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记忆(外一章)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th5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小学的时候,我家还在农村。学校在村子中间,两排土房,是我们的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学校,却给我留的回忆最多了。
  秋天的时候,我们便四处去田地里刨豆茬,就是黄豆收割后留下的部分和根。那时学校没有暖气,每个教室都烧炉子,要求每个学生要上交四土篮子豆茬,或者包米瓤子。于是我们便拿上四股叉或者二齿子满地挖豆茬,这是很有乐趣的。收割后的大地显得异常空旷,秋高气爽,我们常常是边玩边干活。那时两个姐姐也上学,所以我们的任务多。豆茬这东西不出数,挖了几土篮子回去晒干后剩下便不到一半,所以要尽可能多准备。
  豆茬交齐后,在教室后面整整齐齐地码成一垛。冬天的时候,炉子便垒起来了,用砖。那时班上的男生轮流负责点炉子,每天的一大早就要来到教室,把炉子点着烧旺。有许多同学不会点炉子,这也是需要许多技巧的,把炉子弄得半死不活的,后来便不得不让父母跟来帮忙。铁皮做炉筒子在教室里拐了个弯儿,从窗户上面的墙上穿出去,以便排烟。炉子这东西就是烧得旺的时候极热,火一停便凉下来,而且教室里不保温,所以我们还是常常感到冷。坐在炉子周围的同学会好些,虽然火小,可是还能感觉出暖和来。于是大家抗议,后来老师决定每天串一次座位,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靠近炉子。课间时我们常常会在豆茬堆里捡到一些黄豆粒儿,于是放在铁炉盖上烙着,一会儿便熟了,也不顾烫嘴就大嚼,觉得比家里的炒黄豆都好吃。
  有一天轮到我点炉子,当我早早地赶到学校,一进教室就懵了。只见窗户开着,炉筒子却无影无踪。那天我们挨了一上午的冻,下午时才重新买来炉筒子安上。由于豆茬有限,所以烧炉子时就要节省,导致教室里常常很冷,感觉脚冻得特别厉害。有时老师会停止讲课,让我们跺跺脚暖和暖和。于是教室里便一片“扑腾扑腾”的跺脚声。
  那时有个教地理的老师,他在上课时特别喜欢捅炉子。讲着讲着,便走到教室中间的炉子旁,拿起炉钩子钩开炉盖,在里面搅动几下。有时我们中午自己带饭,便把铁饭盒放在炉盖上热着,他便把饭盒盖打开看大家都带了什么。一次一个同学带了些羊骨头,他还用手拿了一块啃起来。班上有个同学特别调皮,因此没少挨地理老师的批评,甚至罚站、拿教鞭打手。有一天上地理课时,恰好这个同学挨着炉子,他知道老师喜欢捅炉子,便把铁炉钩子放在了炉盖上。果然,过了一会儿,老师走到炉子那儿,习惯性地拿起了炉钩子,只听他大叫一声,把炉钩子扔在地上,手上烫起了好几个水泡。他怒气冲冲地问:“谁干的?”用眼睛瞪着坐在炉子附近的几个同学。我们都强忍着笑,终于,那个同学笑出声来,这下便暴露了自己,老师一把将他从座位上拎起来,连打了好几拳,可他还是“哈哈”地笑着,把老师气得脸都白了。
  还有一次,教导主任给我们上自然课,他也时不时地捅炉子。那天上课时,有一段时间让我们自己看书,他便又踱到炉子那儿捅起来,捅得屋里全是炉灰和烟。他转身往讲台上走时,旁边的一个男生站起来,拿起了炉钩子悄悄地在主任脑后做了一个打的姿势。我们刚想笑,却不料主任这时刚好一回头。这个男生强挤笑容,一边后退一边说:“我想捅捅炉子!”却一时紧张,退得太快,一下子坐在炉盖上,顿时屁股便冒了烟。他的外裤和里面的棉裤都烙煳了,而且还有火星。他忙跑到门外,一屁股坐在雪地上蹭了几下才回到教室。屁股上露着烧焦的棉花,他还笑着说:“屁股没烙坏!”我们全大笑。
  那些日子已淡如轻烟,而二十多年的时光,那如烟的往事却一直在心里挥之不去。在这样一个零下36度的夜里,那些旧日时光又都涌上心头。那时上学是寒冷的,而留给我的记忆却是如此地温暖,让我在这个寒夜里,心里暖暖地有了感动。
  
  照 相
  
  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便都不愿意留下相片了,因为值得记录的最美的年华已经消逝。
  小时候家在农村,照一次相很不方便。所以相片就显得格外珍贵,虽然那时的相片都是黑白的,可是每家都有一个相镜子,就是把墙上挂的大镜子上的银漆擦去,把相片粘在一大张白纸上,然后用擦去银漆的镜玻璃盖上,镶到镜框里。
  那时去别人家最先看的就是相镜子,那些相片大小不一,千姿百态。在看相片时,主人会在一旁不停地讲解,这张是哪一年在哪儿照的,颇有自豪之感。现在想来,那时相片上的人很做作,不是笑得太假就是紧张得过了头,甚至有一些很夸张的动作。而那时看时却是满心的羡慕,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不自然的。
