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我们的梦想”为例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tree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孕育的思想观念和伟大精神,对于新时代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和高尚人格具有鲜明的指引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充分发挥党史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融合路径,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提炼时代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涵养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阵地。
其他文献
作为当下大众生活有意思且有意义的生活方式,DIY创意实践不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接榫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融入DIY创意实践,可以从基于议题式教学、融通整本书阅读、盘活项目式学习等方面展开,让思政课动起来、靓起来、潮起来,增添思政课的活力。
为实现作物品种稳产、高产、优质、广适,应充分了解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其适应地区及生态条件,合理布局优良品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因此,品种合理利用的关键在于研究良种良法的配套,搞好品种的合理布局与搭配。一、品种合理利用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一)品种的区域性和条件性优良品种需要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内种植,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二)品种的典型性农作物品种群体内,个体间性状具有相对的一致性,才便于栽培管理、收获,以获得高产与优良的产品品质。因此,良种从推广应用开始,就必须注意防杂保纯,保持品种的典型性,以维持其一致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的根本,涵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取向和应有之义。思政课中的情境任务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基于知识、能力与素养精心设置,方能推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推动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的发展。
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呈现出不同特点,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学校思政教育势必要深入研究社会转型对学校思政教育造成的影响,明确社会转型视角下学校思政教育的目标与需求,提出思政教育改革完善建议措施,确保学校思政教育开创新局面,增强思政教育育人功能。
有效议题设置是议题式教学的核心。借鉴以往教学有益成果,以新课程思想为指导并结合课例,可知有效议题设置的标准涵盖有境之题、可议之题、能分之题、商辨之题、规范之题。这能够为当下议题式教学有效开展提供借鉴,提高教学实效,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在信息化背景下,微课以短、精、微的优势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和路径,利用微课开展讲评课,可通过课前短讲短评、课中精讲精评、课后微讲微评的模式,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力求建构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依据学科逻辑,教材编写在精选学科内容的基础上,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依据实践逻辑,在创设评价情境时,情境设置要结构化。通过高度结构化情境对应结构化的学科课程内容,完成序列化的活动设计,使“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在内容与活动相互嵌入的深度融合中使议题式教学有序进行。可见,议题式教学的建构,不仅需要结构化的学科内容、结构化程度很高的情境,还需要高度结构化、序列化的活动设计。为此,我们需要探索议题式教学中活
议题式教学是新课改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热点。基于此,许多教师尝试将议题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题。本文选取公共议题作为活动项目,借助公共议题,使学习内容具象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程融合,在活动化议题分析中促进学生形成价值共识;实现议题回归,在针对性评价设计中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且融合英语、语文等相关学科知识,实现课程思政的综合探究,达成教学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达成。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存在,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隐患。近年来,国民对社会公平的诉求不断加深,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推动地区间均衡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做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共享理念是指提高国民在经济建设中的获得感,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建设发展
哲学是智慧之学,是包括法治理论在内的各门具体科学的强大理论支撑。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法治教学中有机渗透哲学思维,能有效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生成与发展。本文以“凝聚法治共识”教学为例,力图以哲学思维统领课堂,引领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在理性对话、哲学思辨中不断升华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