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教育“紧箍咒”——读曾纪洲乡村教育传奇《教书,不简单》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q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纪洲老师的,充满了传奇的教育经历、快乐的校园生活、精彩的教育故事以及烂漫的山野风光,直如一股弥漫了栀子花清香的风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故事中,有爱心,有智慧,更有哲理,使人油然生出一种莫名的内心感动.他的教育故事,不只给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以心灵的启迪,更是所有教育入门者的“宝典”.
其他文献
他是一位跋涉者,历经人生七十三年的风风雨雨,依旧步履稳健,精神矍铄.rn他是一位奋斗者,从无线电电子专业研究者到计算机教师,再到教育技术学专家,每一步踏实奋斗,不断创新,
◆问:“通常一个人说,这事三天以后做,意味着什么?”  答:“并不是三天以后他会马上做,而是三天内他绝对不会做。”  ◆问:“不想洗衣服怎么办?”  答:“娶个媳妇就可以了。如果媳妇贤惠,就会帮你洗衣服;如果媳妇彪悍,你就学会洗衣服了。”  ◆老师问:“你觉得这道考题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答:“他想让我被老爸打。”  ◆男问:“到你心里的路,怎么走?”  女答:“你的路费攒够了没有?”  
期刊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更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新知的前提。教师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
一、从“中文哑巴”到“相声演员”     “哑巴中文”的提出,不可不承认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悲哀。我们从一岁便开始学说话,父母教,天天用,经历了近十年的语文教育之后,我们把一个个说话流畅、吐字清晰的孩子,教育成了一个个出口不成章、有理说不清的“中文哑巴”。  也许,我们过分在意于分数而忽略学生那越说越少的话;也许,我们过分强调了教育的谨慎而不在意学生那越来越混乱的表达。在日积月累的埋头习题中,在反复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的重要决定。基于此,就如何让中华文化在中等职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开发课程资源成为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课程资源研究中,教师和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一命题已经成为了共识,但是人们更倾向将教师和学生视为一种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分析其创造性在课程中的特殊作用,很少挖掘教师和学生履历在课程教学中的资源价值。本文试图挖掘以教师和学生的履历为内容的履历性课程资源的价值,为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一些思考。    一、履历性课程资源的含义
在人们看来,学生课后完成家庭作业能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堂所学,从而有益于提高其学业成绩,因此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于是,中小学生,尤其是面临着高考压力的中国高中生,不仅要在学校学习大量的课程内容,而且在课外还要做大量的教学辅导书的练习,为应付考试大搞题海战术,需练到“一看就会,一做就对”的境界。这样,课外作业几乎占据了学生的全部时间,学生没有任何休闲娱乐,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更有甚
进入高中以后,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加上语文学习的非显效性,许多学生往往对语文不太感兴趣,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语文老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学习语文,变被动为主动呢?笔
什么样的语言可以称得上是“学术性语言”,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但至少有以下一些共同点:讲究逻辑、条理清晰、不以辞害意、以“理”服人而非以“情”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