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人都知道,班主任工作是个历史弥新的话题,每一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都会对这一称呼倍感亲切、记忆犹新。她既是老师,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师,她是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引路人,更是他们人生旅程的导航者。苏霍姆林斯基说:“明智的爱学生,乃是我们教育素养、思想和情感的顶峰。”可见,关心热爱学生是每位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是决定教育成果的强大力量。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如何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呢?
一、 多一份赞美,还十分自信
由于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他们对成功的期盼,对肯定的渴求是相同的。任何一个学生,即使是常常得不到表扬、屡屡遭遇失败的,也都有表现自己,特别是在集体面前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因为,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的需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他很需要别人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爱意的抚摸,这将是对他莫大的肯定。
我在教学中很善于给学生以鼓励,时时不忘给孩子几句赞美之词。孩子天性爱表扬,几句赞美的话,会形成一种力量,使他们听课时集中注意力,努力回答好问题,从而使课堂生动活泼。可是有些老师却忽视了给学生以赞美,懒得“施舍”,甚至连学生回答很好时,还挑刺。殊不知长此下去,学生就会丧失信心。一个人连信心都没有了,他还能做好什么事情呢?因此,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吧。
二、勇于让学生“挑错”,进一步增进师生关系
在千变万化的教学中,教师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当学生提出疑问或指出错误时,教师是敷衍搪塞,还是勇于改正,这关系到能否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有一次,我上一堂校内公开课,听课者济济一堂,师生配合默契,教学进行顺利,谁知道我在写“胸膛”中的“胸”时,竟然出差错了。当时有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您字写错了!”顿时,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急匆匆改正……课后评课时,好多老师都在感叹那位及时给我指错的学生,而我却陷入沉思。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得到了学生挑错的益处,同时又加强了师生间的关系,更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实事求是的求学精神。
三、杜绝偏爱,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著名精神分析大师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指出:“孩子的丧气几乎都是因为他觉得另一个孩子比较受偏爱所引起的。”偏爱对孩子最大的危害是挫伤他们的幼小而脆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产生自卑心理,造成人格上的扭曲。有的孩子由于长期遭受到嫌弃,缺少爱,导致心理压抑,产生严重的挫折感。这种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矫正,将会形成消极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倾向。
我班有个叫小燕的女孩,是个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的缘故,经济拮据,很少买零食吃,就连平时的学习用品也准备得不齐全,有时候都是同学送给她的,再加上学习很差,衣着又破旧,一星期不换洗一次,与其他孩子相比,显得很自卑,在我手里半年多,我难得看到她笑过。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游戏时也很难和同学合作,结果大家都不愿意理她,慢慢的,她脱离了群体,我也懒得去与她交流。而和她坐在同桌的小敏,家庭条件特好,每天都变着花样带零食,分给大家你一块,我一份,乐得同学们整天围着她转,衣服也是一天一个样式,像个快乐的天使,令同学们十分羡慕。由于小敏学习优秀,再加上办事能力强,也深受我的赏识,班级琐碎事情我都交给她来做,每年都被评为“优秀三好生”。有一次,小敏刚买的书包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被划开一道口子,这件事令我很生气,后来我在暗地里发现在小燕的书包里发现了一把新剪刀。事发后,我也很自责,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该忽略对小燕的关心。
偏爱是一种畸形的爱,与纯洁、高尚、公正、无私是完全对立的,是一种低级的、非道德的、不健康的情感。因此,教师对每个孩子的爱是平等的,神圣的师爱是广博的,它对所有的孩子来说,应该是“博爱”。
四、学会倾听,让心灵碰撞心灵
心理学的专家研究表明,处于成长期的少年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虽然不是很强,但也有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每做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和想法。因此,当学生身上发生问题后,做班主任的应该冷静下来,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尊严,给学生诉说的权利,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机,然后因势利导把准脉搏,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倾听学生的诉说,也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这不是纵容学生的不良行为,也不能视作是听任学生的狡辩,这是一种教育艺术。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愿意把真心话掏出来。学生有了向老师倾诉内心感受的机会,就会摆脱压抑的心境,克服自卑感,从而增强信心,班主任最大收获是与学生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提高,
