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study,CBS)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的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通过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调动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该文重点阐述了我校心内科临床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包括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以及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效果,结果显示案例教学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医生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心内科 临床实践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b)-0136-02
The application of case-based study in the course of cardiology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Li Keyan,Zhang Yingji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Liaoning Medical College,Jinzhou Liaoning,121000,China)
Abstract:Case-based study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that tak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Through analyzing the clinical case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an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clinical practice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to improve the students”clinical skills,and to 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teachers”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BS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cardiology subject,includ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effect of implementing.The teach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CBS method inspiring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level of teacher.CBS method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qualified doctors.
key Words:Case-based study;Clinical teaching;Cardiology;Teaching quality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study, CBS)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医学临床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大医学院校师生的普遍认可。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重点内容的不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解决临床教学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技能,同时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传统教学法(traditional mode of teaching)以教师为主体,教学过程单一,主要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将高校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了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中,并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1-2]。心内科,作为内科教研室中独立的一门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急诊、急救经验。我院心内科每年承担着本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包括留学生的教学任务,近年来通过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心内科实践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典型案例,课堂上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够从该案例的临床表现出发,结合辅助检查,通过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对该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案例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预后等。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高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最终通过教师的引导,对该病例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这种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案例有整体性的认识,并且能够在工作中解决临床实际问题[3]。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病例教学方法的采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同学之间先进行讨论,学生再同老师讨论,学生能正确的看待别人的观点并客观的评价自己的表现,通过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医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同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并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病例分析讨论,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的进入临床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发表个人的观点,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1 课前准备,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问题,在心内科案例法教学中,必须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保证病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共性。每个案例都代表着一个理论教学重点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包含足够的知识信息。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可将病例分为简单病例和复杂病例,简单病例只包含一个或一组典型临床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复杂病例包含几个症状或不典型临床表现,需认真分析才能与相关疾病鉴别。每次课前,将病例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病例提供的资料及教师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教科书和参考书,并拟定发言稿。
2.2 课堂组织,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带教过程中,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进行的互动式讨论教学。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先进行案例的陈述,包括病史、体征和临床检查,然后进行学生为主体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一名学生重点陈述案例的诊疗过程,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本小组的其他同学可辅助陈述,该组同学陈述过程中,其他组同学可提问并讨论,该过程中,教师可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教师也可对学生提出问题。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陈述,进行适当的知识展开、推理和逻辑分析,包括该案例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案,重点讲解本次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并介绍该方向的新进展,最终使学生对疾病从模糊的感性认识达到准确的理性认识,逐渐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临床能力的提高达到质的飞跃。
2.3 课后分析,案例评价
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需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病例分析作业,内容包括:病例的书写,诊断、鉴别诊断的讨论,诊治过程的心得体会,及对患者预后的随访。作业的安排,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本次课的知识点,增强学生对临床问题的理解及解决能力,而且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的分析,教师应对本次课程所选择的病例,具有整体的重新认识,分析该病例是否在本次课程中充分地反应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课程的安排是否具有一定的弊端,下次课程是否需要改进。
3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3.1 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
医学生的最终人生目标是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治病救人,医学生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在课堂上学生便以医生的身份参与到临床病例的诊疗过程中,在模拟的诊疗过程中,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医学生的职业责任心和荣誉感带入到了早期的医学教育中,这样,当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作为一名真正的医生时,面对错综复杂的临床病例,能够做到不慌不乱,有条不紊的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治。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使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到了一起,病例的分析为学生将来的临床实践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3.2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传统教学法教师只要备好课,课堂上能够讲解清楚即可,而案例教学法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病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从全局上控制好本次讨论的重点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分析要做到及时的点评,而且课堂上教师需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涉及该案例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本次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而且要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实践证明,采用病例教学法,可以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并且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总之,在心内科临床实践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这将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868.
[2] 来利红,樊冬梅,李转珍,等.病例教学法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2011,49(14):100-102.
