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9优547无盘旱育秧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q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中9优547的无盘旱育秧技术,包括苗床选择、培肥整地、适时播种、包衣匀播、苗床管理和大田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水稻丰产丰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9优547;无盘旱育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0-0058-01
  
  中9优547系黄冈市农科院用中9A/R547(自选优质早籼恢复系)选育而成,2008年完成湖北省水稻早稻区试,其平均产量8 007kg/hm2,比对照两优287增产6.07%;全生育期111.3d,比对照短0.1d,品质分析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株高93.7cm,有效穗316.5万穗/hm2,叶姿挺直,叶色浓绿,长势茂盛,穗大粒多。现将9优547无盘旱育秧技术总结如下。
  
  1苗床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质地疏松,运输方便的菜园、旱地、堤岸等作苗床。苗床与大田比早稻前三田(冬闲田)为1∶7~10,早稻后三田(冬季种有油菜等)为1∶5~6。将整好的育秧田作成1.5m宽、10.0m长的秧块,2秧板之间要留出30~40cm的秧沟,并且与田间进、排水沟相通。
  
  2培肥整地
  
  2.1冬前培肥
  冬前合理培肥可使苗床干而不裂,雨后不板结,使床土呈现海绵状态,增强土壤保墒蓄水的能力;提高苗床内腐殖质的含量,促使土壤形成较好的团粒结构。冬前增施有机质肥料50t/hm2、家畜粪尿30t/hm2、过磷酸钙2 500kg/hm2,结合耕翻施入地下。
  2.2播前重施底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旱地对铵态氮的积累以及铁、锰、磷酸盐、硅化物的溶解都十分不利,肥料的移动性也小。因此,必须重施底肥,提高土壤供肥强度,才能保证旱育秧苗对养分的需要。在作苗床前,施入尿素300~400kg/hm2加三元复合肥400~500kg/hm2。基肥施用磷酸二铵,可适当减少施用数量,但必须增加氯化钾250kg/hm2。施肥后深划锄,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做到肥土相融,以防肥害发生。
  
  3适时播种
  
  早稻前三田在3月18日左右,后三田在4月3日前,当气温稳定在10°以上,冷尾暖头抢晴时播种。3~4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相对较低,一般应采用地膜覆盖以保护育秧。
  
  4包衣匀播
  
  大田用种量30kg/hm2,包衣前稻种用清水浸种2~3h,然后滤去水分,采用旱育保姆包衣,包衣时将旱育保姆均匀加入稻种中并不断搅拌,直至旱育保姆均匀附着在稻种上为止。1kg“旱育保姆”包种3kg。苗床浇透水,待水分下渗后,将已包衣的稻种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播后用细潮土盖种子,覆土以不漏种子为宜。早稻播后厢面平铺1层地膜保湿,上面再用小拱膜保温。
  5苗床管理
  出苗30%后要及时撤去平铺地膜,揭膜前用喷雾器补充水分。中午温度升高时,要注意通风降温,以防烧苗。2叶1心前,以干为主,叶片不卷不浇水,促根系下扎。2叶1心后,秧苗开始进入断奶期,这时要浇1次水,结合浇水追尿素22.5~30.0kg/hm2。三叶期保持厢面湿润,促进秧苗健旺生长。移栽前4d施送嫁肥,用尿素30~45kg/hm2,并喷施1次农药防治病虫。
  
  6大田管理
  
  6.1高標准移栽
  秧龄控制在30d内,移栽前1d下午苗床洒透水,取苗用铁铲,取土层2~3cm,不抖土、不扯把,随取随用。一般按株行距13.3cm×19.9cm,插足37.5万兜/hm2,保证基本苗在75万株/hm2以上。
  6.2够苗早晒田
  旱育秧返青早,分蘖早,分蘖力强,当苗数达300万株/hm2即可晒田,将旱育秧的早发、多发优势转化为产量优势。晒田至大田开裂,见白根,应及时复水,以保证幼穗分化的水分供应,注意做到瘦田轻晒,肥田重晒。
  6.3施好穗粒肥
  旱育秧成熟期比水育秧迟2~3d,因此应加强后期管理,在孕穗至破口期、齐穗后分2次进行叶面喷肥,一般用磷酸二氢钾1.50kg/hm2、硼砂0.75kg/hm2、尿素7.50kg/hm2对水喷雾。
  6.4综合防治,做到丰产丰收
  病虫害防治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搞好田间肥水管理,提高水稻的群体抗性。要结合当地病虫害的测报采取防治措施,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要进行1次二化螟的防治,以保证水稻优质高产、丰产丰收。
  