  后来有人背着相机走村串户地给人照相,我才有了第一张自己有记忆的相片。在那之前,在我百天和两岁多的时候曾照过两次相,可是自己当时毫无记忆,而且相片中又胖又憨的那个小孩怎么看怎么不像自己,于是不喜欢。记得那次照相大约是在8岁,就站在自家的院子里,站在那儿还没弄出什么感觉,照相的师傅说好了,才心里一惊,这么快就完事了吗?相片洗出来后,大家全笑,当时我那种表情好像是想笑,却突然又把笑收了回去,于是出现了一种像是要哭的神情,而且在我身后的土墙上,很明显地有着一小堆鸡粪,在我身后的左边,还露出半个猪头来,真不知它那时怎么那样凑巧露了一鼻子。就是这样一张相片,还被亲戚要去了好几张,后来去亲戚家串门,发现我的相片堂而皇之地上了相镜子。
  10岁那年又照了一个全家福,相片中的我依然不好看,一副傻愣愣的样子。照得最好的当属爷爷,慈祥地笑着,和平时一模一样。照得最美的是两个姐姐,笑得花枝招展的。父亲是一副严肃的样子,母亲则心不在焉地望着别处。
  奶奶去世得早,那时我才4岁,对她所有的印象便来自她仅存的一张相片。从相片中可以看出,奶奶年轻时应该是极漂亮的一个女人。后来,爸爸把奶奶的那张相片拿去城里的照相馆翻拍放大,效果还真的很好,亲戚家每家分了一张,留作纪念。
  最难看的一张相片是办第一张身分证时照的,是那种现拍现出的。相片中的我黑糊糊的,像刚从煤堆里爬出来,而且忘了梳头,有一簇头发很倔强地站着。那张身分证我一直没用过,也没给别人看过。直到第二张身分证,上面的相片才好些,虽然表情也是“苦大仇深”,不过肤色总算恢复正常了。
  我有一张相片是被迫照的。那是我们小学毕业的全班合影,当时我是极不愿意的。因为就在前一天的夜里,我睡觉时被蚊子叮了左眼皮。眼皮肿得很厉害,几乎睁不开眼睛。合影的时候我极不情愿地参加,而且站在了最后一排。可相片发到手后,我还是一眼看到了自己肿着的左眼,而右眼却瞪得溜圆,真是惨不忍睹。
  我觉得自己照得最自然最好的一张相片,却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照的。那是大舅家老哥结婚,当时我们一群孩子极兴奋,左蹿右跳的。老嫂是我们村儿的,平时都极熟悉。在新娘子坐福的时候,我也凑到了炕边儿,瞪大眼睛看她。老嫂便和我有说有笑的,她一笑起来有一对儿美丽的虎牙,我便说:“以前没发现你的虎牙这么好看啊!”于是老嫂笑,我也跟着笑。就是这一个瞬间被拍了下来,我很喜欢这张相片,把它放在我家相镜子最显眼的位置上。
  现在是越来越不愿意照相了,没有了小时候那种新奇与渴望。虽然自己也有数码相机,却极少给自己照张相。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便都不愿意留下相片了,因为值得记录的最美的年华已经消逝。前些日子为了更换自己主页上的相片,不得不拍了几张。相片上的我,已经能看出沧桑来了。我把相片传给堂弟看,他在外地上大学,我们已有好几年没见面了。他惊呼:“大哥,你可老多了啊,比我爸瞅着都老!”忽然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世事的艰难真的会使每个人都满面风尘啊!于是终于确信,那些美丽的年华真的是一去不返了。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是人才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两个必经教育阶段,但由于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种种不同,往往会使很多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感到种种不适应,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问题近年来也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笔者从一个由高中向大学转型失败的典型案例着手,对高中、大学的教育衔接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揭示两阶段的教育断层现象,强调加强高中与大学沟通和对话的必要性。  [关键
内容  [作者简介]窦海元(1990),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教育史。[摘要]《拜杜法案》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由联邦资助的科研成果的归属权,根据乔纳森·科爾所倡导的研究型大学核心价值观,重新审视《拜杜法案》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理念带来的影响,分析该法案对美国研究型大学产生的激励效果及对大学核心价值观造成的冲击,针对该法案带来的不良影响,总结
