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语文复习课“一潭死水”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00verg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昔日,孔夫子用“温故而知新”这简单的五个字向世人阐明了复习在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复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今,我们所理解的复习课:首先,教师通过复习课的教学,能更好地了解学情,及时查漏补缺,因材施教,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语文能力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其次,学生通过丰富的复习情景,唤起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回忆,加深对已学过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知识,使语文成为自己思维、表达的工具。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复习课的课堂,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整体给人感受枯燥、沉闷、乏味,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复习往往成了老师的“一言堂”,纵然讲到口干舌燥,也丝毫引不起学生的共鸣。最终不少老师为了确保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妥协”,选择不厌其烦地“满堂灌”,复习课的低效可想而知。以前我和很多老师一样,每遇复习,觉得众多的字词句段似乎都是重点,必将整册书中涉及的知识点一一罗列,希望通过默写、做练习题来让学生的基础知识更扎实。可是往往时间紧、任务重,练习还没批阅,下一堂复习课已经接踵而至了。周而复始,“面面俱到”式的分类复习,逐一练习,不但令师生疲惫不堪而且并不能带来好的效果。其实,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我们对复习课的目标定位不准确:复习一定要在课堂上集中进行,复习的内容也要个个过关。殊不知这样做不但费时费力,而且阻碍了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最后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来不及吃”。
  这几年,我为了解决复习课堂上出现的这种种问题,让复习具有实效性。在复习的方式上做了很大调整。首先,将期末庞大的复习内容分散到日常来进行,将课堂上的集中复习与课后的日常复习相结合。其次,立足于学生的困难,与学生一起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复习的“方法结构”。最后,在复习内容的难易设置、达成要求上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再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
  由于改进了复习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复习的效能,几年下来,孩子们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我校这两年的期末测试中,我们班成绩均名列全年级第一,而且五年级比四年级时领先更为突出。
  下面我就结合我班实际,提出几条有关复习课的策略与建议。
  一、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建议
  (一)比赛背诵,树立自信
  一学期下来,细细盘点整册书,会发现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需要背诵。如果在课堂上进行,首先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且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背熟。其实我们可以采用“课后赛背”的方式:师生先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归纳出来,然后根据语句长短、难易程度,给予背诵内容相应的分值,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擂台赛,得分最高组为擂主。“学优生”为了小组荣誉,会更积极背诵,“学困生”或出于小组荣誉或其他组员的压力,当然不会也没有机会偷懒。另外在教室设置个人荣誉的区域,每周评选“背诵小能手”,人选在擂主小组中产生,当选条件则是本周组内背诵累积分值最高者。为孩子搭建了自信与成功的舞台,大家都有尝试成功滋味的机会,使学生变“老师要我背诵”为“我为自己背诵”。这样,学生不再感到背诵是负担,也就有了背诵的决心与动力,背诵的效果自然不会差。
  (二)读写结合,巩固字词
  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复习时积累足够的字词就显得非常关键。首先“主动发现”是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词的好方法,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生字,指导他们手、眼、脑等多感官并用,认清字的结构,记清每一笔画的位置、顺序。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写的字进行评价,看看是否写得正确、整洁。但要想达到对字词的巩固,加深对字形的识记的目的,还得落实在写上面,因此课后的字词的书写训练当然就必不可少了。说到这儿,刚工作那会儿我在这方面可走了不少弯路。简单地认为书写训练就是让学生多写,每天五遍八遍地写,总能起到巩固加深的作用吧。可听写时正确率总是不高,难道是写的遍数不够,那就改成十遍十遍地写,这一改正确率没提上去不说,字迹还越写越潦草。直到三年前我受到托尔斯泰曾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以及加纳的曾说:“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的启发后,尝试着制定了新的“更自主”的书写训练的方式,并经全班学生举手通过。刚实行一周,听写时正确率“噌噌”地上去了。具体要求是:每个单元的字词,只要你在听写的时候能保证正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五及以上,书写作业可以不做;如果你对百分之九十五的正确率没有把握,可以写一遍或者两三遍,也可以写平时自己容易出错的字词,遍数自己定;如果明知自己有很多字词不会写,仍然偷懒则要自觉接受“懲罚”。在小学生对于书写这件单调且反复的活动没有兴趣和耐力的时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书写方式,获得平等、愉快、成功的心理体验,学生自主参与及完成的程度会大大提高。
  二、对阅读理解的复习建议
  在对阅读理解题的检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等等。出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最终提升语文素养这个大目标的考虑, 我将阅读理解作为除了基础知识以外的另一个复习的重难点。而我在复习中采用如下几种方式突破这个重难点:
  (一)自主阅读,出考题
