生几率。但是结合抗体检测发现,当前很多猪场的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依然比较低,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此,文章对影响猪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原
摘要:养猪业的兴衰关系到国计民生,在规模养殖发展背后,传染性疾病越来越多且日益严重,尤其是一些烈性传染病带来的危害巨大,要引起极大的重视。本文探讨了猪丹毒这样一种烈性病的病原学及其流行病学,分析了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并就常见的主流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广大养殖户加强相关方面的防控知识,减少该病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猪丹毒;流行病学;防治   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性产业,对地区
摘要:犊牛腹泻是造成新生犊牛发生死亡的原因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养牛业发生经济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具体介绍了犊牛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结合现状提出了如何正确诊断和有效防治的措施,目的是为了降低发生犊牛腹泻的几率。  关键词:犊牛腹泻;诊断;防治   犊牛腹泻也叫犊牛拉稀,是犊牛养殖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该病没有季节性,四季皆可发生,一般多发生在出生后1~5d,发病后感染病例会逐渐增多,对犊牛的
摘要: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业内对于各种猪病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并对各种疾病展开了相对更为深入的研究,由此对各种疾病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深,为各种疾病的诊疗措施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即分析了猪蓝眼病的病原和流行病学,总结了其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文献以及生产实践提出了猪蓝眼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对业内从业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关键词:猪蓝眼病;诊断;防治   改革开放
摘要:猪梭菌性肠炎是猪只感染魏氏梭菌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7日龄内仔猪,病猪临床症状以急性脱水、腹泻为主,具有起病急、传播性强、发病率高等特点,主要和母猪、猪舍环境卫生差及保温不当有关。但魏氏梭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家畜肠道内的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抗病力较低或外界环境刺激时就容易大量繁殖分泌过多的毒素进而发病。本文分析了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
摘要:近几年来,猪病毒性腹泻类疾病在许多规模化猪场普遍发生流行,这类疾病在临床上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特别对猪场内的仔猪危害大,养猪从业者如果不够重视,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笔者就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等进行阐述,仅供大家作为参考,更好地指导服务生猪生产。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病毒性腹泻;流行特点;防控措施   在生猪生产中,病毒性腹泻类的疾病主要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