  7参考文献
  
  [1] 易孔文,叶传广,张贤党,等.水稻无盘旱育秧抛栽培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2009(10):140-141.
  [2] 刘克勤,罗丕荣,吴平安,等.水稻无盘旱育秧抛秧试验初报[J].中国农技推广,2005(12):24-25.
  [3] 付丽仙.水稻旱育秧技术[J].云南农业,2009(6):14.
  [4] 侯伟,王孝春,蔡武宁,等.水稻旱育秧关键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08(8):112-113.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暴力袭警 妨害公务罪 《刑法修正案(九)》 适用性  作者简介:孙茂,安徽众豪律师事务所律师,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刑法实务、民商事法律实务。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105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频频发生妨害警察
摘要 介绍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的特征特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该品种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临麦4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3-0157-01    临麦4号是由山东省临沂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6年通过山东省审定,通过在我场2年试验示范种
摘要 紫糯1号是一个高产优质,鲜食及加工均佳的糯玉米品种。从整地、隔离种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阐述紫糯1号的栽培技术,为广大种植户进行大田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紫糯1号;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235-01    紫糯1号是一个鲜穗产量高,品质好,抗性佳,无论鲜食还是加工都很理想的糯玉
摘要 2005~2007年,七(4)代褐飞虱在响水县连续大发生,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已成为水稻后期不可忽视的主要害虫。分析了七(4)代褐飞虱在响水县连续大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 七(4)代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对策;江苏响水  中图分类号S435.1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2-0104-01    我县地处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属淮北沿海中粳稻区。褐飞虱是
摘要研究了春性小麦扬麦16号分蘖、成穗特性与基本苗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的总叶片数随基本苗减少而增多。在45~135万株/hm2基本苗范围内,主茎的出叶速度不受基本苗多少影响,基本苗大于135万株/hm2,主茎的出叶速度加快。基本苗越少,分蘖期持续时间越长,分蘖率越高,且滞增叶龄期推迟,超同伸现象越明显。群体穗群组成中,分蘖穗所占的比例随基本苗增多而减少,基本苗越少,单株成穗率越高,低级蘖位分蘖的
摘要 针对红香椿1号的生长特点,介绍了其温棚栽植的管理技术,除做好入棚前的准备工作外,棚内管理要加强温度调控,湿度调控、肥料追施和椿芽采摘,以期为该品种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红香椿1号;催芽;温棚;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4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028-01    红香椿1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培育的菜、材兼用型香椿,其芽菜肥壮,品质优良,营
摘要: 介绍了元宝枫的形态特征、利用价值及壮苗培育技术,为更好开展利用和推广种植元宝枫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元宝枫;形态特征;利用价值;壮苗培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232-01    元宝枫为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广布于东北、华北,在陕西、四川、湖北、浙江、江西、安徽等省均有分布。元宝枫树姿优美,叶形秀丽,秋季叶变为红色,是著名
摘要 II优98是由南京农业大学育成的杂交中籼水稻品种,已通过安徽、云南审定,表现出高产、优质、抗性强、农艺行状优、适应性广等优点。II优98的栽培技术应从播种、栽培、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把握。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II优98;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II优98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于1998年以穗大粒多、高异交率的不育系II-32A为母本、含抗水稻白叶枯病基因Xa-7的恢复系抗恢98
摘 要 我国刑法意义上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处在这个年龄段上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施了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依据刑法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即未成年人犯罪。怎样预防和处理未成年人犯罪令人深思。本文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探讨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的推进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刑事审判 建议  作者简介:聂敏,长江
摘要分析了彰武縣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指导农村土地工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关键词土地纠纷;原因;对策;辽宁彰武  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375-01    1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    (1)部分迁入郊区农户土地未确权,至今未获得土地。在彰武镇东郊、建华2村出现的1988年迁入户于1997年地改时仍无承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