[3] 苏润泽,门九章,李晓芳,等.浅析病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6):59-60.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心内科 临床实践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b)-0136-02
The application of case-based study in the course of cardiology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Li Keyan,Zhang Yingji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Liaoning Medical College,Jinzhou Liaoning,121000,China)
Abstract:Case-based study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that tak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Through analyzing the clinical case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an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clinical practice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to improve the students”clinical skills,and to 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teachers”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BS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cardiology subject,includ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effect of implementing.The teach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CBS method inspiring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level of teacher.CBS method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qualified doctors.
key Words:Case-based study;Clinical teaching;Cardiology;Teaching quality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study, CBS)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医学临床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大医学院校师生的普遍认可。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重点内容的不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解决临床教学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技能,同时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传统教学法(traditional mode of teaching)以教师为主体,教学过程单一,主要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将高校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了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中,并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1-2]。心内科,作为内科教研室中独立的一门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急诊、急救经验。我院心内科每年承担着本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包括留学生的教学任务,近年来通过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心内科实践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典型案例,课堂上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够从该案例的临床表现出发,结合辅助检查,通过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对该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案例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并发症、预后等。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高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最终通过教师的引导,对该病例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这种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案例有整体性的认识,并且能够在工作中解决临床实际问题[3]。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病例教学方法的采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同学之间先进行讨论,学生再同老师讨论,学生能正确的看待别人的观点并客观的评价自己的表现,通过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医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同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并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病例分析讨论,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的进入临床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发表个人的观点,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1 课前准备,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问题,在心内科案例法教学中,必须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保证病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共性。每个案例都代表着一个理论教学重点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包含足够的知识信息。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可将病例分为简单病例和复杂病例,简单病例只包含一个或一组典型临床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复杂病例包含几个症状或不典型临床表现,需认真分析才能与相关疾病鉴别。每次课前,将病例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病例提供的资料及教师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教科书和参考书,并拟定发言稿。
2.2 课堂组织,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带教过程中,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进行的互动式讨论教学。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先进行案例的陈述,包括病史、体征和临床检查,然后进行学生为主体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一名学生重点陈述案例的诊疗过程,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本小组的其他同学可辅助陈述,该组同学陈述过程中,其他组同学可提问并讨论,该过程中,教师可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教师也可对学生提出问题。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陈述,进行适当的知识展开、推理和逻辑分析,包括该案例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案,重点讲解本次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并介绍该方向的新进展,最终使学生对疾病从模糊的感性认识达到准确的理性认识,逐渐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临床能力的提高达到质的飞跃。
2.3 课后分析,案例评价
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需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病例分析作业,内容包括:病例的书写,诊断、鉴别诊断的讨论,诊治过程的心得体会,及对患者预后的随访。作业的安排,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本次课的知识点,增强学生对临床问题的理解及解决能力,而且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的分析,教师应对本次课程所选择的病例,具有整体的重新认识,分析该病例是否在本次课程中充分地反应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课程的安排是否具有一定的弊端,下次课程是否需要改进。
3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3.1 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
医学生的最终人生目标是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治病救人,医学生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在课堂上学生便以医生的身份参与到临床病例的诊疗过程中,在模拟的诊疗过程中,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医学生的职业责任心和荣誉感带入到了早期的医学教育中,这样,当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作为一名真正的医生时,面对错综复杂的临床病例,能够做到不慌不乱,有条不紊的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治。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使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到了一起,病例的分析为学生将来的临床实践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3.2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传统教学法教师只要备好课,课堂上能够讲解清楚即可,而案例教学法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病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从全局上控制好本次讨论的重点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分析要做到及时的点评,而且课堂上教师需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涉及该案例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本次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而且要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实践证明,采用病例教学法,可以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并且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总之,在心内科临床实践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这将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868.
[2] 来利红,樊冬梅,李转珍,等.病例教学法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2011,49(14):100-102.
[3] 苏润泽,门九章,李晓芳,等.浅析病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