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柔直并网系统调频控制综述

来源 :高电压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d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海风电场因其风资源丰富而受到广泛关注,柔直并网是实现大规模远海风电场并网的有效措施.随着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电力系统面临的频率稳定问题逐渐凸显,海上风电柔直并网系统进行主动频率支撑是缓解频率稳定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针对海上风电柔直并网系统参与调频控制进行综述,从海上风电场、柔性直流系统及二者协调控制等3个层面对现有频率支撑控制策略进行阐述,分析了不同层面控制策略的原理、优缺点和发展趋势等,指出海上风电柔直并网系统参与主动频率支撑应协调海上风电场和柔性直流系统,最大化发挥二者调频能力;进一步分析了海上风电柔直并网系统参与频率调节在充分利用系统调频能力、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方面面临的挑战,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对海上风电柔直并网系统参与陆上交流系统调频控制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旧桥修建时受当时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往往会选择在河道较为束窄地带建桥.城区旧桥原址或移址重建新桥时,有意无意中按现状已严重束窄的河宽确定新桥设计方案.这可能为今后河道健康发展带来新的障碍.为保证河道行洪畅通,并为今后受影响河道两岸水利发展留有余地,防洪评价技术审查时应根据上下游、左右岸现状及规划情况,结合河床演变趋势,并注意桥梁跨度的设置及其与两岸搭接关系,要求相关单位优化设计,完善防洪评价报告.工程案例表明,把握住这些要点,并协调好各方关系,可为河道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模袋砂作为堤坝结构或围堰结构,在实际工程过程中存在受剪切破坏,导致该层模袋砂失效,围堰局部发生变形的问题.该文针对实际应用过程中围堰整体的稳定性问题,提出模袋砂冲剪强度的室内实验评价方法,试验内容主要包括即在室内反力架下方放置一个装有94%以上密实度的砂加固钢箱,上面放置一个按照标准方法加工制作的100 cm×100 cm×25 cm的模袋砂袋(填充度为80%),在反力架的上部采用推进装置对模袋砂袋施加压力,直至模袋砂袋破坏,读取测试的最大力值,最终可以得出模袋砂的冲剪强度.模袋砂的冲剪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冲
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在地形测量中由于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数据生产周期短、精度高、受天气影响小等特点,目前在河道堤防测量中已有应用.为了获得河道堤防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该文提出采用垂起固定翼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系统对河道堤防进行测量,通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点云数据的平面精度、高程精度和DEM精度,并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质量成果分析,结果表明成果精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为后续垂起固定翼搭载激光雷达在河道堤防测量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为确保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需研究分析盾构工作井深基坑的变形规律.通过FLAC3D软件对项目基坑进行数值模拟,从围护结构的深层水平位移和基坑内外的竖向位移进行结果分析,小尺寸深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受力以压应力为主,拉应力和剪应力十分微小,第4、5、6次开挖地连墙的深层水平位移增速较快,应注意;水平支撑可以有效减少地连墙的水平位移;基坑沉降范围主要为距基坑2.5~10.0 m范围内,最大沉降值出现在第7次开挖过程中;土质条件对地连墙的深层水平位移和基坑底部隆起有重要影响,隆起最大值位于地质条件较差的第4次、第5次
通过分析5G不同技术成熟度和业务成熟度的产品特征,重点分析5G不同阶段的商业模式,研究5G时代通信运营商个人收费模式和行业收费模式.
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无线网络的升级,对本地传送网承载网络的基础资源,尤其是光缆的纤芯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无源波分技术的应用,解决了5G前传不同场景中的组网难题.介绍了单纤双向光模块、无源波分的技术原理及场景应用,分析无源波分设备在纤芯不足和站点需要扩容的场景下的应用.
受结构面的控制,横观各向同性的现象在岩体工程中十分常见,其对于岩体的强度性质以及破坏行为有较为重要的影响.目前,对于岩体的强度估算,一般采用Hoek-Brown强度准则,但传统的Hoek-Brown准则缺乏对岩体横观各向同性性质的较为清晰的描述.为此,该文通过引入岩石体积节理比Jv,节理断续度Jc,岩体摩擦比系数Jf,节理平直度Js和节理弱化乘子γ5项指标,对Hoek-Brown强度准则进行了修正,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能较好地预测横观各向同性岩体的强度,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河流流量监测是水文测验任务的重要内容,然而之江站由于往返的潮流、较宽的河流断面,常用的固定ADCP、雷达等自动测流系统难以取得好的测验效果.近年随着各种流量在线监测技术逐步成熟,为了实现之江水文站的流量测验的自动化及智能化,站点在2019年引入一套先进的浮标式流量在线监测系统,获取较好的投放及应用成果,并进一步总结探讨此类断面的流量自动测验推广应用经验.
针对海量接入采用随机接入所造成的网络拥塞和业务过载,从而导致用户接入时延增大、分组数据包丢失等问题,研究提升5G场景下面向巨连接的无线接入能力.首先,通过汇聚数据设备的通信接入机制降低机器通信设备的碰撞次数以缓解基站接入拥塞;然后,以最小化MTC设备总的平均接入时延为优化目标,采用强化学习的方法实现最优接入基站的选择,形成机器通信设备接入基站过程的动态优化.
探究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以1+X证书制度为抓手,根据X证书进行课证融通,以产教合作企业实践项目为载体,构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证书分流+项目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以1+X证书制度为抓手,通过社会评价组织、高校、产教合作企业三方协作,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