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昔日,孔夫子用“温故而知新”这简单的五个字向世人阐明了复习在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复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今,我们所理解的复习课:首先,教师通过复习课的教学,能更好地了解学情,及时查漏补缺,因材施教,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语文能力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其次,学生通过丰富的复习情景,唤起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回忆,加深对已学过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知识,使语文成为自己思维、表达的工具。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复习课的课堂,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整体给人感受枯燥、沉闷、乏味,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复习往往成了老师的“一言堂”,纵然讲到口干舌燥,也丝毫引不起学生的共鸣。最终不少老师为了确保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妥协”,选择不厌其烦地“满堂灌”,复习课的低效可想而知。以前我和很多老师一样,每遇复习,觉得众多的字词句段似乎都是重点,必将整册书中涉及的知识点一一罗列,希望通过默写、做练习题来让学生的基础知识更扎实。可是往往时间紧、任务重,练习还没批阅,下一堂复习课已经接踵而至了。周而复始,“面面俱到”式的分类复习,逐一练习,不但令师生疲惫不堪而且并不能带来好的效果。其实,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我们对复习课的目标定位不准确:复习一定要在课堂上集中进行,复习的内容也要个个过关。殊不知这样做不但费时费力,而且阻碍了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最后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来不及吃”。
这几年,我为了解决复习课堂上出现的这种种问题,让复习具有实效性。在复习的方式上做了很大调整。首先,将期末庞大的复习内容分散到日常来进行,将课堂上的集中复习与课后的日常复习相结合。其次,立足于学生的困难,与学生一起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复习的“方法结构”。最后,在复习内容的难易设置、达成要求上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再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
由于改进了复习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复习的效能,几年下来,孩子们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我校这两年的期末测试中,我们班成绩均名列全年级第一,而且五年级比四年级时领先更为突出。
下面我就结合我班实际,提出几条有关复习课的策略与建议。
一、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建议
(一)比赛背诵,树立自信
一学期下来,细细盘点整册书,会发现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需要背诵。如果在课堂上进行,首先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且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背熟。其实我们可以采用“课后赛背”的方式:师生先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归纳出来,然后根据语句长短、难易程度,给予背诵内容相应的分值,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擂台赛,得分最高组为擂主。“学优生”为了小组荣誉,会更积极背诵,“学困生”或出于小组荣誉或其他组员的压力,当然不会也没有机会偷懒。另外在教室设置个人荣誉的区域,每周评选“背诵小能手”,人选在擂主小组中产生,当选条件则是本周组内背诵累积分值最高者。为孩子搭建了自信与成功的舞台,大家都有尝试成功滋味的机会,使学生变“老师要我背诵”为“我为自己背诵”。这样,学生不再感到背诵是负担,也就有了背诵的决心与动力,背诵的效果自然不会差。
(二)读写结合,巩固字词
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复习时积累足够的字词就显得非常关键。首先“主动发现”是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词的好方法,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生字,指导他们手、眼、脑等多感官并用,认清字的结构,记清每一笔画的位置、顺序。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写的字进行评价,看看是否写得正确、整洁。但要想达到对字词的巩固,加深对字形的识记的目的,还得落实在写上面,因此课后的字词的书写训练当然就必不可少了。说到这儿,刚工作那会儿我在这方面可走了不少弯路。简单地认为书写训练就是让学生多写,每天五遍八遍地写,总能起到巩固加深的作用吧。可听写时正确率总是不高,难道是写的遍数不够,那就改成十遍十遍地写,这一改正确率没提上去不说,字迹还越写越潦草。直到三年前我受到托尔斯泰曾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以及加纳的曾说:“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的启发后,尝试着制定了新的“更自主”的书写训练的方式,并经全班学生举手通过。刚实行一周,听写时正确率“噌噌”地上去了。具体要求是:每个单元的字词,只要你在听写的时候能保证正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五及以上,书写作业可以不做;如果你对百分之九十五的正确率没有把握,可以写一遍或者两三遍,也可以写平时自己容易出错的字词,遍数自己定;如果明知自己有很多字词不会写,仍然偷懒则要自觉接受“懲罚”。在小学生对于书写这件单调且反复的活动没有兴趣和耐力的时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书写方式,获得平等、愉快、成功的心理体验,学生自主参与及完成的程度会大大提高。
二、对阅读理解的复习建议
在对阅读理解题的检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等等。出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最终提升语文素养这个大目标的考虑, 我将阅读理解作为除了基础知识以外的另一个复习的重难点。而我在复习中采用如下几种方式突破这个重难点:
(一)自主阅读,出考题
我事先选择好供阅读用的文章,类型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参观游记等,也可以将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材料。学生阅读完后再同学间相互出题:如画出相关词句、给短文加题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概括文章内容、谈谈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等。在对方回答不准确或不完整时,提问者适时更正与补充。这样做看似只针对被提问的一方进行训练,可提问者如没有充足的准备又怎样能出考题,还要对答案做更正与补充呢?所以是对双方在理解词句、总结主要内容和掌握表达方法等方面的能力都进行了训练。
(二)根据学情,做拓展
