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农村中学生物课程资源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am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师,应尽可能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多去发现,多利用对生物教学有利的各种因子,为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找路子,造条件。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生物课程资源对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应该说在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素材和重要资源,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结合学校实际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但农村中学在现有的教学设备、图书馆建设、信息技术装备、教仪教具的更新、生物园建设等各方面的教学资源相对来说还不完善,甚至还很落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工作的实施。面对现实老师要有清醒的认识,思维上不要局限于教材、几种教仪教具、几个课件上,而是要结合地区、学校、学生的实际,认真去挖掘有利于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各种因素,挖掘农村中学特有的课程资源。因此,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生物教师来说,要充分认识生物课程资源对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指导我们积极去探知,利用农村中蕴藏着的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从而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需求。
  二、教师要善于挖掘农村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为服务教学
  课前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初中生物实验中涉及的材料较多是动、植物的材料,农村中学的学生采集起来较为容易,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动物中的鼠妇、青蛙、蚯蚓、蝗虫等材料,学生很容易就可得到,教师要充分用好这些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还有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把采集来的较完整的生物实体制作成动物、植物标本,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样做可让学生更进一步接触生物实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课本知识的巩固,还培养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浓厚兴趣。
  积极开展适于农村学生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制作标本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善于用好这些无形的课程资源,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我校开展的“生物实践探究活动”课题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周围的农户在种植、饲养等生产情况,从中了解一些种植、饲养的知识;结合本地区稀土资源丰富,但开采不合理,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我们组织学生对开采地进行实地调查、对开采地周围的群众进行访问,取回土样、水样进行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对比试验、向相关部门采集数据,最后形成调查报告,把活动情况向全体师生进行展示;开展的《农村小河圳水质污染状况调查》、《五指石森林生态调查》等活动的开展在全体师生中造成了良好的影响,使广大师生深刻认识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这些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对农村学生来说一些动、植物的活体很容易取得,我们根据这个有利条件,经常开展制作动、植物标本比赛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非常有效,特别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挖掘农村家庭中的生物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
  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才能显示其魅力所在,由于农村学生经常参加家庭中的生产劳动,对生产中的一些现象比较了解。如:谈到“缩手反射”时,学生就会很快回答:补衣服时不小心触碰到针尖就会马上缩手;谈到“烧苗”现象发生的原因时,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是因为施肥太多,但内在原因却说不准。此时,教师要把握好这些机会,讲解其中原因,学生带着一种求知欲望去学习,这样掌握知识就容易多了。
  在讲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因素时,结合学生自己家中种下的油菜因多日雨天造成出苗率大降;水稻育苗加盖透明薄膜等现象,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只要老师结合这些现象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就很快、很自然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再如:我们客家地区有一种传统酿制娘酒的工艺,这种酿酒工艺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老师可引导学生去观察、询问整个酿制流程,引导学生结合酵母菌的知识去思考、这样学生对发酵方面的知识就会有更深的巩固和理解。在农村家庭的生产、劳动中还有很多事例与生物课程教学中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只要老师多去发现,多去利用这些课程资源,从而来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渠道。
  责任编辑邱丽
其他文献
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堂教学中,篇幅长的文章容量大,教学耗时长效果低的困境由来已久。教师往往花上几个课时细致讲解,再练习巩固,费时多效果也不明显。课下,教师更要花上几倍的时间精心准备,一边精心备课,一边赶进度抢课时,而同一篇文章学生学得越久,也学得烦躁,再回头一看,要点一堆,重点难点也是遍布各处,重点太多易忘记,考查检测,难度太大不会做。久而久之,越是长篇的文章,部分学生越
“说数学”指的是个体用相当灵活的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思想,以及数学学习的情感体会等数学学习活动。“说数学”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在学生分歧处“说数学”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
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地方性的基础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适切的教学内容,为构建地方性特色化美术教学提供了便利,为农村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一、变小教材为大教材,开发农村美术教材资源  我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美术教师已经意识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也提出了把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变小教材为大教材,开发教材
在如今这个发达的网络时代,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感受最深的是现在的中学生,爱读书的越来越少,把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上网浏览、游戏上面的人越来越多。没有课外读书时间的保证下,学生读书质量整体下降,读书习惯越来越差,从而导致写作能力的降低。45分钟的语文课堂就要挑起了“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能联系文化
俗话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当学生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进取还是逃避,是创造还是束缚,这一切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素养、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二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赏识教育的巨大魅力,它能使听话的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它能使胆小的学生变得勇敢,能面对困难;它能使一向优秀的学生学会面对挫
广州市黄埔区下沙小学  “偏爱后进生、特殊学生”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我希望以我的爱温暖他们的心。从教十多年来我从未质疑过这一做法,直到遇到小林……  小林是我新接班级里的一个特殊学生,当我第一次踏入五(1)班的课室时,小林马上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她太特别了。她又瘦又黑,顶着杂草般的头发,穿着一身满是污迹的衣服,一直低着头蜷缩地坐在课室的一个角落。轮到她作自我介绍时,她一声不吭。旁边的几个男孩子七嘴八
【案例背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纪律、品德等方面的综合提升,我班实行了综合表现量化评比,其中包含各科的测验成绩。同学们高度重视,你追我赶,竞争激烈。  又盼来了一次语文测验!又是一次加分的好机会!这回,成绩一出,发现高分的同学史无前例的多,很多平时成绩平平的同学选择题也拿了满分!小伙伴们纷纷在议论着成绩的真真假假……不久,“选择题答案泄露并在班内流传”的消息传到了我的耳边……  我很是失望——不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