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初中生进行名著阅读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l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不仅能够积累字词句,还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识,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特别强调要保证学生的阅读量,特别是要推进名著阅读。本文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对文学名著阅读的教学方式和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生;名著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28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形成多样的阅读方法,重视情感体验,不断发展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并且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
   阅读被称为学习之母,语文之根,这实际上道出了语文学习中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各年级阅读的要求和数量,对此,新的初中语文教材为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增加了“名著导读”这项内容,指导和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实际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名著的考查已经成为一项常规考查内容,这也凸显了名著阅读在语文阅读中的重要性。但是,眼下的多数初中生,对语文中的名著阅读缺乏兴趣,要么是感觉时代久远,难以感受到其趣味;要么是初中的课业负担太重,难以抽出时间进行阅读;还有就是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广泛,读书的意识也就越来越淡漠。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必须要引起充分的重视。那么,语文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呢?
   一、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的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有了动机才会产生兴趣,阅读也是如此。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就是强调兴趣的内在动力会给学生指引阅读的方向与目标。
   首先,学生的阅读需要目标的指引,如果只是简单地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而没有具体的目标,学生拿到名著就会被它繁多、深刻的内容“吓到”,觉得完成任务简直像登山一样高不可攀,进而失去完成任务的信心。对此,语文教师要在目标任务上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强调名著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意識到做好这项学习任务的价值,学生在思想上才会重视。
   其次,教师要对阅读篇目进行简单的介绍,特别是要节选其中最有意思的或者学生感兴趣的情节进行赏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好奇心的驱使会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名著阅读中去。
   最后,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不同类型的名著,供学生自主选择;告知学生要学会做计划,贵在坚持,并且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汇总,多鼓励、肯定。这样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解决好阅读资源问题
   名著阅读需要学生拥有相关的阅读资源,这样才可能完成阅读任务。但是因为学生家庭情况的差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拥有大量的名著书目,这需要解决好学生阅读资源的问题。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
   (一)充分利用学校图书
   对学生来说,家庭书籍相对较少,基本上是依靠父母购买来获得的,如果每一本都购买的话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经济压力,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利用好学校的图书资源。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图书馆或者图书阅览室,为了便于学生阅读,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学科一般每周都有固定的阅读课,教师要利用好阅读课和图书馆,鼓励学生及时借阅书籍,满足阅读需求。
   (二)发挥学生积极性,实现优秀书籍共享
  阅读共享计划是现阶段助力学生名著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现在班级中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名著,这些名著往往是读完就被搁置起来,这实际上浪费了阅读资源。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和班主任一道来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闲置的名著带到学校实行优秀阅读资源共享,满足部分同学的阅读需求。当然,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名著资源带到学校和其他同学进行阅读资源的交换,互通有无,这也是丰富学生阅读资源的好形式,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分享的良好品格。
   三、要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
   (一)立足课本,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阅读只有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时,学生名著阅读的实效性才会提升。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对于教师来说,要想使学生主动阅读名著,就需要唤醒学生阅读的热情。
   教材是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及名著阅读的有效依据。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加了一些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这是引导学生开启名著阅读大门的钥匙。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这些节选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品读其精彩之处,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设置相关的悬念或者问题,这样以好奇心来引导学生去主动阅读。
   如《杨修之死》这篇文章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必学内容,它节选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文本内容时,可以顺势进行知识拓展,给学生简单介绍曹操的性格特点,然后让学生探讨杨修到底该不该死。这样的讨论会使学生对原著产生兴趣,渴望从原著中了解更详细的内容,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好奇心。同样,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课时,鲁达这个人物是名著《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代表之一,教师可以顺势提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都与这位梁山好汉有关,这也会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激励学生投入到名著阅读中去。    (二)超越课本,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文本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把阅读范围扩大,由教材内延伸到课外,并对学生的有效阅读进行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当学生感受到名著阅读的收获后,其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进一步提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活动助力学生课外阅读:
   1.利用现代媒体信息资源引导学生阅读
   当今社会被称为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通过不同的媒体发布出来,资源可谓丰富多样,很多也是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如央视的“百家讲坛”“经典咏流传”等节目。还有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这些都是学生名著阅读的有益补充,学生通过其他途径对阅读名著有更多的了解,这对于其提升阅读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2.家校合作,共建良好阅读氛围
   新时期的教育是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推进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结合,在进行名著阅读时也需要家校之间密切合作。
   家庭教育在学生学习成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推动,需要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父母不仅要鼓励和督促孩子多读名著,同时也要陪伴孩子一起选书、购书、读书,在名著中感受阅读的趣味所在,这样言传身教的影响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灵、人格和情感正常发展。
