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资源的开发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际理解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素养的世界公民是现代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农村小学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因此须提升国际理解教育意识,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拓展教材资源,挖掘人力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来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核心素养 国际理解 教育资源
  国际理解是国际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理解、包容等态度,在当今我国与世界各国不断增加合作的背景下,社会责任、全球视野、开放包容是当今农村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偏远农村小学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思想、目标、内容体系存在诸多困惑,很难开发出适切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农村小学生也不大可能像城市小学生那样去国外“游学”,更不可能聘请外籍教师实现双语教学,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学校转变观念,拓寬教师学习渠道,挖掘现有资源,在培养新时代学生国际理解素养上下功夫。
  一、提高开发意识,增强教育使命
  农村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是积极实施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农村小学教师要善于通过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拓宽他们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他们的修养与品质,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1]。
  一是农村教师要以生为本,树立国际理解教育意识和观念。在学科教学中具有教学内容整合意识,积极探索有效的国际理解教育育人方式、手段。二是农村教师应结合当前时事,利用高度发展的互联网平台,深刻认识国际理解教育是传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形成人类和而不同的文化互鉴,寻求人类共性问题解决机制,培养学生认识世界、走出国门的有效途径。三是偏远农村小学受到先天条件制约,为了开阔教师眼界,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可采取“走出去” 的办法,派教师到国内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考察学习,学习他们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前沿理论、教学方法,适时、适式、选择性地参与他们的国际理解项目校本课程建设学习等,带着问题去找实践与理论的差距,增强本领,提振信心,提高国际理解教育执行力。
  农村教师只有具有国际理解教育意识,结合农村资源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活动,才有助于学生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符合社会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
  二、利用校园文化,浸润国际理解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其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可以使其成为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隐性教育资源。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也应彰显人本、健康、向上、和谐、民主的人文气息,结合农村农业生产在走廊设置“赏五千年文明,品二十四节气歌”的中华农耕文化展示,对比设置 “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的古文化,增强学生对人类早期文化的了解,让不同传统文化在认同中张扬个性。可充分利用走廊的空间,设置“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读书角,将相关书籍放置其中,学生自由取阅,通过阅读民族文化、对比世界文化等,让他们在阅读体验中形成文化认同。学生运用阅读所得,结合当下全球热点问题,思考、分析,提高在国际化背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国际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为让学生了解历史名人为人类发展做出的贡献,可在学校墙壁合适的位置张贴中西方名人画像及简介,让学生通过对人物的奉献精神、民族担当的了解,树立国际理解意识。
  三、拓展教材资源,渗透理解认同
  国际理解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教育[2]。学科渗透融合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渠道。国家课程中,各个学科都具有与国际理解相关的教育契合点,都可渗透或融入国际理解教育。现有学科教材或多或少都涉及不同国家、民族的风情及历史人物、文化遗产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能够作为国际理解教育载体的内容,根据家乡变化和时代发展,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合理拓展,在保证学科自身教学目标完成、把握学科原有特质和要素的基础上达到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升华。教学这些内容时,可从互联网查找世界各国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科技发展的历史过程,穿插文化传统、民族气质、道德观念等内容,梳理出适合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点,开发“嵌入式”学科渗透。
  四、挖掘人力资源,做好文化传播
  农村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要注重培养农村小学生对不同民族风情、不同文化的认同意识[3]。农村小学受地域等条件限制,难于实现双语教学,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可利用本乡本土走出国门的人员做好文化传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学校可聘请他们做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师,把他们在国外学习、生活、工作、交往的典型事例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资源。他们回家后到校给学生讲解他们在国外的经历,谈谈他们与外国朋友和谐相处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世界文化的多元,让国际理解素养在学生心里烙下印记。
  一位在日本务工的家长通过视频给学生分享了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女孩街头募捐、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的事例,这位家长还谈到了让他感触颇深的个人素养,当他走在日本的街头,发现小学生们每次过完马路,都会向礼让他们的司机鞠躬行礼……这些事例让学生感受到了日本文化之独特、对礼仪之重视。通过这位家长讲解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日本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产生文化认同。学校还可引导这些在国外务工的人员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传播给与他们一道学习、工作、生活的外国朋友,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外国朋友的认同。
  五、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传播文化
  网络资源拓宽了农村小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的学习范围,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让农村小学生跨越了地域和空间给孩子们多种感官冲击,能有效帮助农村学生理解国际文化的多元[1]。一是闲暇之余,师生可一起欣赏外国文学或者影片,透过这些了解异域风情文化。例如:阅读《彩色的非洲》一文,可以结合网络查找有关非洲的资料,知道非洲有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风景。同时非洲的人民也面临疾病、战乱、饮用水缺乏等严峻问题,他们渴望健康、渴望和平、渴望国际友人伸出援助之手,共同保护和建设这片奇异而又淳朴的土地[4]。二是利用网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如:在组织开展春节活动时,将活动过程做成视频或者美篇,上传到互联网,也可以通过国外务工、学习交流人员将制作好的祖国传统文化视频带到域外进行交流展示,让中国传统文化被更多的人理解与认同。
  国际理解素养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内容是个体在面对多元世界、不同文化和人类共同利益等问题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农村小学如果立足农村实际,在不断的探索中挖掘身边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相应的国际理解教育,农村小学生国际理解这一核心素养也一定能落地。
  参考文献
  [1] 韦少丽.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国际理解”素养培养途径[J].广西教育:B版,2019(34):55-56.