接到她的电话,他简直欣喜若狂。尽管是一个求助的电话,她的语气却依然是淡淡的,是她一贯的冷漠和高傲。她说她在深圳,因为出了点意外,急需要一些钱。如果方便,能不能先借她一些?一个月就还……  只不过两分钟的时间,他握着话筒的手,已经微微汗湿,脸颊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甚至没有听清楚她具体都说了什么,只知道,她需要钱,而自己,是惟一能帮助她的人。  他爱她,很多年了。那时候她是学校的校花,清爽的方格蓝
1     兰尼放下手里的报纸,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抬屁股想与亲爱的沙发告别,突然想起了今天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大家都在谈论网络上的一个为单身男女穿针引线的公司。他们的广告是:一百万女人在等你。兰尼心里想只要有一个就行,一百万女人怎么对付得了啊?不过,这个广告对兰尼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他离婚3年了,至今还单身一人。一百万,总能从中间选一个吧,有时间得上网看看。  兰尼的中国朋友们从来都不喊他的英文
“人体永生”将成现实?  在科学方面,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产生以下影响。  整合和创生生物学:16世纪以来,生物学发展的基本轨迹是整体——器官(系统)——细胞——分子,这条研究之路已快走到尽头。目前,我们正在揭开人体全部遗传信息。如果把这些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组装起来,能否“制造一个生命”?生物体与机器的多种组合,能否创造新的生命形式和新的物种?  思维和神经生物学:我们的知识都是思维的产物,但思维
海,是比陆地更广阔的世界,是人类一直探寻的另一个未知世界。  多样的海洋生物是海洋生态的建立者,就目前我们现知海洋动物就有近20万种,它们形态多样,包括微观的单细胞原生动物,高等哺乳动物——蓝鲸等;分布广泛,从赤道到两极海域,从海面到海底深处,从海岸到超深渊的海沟底,都有其代表。海洋动物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動物3类。鱼类、龟类、贝类以及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和谐而多样的海洋世界
一  大学时,有一年秋天和几个同学结伙到乡下采风。我们在一个风光很美的偏远山村落脚,租住在一户农民闲置的房子里。一位同学偶然发现,房子里没有自来水,但主人在房子里放了一个大水缸,水缸里装着满满一缸水,上面漂着一个葫芦做的水瓢。  房主交待好所有的事,临走时又告诉我们,院子里有水井,水如果用没了,可以到院子里压水。  接下来的两天,大家用水便到水缸里舀水,直到第三天水缸见了底,大家才想起压水的事。我
两伙人在拔河。裁判员一声哨响,立刻烟尘四起,喊声震天。红方黑方各把一头,都使出了吃奶的劲。绳标一会儿移向红方,一会又挪到黑方,围观的人发出阵阵惊呼!对阵的人都使劲后仰,有的甚至已经躺倒在地上,还有的人把鞋子都踩脱了,但他们仍在拼命地发力、呐喊!双方势均力敌,一直僵持了将近5分钟,绳标猛地移向红方!比赛结束,红方胜利了!  主持人让胜方队长谈一下比赛的感受,那个人气喘吁吁地说道:“告诉你实话,我以为
那一年我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整天东游西荡惹是生非。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林非的,他大我4岁,打起架来比我还狠,手下有几员大将,个个是玩儿命的主儿。我们是不打不相识,当时我被他们打趴下之后,林非说:“兄弟,我看你身手还可以,跟我们一起混吧!”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就这样我们6个以林非为首,专门替人打仗,也总有人出钱雇我们援手,那种生活既刺激又新奇。时间长了,林非说这样挣不到几个钱,而且容易犯事,说
段程程读研一,学了人文社会学,一个无比高深却在现实中找不到正经对口单位的专业。老师夏是一位大仙,经常是开出书目,便人间蒸发,上了课便说,你们讨论一下上周我开出的书目吧,要充分热烈,段程程你负责把课堂讨论记录交我,便闪人了。同学们便学着老师的样子,说,段程程你负责编写一份读书目录讨论纲要,要真诚深刻,我们也先闪人。教室里就剩下段程程一个人“吭哧吭哧”地撰写全班同学的讨论记录,充当教授、自己、同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