在阅读理解的复习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首先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段落作为阅读材料,就阅读训练的基本要求对全班对必须完成的常规联系。然后再提出一些能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题,针对“学优生”进行拓展练习,在这个部分对于“学困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而“学优生”的发言也能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他们的理解方法以及思维方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学生,促进群体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复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今,我们所理解的复习课:首先,教师通过复习课的教学,能更好地了解学情,及时查漏补缺,因材施教,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语文能力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其次,学生通过丰富的复习情景,唤起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回忆,加深对已学过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知识,使语文成为自己思维、表达的工具。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复习课的课堂,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整体给人感受枯燥、沉闷、乏味,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复习往往成了老师的“一言堂”,纵然讲到口干舌燥,也丝毫引不起学生的共鸣。最终不少老师为了确保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妥协”,选择不厌其烦地“满堂灌”,复习课的低效可想而知。以前我和很多老师一样,每遇复习,觉得众多的字词句段似乎都是重点,必将整册书中涉及的知识点一一罗列,希望通过默写、做练习题来让学生的基础知识更扎实。可是往往时间紧、任务重,练习还没批阅,下一堂复习课已经接踵而至了。周而复始,“面面俱到”式的分类复习,逐一练习,不但令师生疲惫不堪而且并不能带来好的效果。其实,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我们对复习课的目标定位不准确:复习一定要在课堂上集中进行,复习的内容也要个个过关。殊不知这样做不但费时费力,而且阻碍了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最后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来不及吃”。
这几年,我为了解决复习课堂上出现的这种种问题,让复习具有实效性。在复习的方式上做了很大调整。首先,将期末庞大的复习内容分散到日常来进行,将课堂上的集中复习与课后的日常复习相结合。其次,立足于学生的困难,与学生一起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复习的“方法结构”。最后,在复习内容的难易设置、达成要求上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再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
由于改进了复习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复习的效能,几年下来,孩子们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我校这两年的期末测试中,我们班成绩均名列全年级第一,而且五年级比四年级时领先更为突出。
下面我就结合我班实际,提出几条有关复习课的策略与建议。
一、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建议
(一)比赛背诵,树立自信
一学期下来,细细盘点整册书,会发现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需要背诵。如果在课堂上进行,首先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且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背熟。其实我们可以采用“课后赛背”的方式:师生先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归纳出来,然后根据语句长短、难易程度,给予背诵内容相应的分值,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擂台赛,得分最高组为擂主。“学优生”为了小组荣誉,会更积极背诵,“学困生”或出于小组荣誉或其他组员的压力,当然不会也没有机会偷懒。另外在教室设置个人荣誉的区域,每周评选“背诵小能手”,人选在擂主小组中产生,当选条件则是本周组内背诵累积分值最高者。为孩子搭建了自信与成功的舞台,大家都有尝试成功滋味的机会,使学生变“老师要我背诵”为“我为自己背诵”。这样,学生不再感到背诵是负担,也就有了背诵的决心与动力,背诵的效果自然不会差。
(二)读写结合,巩固字词
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复习时积累足够的字词就显得非常关键。首先“主动发现”是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词的好方法,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生字,指导他们手、眼、脑等多感官并用,认清字的结构,记清每一笔画的位置、顺序。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写的字进行评价,看看是否写得正确、整洁。但要想达到对字词的巩固,加深对字形的识记的目的,还得落实在写上面,因此课后的字词的书写训练当然就必不可少了。说到这儿,刚工作那会儿我在这方面可走了不少弯路。简单地认为书写训练就是让学生多写,每天五遍八遍地写,总能起到巩固加深的作用吧。可听写时正确率总是不高,难道是写的遍数不够,那就改成十遍十遍地写,这一改正确率没提上去不说,字迹还越写越潦草。直到三年前我受到托尔斯泰曾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以及加纳的曾说:“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的启发后,尝试着制定了新的“更自主”的书写训练的方式,并经全班学生举手通过。刚实行一周,听写时正确率“噌噌”地上去了。具体要求是:每个单元的字词,只要你在听写的时候能保证正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五及以上,书写作业可以不做;如果你对百分之九十五的正确率没有把握,可以写一遍或者两三遍,也可以写平时自己容易出错的字词,遍数自己定;如果明知自己有很多字词不会写,仍然偷懒则要自觉接受“懲罚”。在小学生对于书写这件单调且反复的活动没有兴趣和耐力的时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书写方式,获得平等、愉快、成功的心理体验,学生自主参与及完成的程度会大大提高。
二、对阅读理解的复习建议
在对阅读理解题的检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等等。出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最终提升语文素养这个大目标的考虑, 我将阅读理解作为除了基础知识以外的另一个复习的重难点。而我在复习中采用如下几种方式突破这个重难点:
(一)自主阅读,出考题
我事先选择好供阅读用的文章,类型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参观游记等,也可以将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材料。学生阅读完后再同学间相互出题:如画出相关词句、给短文加题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概括文章内容、谈谈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等。在对方回答不准确或不完整时,提问者适时更正与补充。这样做看似只针对被提问的一方进行训练,可提问者如没有充足的准备又怎样能出考题,还要对答案做更正与补充呢?所以是对双方在理解词句、总结主要内容和掌握表达方法等方面的能力都进行了训练。
(二)根据学情,做拓展
在阅读理解的复习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首先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段落作为阅读材料,就阅读训练的基本要求对全班对必须完成的常规联系。然后再提出一些能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题,针对“学优生”进行拓展练习,在这个部分对于“学困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而“学优生”的发言也能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他们的理解方法以及思维方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学生,促进群体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