  我事先选择好供阅读用的文章,类型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参观游记等,也可以将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材料。学生阅读完后再同学间相互出题:如画出相关词句、给短文加题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概括文章内容、谈谈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等。在对方回答不准确或不完整时,提问者适时更正与补充。这样做看似只针对被提问的一方进行训练,可提问者如没有充足的准备又怎样能出考题,还要对答案做更正与补充呢?所以是对双方在理解词句、总结主要内容和掌握表达方法等方面的能力都进行了训练。
  (二)根据学情,做拓展
  在阅读理解的复习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首先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段落作为阅读材料,就阅读训练的基本要求对全班对必须完成的常规联系。然后再提出一些能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题,针对“学优生”进行拓展练习,在这个部分对于“学困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而“学优生”的发言也能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他们的理解方法以及思维方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学生,促进群体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其他文献
三十年代初期,丁玲就完成了从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学向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转变。  丁玲发表小说的时间要晚一些,《梦坷》和《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的1927年和1928年,冰心、庐隐、冯沅君诸人早已名声闻达于世,但是后来者异军突起。以表现五四落潮时期一种时代的苦闷和刻画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絕叫者的复杂性格而言,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别人没有能够写出,而新文学史上也无可替代的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还有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尝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按照唐代科举制度,各州县选拔士子进贡京师,试于尚书省,由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叫做“省试”,也叫“会试”。考试时所作的诗,叫“试帖诗”。这种诗有严格的格律规定,容易束缚作者的思想,所以很难写好。不过,有的作者善
一向是班级第一的我升入初中时是年级十多名,我明白学校高手如云,危机感顿生,于是乎我决定寻找对手展开竞争,提高自己。  什么人是对手?所谓对手当然应该是成绩出色、遥遥领先的了不起的人物。  看到我的新同桌,我一脸不屑。作為一个男生,他竟然和我一样高,成绩更是二十名之后。  很快我锁定对手是年级第五的一名女生。分析成绩后我发现数学、英语这两科我稍逊于她,于是我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般地追赶起来。此时的他—
摘要:记叙文素材使用往往容易边际效用递减,如何提高大家的阅读兴趣,需要不断输入新鲜血液,让故事更新颖,别出心裁;此外,小事的叙述要充满感情,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感动人;最后,撷取生活中被忽视的细节,拨云见日,让文章更真实。  关键词:记叙文 素材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其实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主要是指该物品在具体合理使用时可能产生的最小效用。实际上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记叙文素材使用方面,主要指素材核心
【摘要】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核心,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群文阅读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群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具有开创性、突破性的阅读课程与教学形态,对很多教师来说是全新的名词,我也在摸索中,以下对群文阅读做简单的介绍,让大家对群文阅读
《我走过的道路》是茅盾晚年撰写的回忆录,追述自己的童年、学生时代以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等,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在写于1980年9月17日的《我走过的道路》序中,茅盾说:“回忆过去,凡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一时都如断烂影片,呈现脑海。此时百感交集,又百无聊赖……”1976年3月24日,茅盾开始口述回忆录,利用家里的一台旧录音机口述录音,同时由家人做笔录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县名)人。早年随父宦游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父死后,流寓湘、鄂、苏、杭等地。他在政治上
【摘要】高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段,由于教学要求、教材、考查方式等因素的不同,高中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之间形成了一个大的跨度。高一年级既是学生初中学习的飞跃,又是高中学习的起点与基础,教材在客观上起着高中与初中衔接与过渡的内容作用。如何搞好初高中语文教材的衔接,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高中语文课文选择、编排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本选择;单元编排;学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G6
写议论文必然要用到事实论据,但我平时及考场上评阅作文却发现很多同学运用事实论据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这些问题和误区也很有代表性,下面总结出来,以期同学们注意和改进。  同学们写议论文运用事实论据时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误区:一是议论文中事实论据叙述与记叙文中的事件叙述没有区别。一篇作文七八百字,事实材料的叙述竟然占到三四百字,事件的因果、过程、细节等皆一并叙述出来。二是简单堆砌,认为事例越多越好。一篇
【考点透视】  说明文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说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其文章特点是给人以知识,客观性特别强,因此大都能从原文中找出说明文阅读设置问题的答案,其难度相对而言较小。说明文的题型比较固定,说明文是最容易掌握答题技巧的阅读文体,说明文阅读也是卷面中得分率较高的试题。  阅读说明文要通过整体阅读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该事物或现象区别于其他事物或现象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