   3.分享交流,感受阅读的收获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界对语文阅读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加深,整本书阅读已经进入中学语文教学阶段,而整本书阅读最适合的还是名著阅读,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非常有帮助,在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语文字词句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
   针对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存在的差异性,教师要注意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交流分享活动来使学生在阅读中实现“悦读”。其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针对名著的读书沙龙活动,如“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西游人物趣谈”,使学生在相互分享中深化对名著的认识,最后可以以手抄报的形式来展现交流成果,让学生体会阅读的成就感;可以开展关于名著阅读的知识竞赛活动,可以按照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比一比谁读得更深入、透彻;也可以用课本剧的形式来对名著内容进行展演,把抽象的情节具体化、形象化,还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这也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三)舍弃课本,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从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来看,要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出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实际上是“大语文观”的体现,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既要利用好语文教材,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同时也不能拘泥于课本,要学会脱离教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语文名著阅读中要敢于“舍弃”课本,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去,正所谓“学习课本是为了运用课本”,反复运用的结果必然是使学生舍弃课本,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未来社会的需求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以正如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本不是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卻在阅读种种的书。”这“种种的书”首推经典名著。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也在与经典对话,这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其意义是重大的,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鼓励学生阅读名著是大势所趋,这样学生才会更爱语文,更喜欢阅读!
  参考文献:
  [1]吴冬梅.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
  [2]蔡静.初中语文教学名著阅读教学探讨[J].新课程(教师版),2019(2).
  [3]陈东飞.经典名著阅读让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更有效[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12).
  [4]全明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8(8).
  [责任编辑 李 媛]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们学习数学这门学科,要通过大量地做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能力。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布置数学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在作业的设计方面进行创新,用更少的作業发挥更大的作用。把作业与课堂所授的内容进行有机联系,通过预习获取知识,复习等各个阶段的联合发挥作用,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数学的学习中稳步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
摘 要:小学语文学科实质上是一种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活动,凸显了学生的个人情感、想象力及创造力,其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小学语文教师应致力于思考和挖掘丰富多样的创新式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进行作文创作的热情与兴趣,帮助学生寻找和储备写作素材,用开放式的写作创新教学指导学生创作,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进下,很多学校在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摒弃了原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应用了师生互动策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本文将以师生互动策略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为题,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师生互动;初中英语;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相对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无论是在知识的深度还是在知识的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这也会导致不少学生在刚接触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困难与困扰。对于这些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好相关的衔接准备,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到高中数学学习状态中,以此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文章首先探讨了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并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衔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的进一步改善,审美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喜欢上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和探讨了新的美术鉴赏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进一步提高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将分析目前高中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基本上是比较基础的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众多的数学现象,从而带领他们熟悉数学的世界。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还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利用记忆教学法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当前数学教学工作一直探索的问题。
摘 要:随着国内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各行各业都在积极使用计算机与互联网,因此社会对具有信息素养的优质人才产生了更大的需求。2003年国家正式将算法与程序设计设置为信息技术的五个选修模块之一,从简单的问题出发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算法,从而提高现阶段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算法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探析。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算法思维;培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学阶段十分重要的学科。把学生合理划分为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点,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体验下,认真分析和研究数学知识。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准确把握,在全方位释放合作学习力量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的源泉,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相较于其他文学类学科难度系数更高,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并不能快速记忆和掌握,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自主互助与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促进小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综合数学成绩,并且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本文就小学数学自主互助与合作探究教学现状展开分析,总结出几点有效且可行的对策。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