车尔尼雪斯基曾经说过:“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应当是这样的人。”是啊,要想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确立双方良好的关系,班主任就必须拥有一颗爱心。爱心是人心灵的天空中升起的一轮永远不落的太阳,它搞搞的挂在天际,向人间洒下一片光明和温馨。
一、 多一份赞美,还十分自信
由于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他们对成功的期盼,对肯定的渴求是相同的。任何一个学生,即使是常常得不到表扬、屡屡遭遇失败的,也都有表现自己,特别是在集体面前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因为,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的需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他很需要别人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爱意的抚摸,这将是对他莫大的肯定。
我在教学中很善于给学生以鼓励,时时不忘给孩子几句赞美之词。孩子天性爱表扬,几句赞美的话,会形成一种力量,使他们听课时集中注意力,努力回答好问题,从而使课堂生动活泼。可是有些老师却忽视了给学生以赞美,懒得“施舍”,甚至连学生回答很好时,还挑刺。殊不知长此下去,学生就会丧失信心。一个人连信心都没有了,他还能做好什么事情呢?因此,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吧。
二、勇于让学生“挑错”,进一步增进师生关系
在千变万化的教学中,教师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当学生提出疑问或指出错误时,教师是敷衍搪塞,还是勇于改正,这关系到能否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有一次,我上一堂校内公开课,听课者济济一堂,师生配合默契,教学进行顺利,谁知道我在写“胸膛”中的“胸”时,竟然出差错了。当时有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您字写错了!”顿时,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急匆匆改正……课后评课时,好多老师都在感叹那位及时给我指错的学生,而我却陷入沉思。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得到了学生挑错的益处,同时又加强了师生间的关系,更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实事求是的求学精神。
三、杜绝偏爱,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著名精神分析大师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指出:“孩子的丧气几乎都是因为他觉得另一个孩子比较受偏爱所引起的。”偏爱对孩子最大的危害是挫伤他们的幼小而脆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产生自卑心理,造成人格上的扭曲。有的孩子由于长期遭受到嫌弃,缺少爱,导致心理压抑,产生严重的挫折感。这种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矫正,将会形成消极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倾向。
我班有个叫小燕的女孩,是个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的缘故,经济拮据,很少买零食吃,就连平时的学习用品也准备得不齐全,有时候都是同学送给她的,再加上学习很差,衣着又破旧,一星期不换洗一次,与其他孩子相比,显得很自卑,在我手里半年多,我难得看到她笑过。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游戏时也很难和同学合作,结果大家都不愿意理她,慢慢的,她脱离了群体,我也懒得去与她交流。而和她坐在同桌的小敏,家庭条件特好,每天都变着花样带零食,分给大家你一块,我一份,乐得同学们整天围着她转,衣服也是一天一个样式,像个快乐的天使,令同学们十分羡慕。由于小敏学习优秀,再加上办事能力强,也深受我的赏识,班级琐碎事情我都交给她来做,每年都被评为“优秀三好生”。有一次,小敏刚买的书包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被划开一道口子,这件事令我很生气,后来我在暗地里发现在小燕的书包里发现了一把新剪刀。事发后,我也很自责,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该忽略对小燕的关心。
偏爱是一种畸形的爱,与纯洁、高尚、公正、无私是完全对立的,是一种低级的、非道德的、不健康的情感。因此,教师对每个孩子的爱是平等的,神圣的师爱是广博的,它对所有的孩子来说,应该是“博爱”。
四、学会倾听,让心灵碰撞心灵
心理学的专家研究表明,处于成长期的少年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虽然不是很强,但也有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每做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和想法。因此,当学生身上发生问题后,做班主任的应该冷静下来,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尊严,给学生诉说的权利,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机,然后因势利导把准脉搏,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倾听学生的诉说,也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这不是纵容学生的不良行为,也不能视作是听任学生的狡辩,这是一种教育艺术。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愿意把真心话掏出来。学生有了向老师倾诉内心感受的机会,就会摆脱压抑的心境,克服自卑感,从而增强信心,班主任最大收获是与学生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提高,
车尔尼雪斯基曾经说过:“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应当是这样的人。”是啊,要想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确立双方良好的关系,班主任就必须拥有一颗爱心。爱心是人心灵的天空中升起的一轮永远不落的太阳,它搞搞的挂在天际,向人间洒下一片光明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