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东山经》校证

来源 :唐都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aojuan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海经》作为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典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典籍在流传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讹脱倒衍的文献错误,这些文献错误若不经校正,将影响我们对典籍的准确使用.《山海经》同样包含不少的文献错误,影响了该书的使用价值.经过对《山海经·东山经》的文献错误进行校订,尽量还原其本来面貌,以为学界提供一个正确的文本.
其他文献
"审美资本"和"审美资本主义"是当代美学研究的前沿议题,该问题阈源于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空间隐喻的再讨论,亦即,审美和艺术不只属于上层建筑,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在当代社会发挥出基础性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审美/艺术与经济如何基于人的情感结构而建构新型关系的纵深探讨.藉此,审美资本主义批判既是对于审美资本在当代社会转型和变迁中所发挥作用和意义的显现,同时也是基于审美资本的特殊性,对审美的资本化及其可能的旧病复发提出的批评与重构.
兴建舍利塔是隋朝佛教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隋王朝政治统治时的重要佛教事件,是隋文帝利用佛教稳固其政治统治的手段.在转轮圣王与阿育王政教思想的影响下,隋朝舍利塔在缘起、颁布、建造、发酵的过程中都渗透着浓厚的政治权谋,看似毫无规律,其实刻意布局的佛塔地理分布受到了政治意图的影响.隋塔之布局至少遵从两种原则:一是佛塔分布在人口相对聚集的地区,二是佛塔颁布的高频区与重点政区相重合.其一目的在于尽可能扩大佛教之影响力,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稳固全国的大一统,同时宣扬君主统治的合法性;其二旨在强调文帝的区域政治策略,加强重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严峻,我国经济贸易面临国内外双重困境,如何实现西部地区崛起成为我国实现新一轮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是促使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规避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从贸易上游度视角,运用2002、2007和2012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研究西部地区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位置的变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西部地区贸易上游度正向影响出口产品质量,贸易上游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出口产品质量提高6.8%.
中国古代贵族政治发轫于秦汉,兴盛于六朝,终结于唐天宝末.马融以形而上学奠基,既不同于王充、王符的《论衡》《潜夫》,又别于崔定、仲长统的《政论》《昌言》.他抱定“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宗旨逆袭世俗、力排众议,统一协调贵族道德判断,将“自我”纯语言表述升华为“自主性”实践,用道德知性倡导职业道德自律和政治道德自觉,跨越了 自先秦以来所有圣贤道德感的内在界限,彰显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追求,也完成了“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的传统知识分子角色转换.
马克思“类本质”思想可从三重维度理解:其一为类本质实现阶段,人在与自然搏斗的过程中,以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摆脱了自然的强制,成为类存在物,获得了类本质.其二为类本质异化阶段,先后经历人的统治和资本的统治,前资本主义时期的根本特征是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时期的根本特征则是基于资本依附之上的人的独立性,人获得了形式上的独立性,由于受到资本的统治,人的独立性成为一种幻象.其三为类本质复归阶段,人的生命活动要真正成为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必须实现劳动对资本的统治,当人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并把自由时间用于提升自
通过对粒子群算法的粒子和速度施加不同的基数受限方式,文章提出了 4种改进粒子群算法,并具体应用于基数受限Markowitz投资组合优化问题.研究发现:(1)对粒子位置施加基数约束而速度无约束的算法,仅在非常简单的问题中才可迅速达到全局最优解.(2)当受限资产组合数较多时,对粒子速度和位置均施加基数约束的算法(Bound-PSO)更易接近全局最优解;当受限资产组合数较少时,对粒子速度和位置均未施加约束的算法(Unbound-PSO)更易接近全局最优解.(3)Bound-PSO和Unbound-PSO都可以只
为改进传统协同过滤算法的推荐质量,文章提出一种考虑巴氏系数和信息熵的协同过滤算法.首先通过巴氏系数和项目相关性权重建立用户相似度模型;其次,通过信息熵衡量用户在评分分布上的相似度,引入用户相近度、同类性和交叠度因子,挖掘用户多维评分特性;然后,以参数调节两种相似度计算模型的重要程度,形成综合推荐模型;最后,在两种数据集中对比四种算法的推荐表现.研究表明,该算法的MAE和Top-N结果准确度均优于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具有更好的推荐效果.
马克思在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成熟以前,曾受到过青年黑格尔派成员思想的影响.其中,赫斯是不得不提的重要存在.赫斯将费尔巴哈式的宗教异化观运用到经济领域分析货币异化问题,对马克思早期关于异化主体以及异化客体的思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随着马克思逐渐走向现实的物质生产过程而烟消云散.马克思通过对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存在做出劳动层面的解读以及将赫斯那里的货币异化发展为劳动异化,并通过将对象化劳动清晰为具体的物质生产实践,实现了对赫斯经济异化思想的超越.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着力突破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产业协同发展得到了国家及京津冀地方政府积极的政策支持,研究其政策框架的设计及政策工具的运用情况,是研究政策效应的前提,也是政策改进的基础.首先,文章梳理了 2014-2019年国家和京津冀政府部门颁布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相关政策;其次,采用政策文本挖掘方法进行词频分析、中心性分析;最后,运用PMC指数模型构建政策量化评价框架,选取8项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选取的8项政策的PMC指数分别为8.25、8.35、7.27、8.18、5.63、7.9
通常认为,实践具有一个内在的特征:人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简称“两个改变”).这个观点其来有自.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从康有为开始,历经梁启超、孙中山、章太炎、熊十力、贺麟、毛泽东、艾思奇以及张岱年等人,都对“两个改变”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论述.康有为将“成己”与“成物”结合在一起讲,颇近于“两个改变”的意思.不过他对“改变”的理解没有达到感性实践的高度,且具有命定论的色彩.梁启超将“两个改变”的实践观表达得更加明确,其理论上所针对的就是康有为消极的命定论,但他又表现出某种非理性主义的倾向.孙中山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