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口头评价 课堂氛围
教师口头评价是区别于书面评价而言的,主要指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教学的接触、互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相关情况,以口头语言的形式作出判断和反馈,是一种区别于规范的评价程序的非正式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科学地运用口头评价,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好口头评价和大家作个交流。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和宽容,要用一颗关爱之心打开学生的心灵。同时,要创设有趣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或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评价时语言力求简洁、具有启发性
实施口头评价时,要言简意骇,画龙点睛。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或所完成的任务的情况予以点评,既要指出学生的优点,多给予肯定与赞赏,又要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使学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评价语言要自然、亲切,尊重学生,富有真情实感
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教师要有一颗爱心,要尊重学生,不能挖苦讽刺。当然爱心并不表示一味的表扬,而是要从关心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由衷之情溢于言表,让学生感觉真挚、亲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评价语言力求委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学生需要的是鼓励、肯定,评价学生时应避免出现否定的语言,尽量把批评的语言换一个委婉的说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引发学生的反思。提倡在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即寓“贬”于“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课堂上应当充盈着这样的评价,如激励性的:“哦,你不会没关系,认真学就会了。”这样委婉的提醒,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使学生学习更加有劲。
五、改变不良的口头评价行为
在进行口头评价时,许多教师有些不良的言语习惯,如有的教师习惯于使用“真棒”“真聪明”“太精彩了”等夸奖语言,一堂课下来,赞扬之声不绝于耳,即使学生出现错误的答案或不好的举动,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指出学生的不足,使学生盲目乐观;有的教師则习惯使用“恩”“好”“行”等语言,语言指向笼统,给学生造成不可琢磨之感;还有的老师评价时有口无心,缺乏真情实感。现实教学中,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不能毫无根据地大加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那种“好”“不错”……这样泛泛的口头评价,显得单调、重复、低效,到底好在哪,学生弄不明白,对学生也不能产生足够的影响。因而在进行口头评价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从正确的评价理念出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形成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中心的新的评价体系。但是一味地“鼓励、表扬”,会让学生摸不着边际,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好,为什么好。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就能让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就会生机勃勃;恰当运用口头评价,相信课堂一定能充满生机。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心怀每一个学生,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节课,科学运用口头评价的语言艺术,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教师口头评价是区别于书面评价而言的,主要指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教学的接触、互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相关情况,以口头语言的形式作出判断和反馈,是一种区别于规范的评价程序的非正式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科学地运用口头评价,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好口头评价和大家作个交流。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和宽容,要用一颗关爱之心打开学生的心灵。同时,要创设有趣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或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评价时语言力求简洁、具有启发性
实施口头评价时,要言简意骇,画龙点睛。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或所完成的任务的情况予以点评,既要指出学生的优点,多给予肯定与赞赏,又要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使学生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评价语言要自然、亲切,尊重学生,富有真情实感
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教师要有一颗爱心,要尊重学生,不能挖苦讽刺。当然爱心并不表示一味的表扬,而是要从关心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由衷之情溢于言表,让学生感觉真挚、亲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评价语言力求委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学生需要的是鼓励、肯定,评价学生时应避免出现否定的语言,尽量把批评的语言换一个委婉的说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引发学生的反思。提倡在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即寓“贬”于“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课堂上应当充盈着这样的评价,如激励性的:“哦,你不会没关系,认真学就会了。”这样委婉的提醒,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使学生学习更加有劲。
五、改变不良的口头评价行为
在进行口头评价时,许多教师有些不良的言语习惯,如有的教师习惯于使用“真棒”“真聪明”“太精彩了”等夸奖语言,一堂课下来,赞扬之声不绝于耳,即使学生出现错误的答案或不好的举动,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指出学生的不足,使学生盲目乐观;有的教師则习惯使用“恩”“好”“行”等语言,语言指向笼统,给学生造成不可琢磨之感;还有的老师评价时有口无心,缺乏真情实感。现实教学中,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不能毫无根据地大加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那种“好”“不错”……这样泛泛的口头评价,显得单调、重复、低效,到底好在哪,学生弄不明白,对学生也不能产生足够的影响。因而在进行口头评价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从正确的评价理念出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形成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中心的新的评价体系。但是一味地“鼓励、表扬”,会让学生摸不着边际,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好,为什么好。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就能让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就会生机勃勃;恰当运用口头评价,相信课堂一定能充满生机。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心怀每一个学生,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节课,科学运用口头评价的语言艺术,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