  [2] 马维林.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建构[J].中国教师,2020(01):49-52.
  [3] 郑彩华.国际理解教育的初心与坚守[J].中国德育,2020(15):19-24.
  [4] 周璐,林方燕.《彩色的非洲》教学[J].小学教学设计,2015(13):36-37.
  [责任编辑:白文军]
其他文献
摘 要 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现状,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对新时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价值诉求进行分析,必须具备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验性。其实现路径在于:强调多元融合,聚焦学生全面发展;链接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深度参与;着意情境创设,唤醒学生思辨意识;倡导求真务实,启迪学生实验探究,培养具有高阶思维能力、实践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 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 价值诉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
摘 要 统编语文教材用散点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布局、守正与创新并存的样式、切题与审美兼具的图画多面同工地呈现了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载体形式多样,蕴含中华民族和人民的核心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等丰富内涵,呈现进阶性、转化性和浸润性特征。从内在意蕴分析,教材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彰显了“立德树人”的落实价值、文道兼修的本体价值、引领指导的实用价值以及润物无声的濡化价值,旨在为学生的成
摘 要 自实行名校长制度以来,很多名校长在新的起点上,在个体发展、学校管理及区域教育发展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名校长人数的不断增加,有相当数量的名校长将该项荣誉作为事业发展的终点,后续发展乏力。在名校长后续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名”字上下功夫,让名校长的人才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让名校长由优秀走向卓越,不仅是名校长制度的初衷,也是名校长个体发展的目标,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思考的教育课题。  
摘 要 中小学阶段,空间观念的内容抽象、教材平面化、知识静态化。而AR技术改善了这些教学问题:AR技术让学习材料直观可视化、让学习过程的体验动态化、让学习情境多样有趣。根据具身认知理论提供的空间观念学习的三个关键点,尝试建构基于AR环境下空间观念学习的模型,并从课堂引入、课堂实施和课堂评价环节,结合模型在各种课例中的应用揭示模型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小学数学 AR技术 空间观念 具身理论  一、
摘 要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移动终端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上有其独到的优势。教学中须立足科学学科特点,着眼学生思维发展过程,运用智慧诊断、随堂点学、同屏反馈、实时交互、链接助学等策略,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暴露、追踪、厘清、深化、拓展”中走向成熟。  关键词 思维发展 移动终端 科学教学  培育思维是科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但思维的发生、发展乃至深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教学中立足学生思维的起点,把握学生
摘 要 借鉴国外丰富的课堂教学督导经验,探索由学校主动、学校主控、校域层面、局部化地开展课堂教学专项督导评估的实施路径。在督导前期从确立督导意向、筹划督导方案、斟酌督导形式、组合督导力量等方面做好预备工作;在督导过程中注重“临堂督导”,即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深入课堂进行教学视导,通过听课、看课、评课等策略,聚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既重视教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也重视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督导后期的
摘 要 “微戏剧”教学具有篇幅短、用时少,形象多、趣味浓,求真实、重感悟的特点。“微戏剧”教学为当前的英语教学开辟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但当前“微戏剧”教学存在教师在创编剧本时主导过多、在剧本创编和表演上指导不够、对表演效果重视不够、对表演中的语言问题强调不够等问题。应通过厘清师生责任、明确戏剧分工、重视表演效果等手段,提高小学英语“微戏剧”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摘 要 近几年,老师们对有声作业的实施进行了探究,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有声作业毕竟属于一项新生事物,有太多值得探索的空间。当前老师们对有声作业的操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我们认为,布置有声作业需要从新颖性、实效性和自主性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有声作业 新颖性 实效性 自主性  有声作业的布置自古有之,但其流行只是近几年的事。近几年,随着家庭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QQ、微信、钉钉
摘 要 数学语言转换是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理解与掌握知识本质的过程,其转换情况能正确反映学生的思维水平。用SOLO理论评价学生的数学语言转换水平,能正确描述和分析学生的思维发展层次,帮助学生明晰努力方向和路径,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业质量、实现学科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SOLO评价 数学语言转换 思维发展  数学语言一般包括文字语言、图表语言和符号语言三种。小学生在数学阅读、理解
摘 要 通过对统编教材“语文园地”教学价值的分析,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采用聚合、统整、互联、融通等方法进行重组,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选择体悟式、情境式、任务式、浸润式等学习方式,让“语文园地”教學更加开放,更有活力。  关键词 统编语文教材 “语文园地” 内容重组  统编教材“语文园地”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科学安排(见表1),不同学段栏目安排采用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的方式,有新增、有退出、有强化、有弱化,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