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舍利塔地理分布考释与隋文帝的政治愿景

来源 :唐都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i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建舍利塔是隋朝佛教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隋王朝政治统治时的重要佛教事件,是隋文帝利用佛教稳固其政治统治的手段.在转轮圣王与阿育王政教思想的影响下,隋朝舍利塔在缘起、颁布、建造、发酵的过程中都渗透着浓厚的政治权谋,看似毫无规律,其实刻意布局的佛塔地理分布受到了政治意图的影响.隋塔之布局至少遵从两种原则:一是佛塔分布在人口相对聚集的地区,二是佛塔颁布的高频区与重点政区相重合.其一目的在于尽可能扩大佛教之影响力,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稳固全国的大一统,同时宣扬君主统治的合法性;其二旨在强调文帝的区域政治策略,加强重点政区的管理实现区域统治的稳定性.舍利塔的地理分布是隋文帝政治考量的结果,这也进一步说明隋朝佛教与政治之间的紧密关系.
其他文献
波德莱尔作品中的中国意象,带有独特的诗意,来自于他现代性体验的极致化.同时,中国意象和其他诗性意象结合在一起,彰显了波氏在现代时间的碎片中重建某种整体秩序的努力.而在中国方面,波氏对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中国新诗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在戴望舒那里体现为对波氏的官能化符号进行的朦胧化和抽象化处理,而在卞之琳那里,则蕴含了现代性的机械时间中个体情感家园的毁灭,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乡土文明的追忆.
期刊
就日西(方)的交流交往史而言,19世纪的明治维新为人熟知,但16-17世纪日欧的首次接触少被提及,后者的中心和重心即是双方开展的贸易活动.就世界历史的发展而言,中世纪末近代早期的欧洲开展了大航海及地理大发现活动,世界最东方的日本成为欧洲人最后探寻的土地之一,其实这里也是他们最初梦想登陆的“金银岛”.16-17世纪的日欧贸易是东西文明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次商贸交流促进了世界交通及世界贸易的发展,也为19世纪日本之崛起播下种子.在相关领域,西方学者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而中文学术圈的研究才刚起步.
文章提出了一个含有多维协变量的混合隶属度随机块模型的社区发现方法.首先使用基于变量选择的变分EM算法去实现模型的参数估计,然后通过数值模拟来评估所提出模型和估计方法的优劣,最后通过一组Facebook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模拟和实例分析发现,含有协变量的混合隶属度随机块模型的社区发现效果要优于不含协变量的混合隶属度随机块模型的社区发现效果.
在整理多年来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清末涉及敦煌遗书流失和抢救的六十多位相关人物,分为失职官员、无为学人和有功人员三个群体大类,排列并尝试给予功过评议.在信息搜集、分析和评判过程中,对若干被忽略或未被重视的人物如王道士等,给予了中肯评价,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若干新说,认为学人群体应对敦煌遗书流失负主要责任,但中国学者于1903年发现敦煌遗书并开启“敦煌学”.有相互独立、互洽、加第三方的确凿证据链可佐证“叶裴联合发现说”——凭借中国传统学术金石学的功夫技能,叶昌炽最早于1903年底对敦煌遗书年代做出了准确鉴定
《九民会议纪要》和部分司法实践关于证券虚假陈述重大性的认定,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投资者标准过于抽象,无助于法院审理案件.第二,虚假陈述是否具有重大性,仅仅是证监会等行政机关科以行政处罚的考量因素之一.虚假陈述即使不具有重大性,也可能被科以行政处罚.第三,不允许被告在虚假陈述民事诉讼中举证推翻行政处罚决定书所认定的基本事实,与现行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不符.第四,限制被告提出虚假陈述不具有重大性抗辩的机会,并不一定有利于中小投资者.在虚假陈述民事诉讼中,应当以价格标准——即虚假陈述被实施或者被揭示后的
乡约是中华民族传统乡村自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从中华传统乡约文化中汲取智慧.乡约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需要立足于乡村的古今变迁,以乡约文献的系统为基础,探求乡约文化在中国历代社会治理中的智慧和经验,并结合当今时代需求和乡村实际,予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上邽、下邽是先秦时期秦国因伐刲戎和徙邽戎而先后设立的县治.前者是因戎所处自然实体邽山而命名,后者则是因戎得名,且因分别居渭河上下游而加上下以别.史书中有上刲、下邽在北魏避道武帝讳而分别改名上封、夏封(下封)的记载,经对该史实进行辨析,认为北魏时期上邽、下邽并未避讳,记载舛误是因《魏书》著者魏收个人造成,后世文献传抄此说而致后世文献沿用.
张锡勤先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领域的研究大家,他不仅在传统伦理思想研究方面著述颇丰,影响极大,而且十分关注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某些责任感缺失、羞耻心钝化、拜金纵欲倾向抬头等问题,张先生主张汲取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中的精华成分,警惕羞耻心的钝化,提倡明德知耻;主张“民族复兴,人人有责”,以激发全民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提倡节制的优良品德,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张先生将明责、知耻、节制作为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关钥,作为治理社会道德问题的良方,助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审美资本"和"审美资本主义"是当代美学研究的前沿议题,该问题阈源于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空间隐喻的再讨论,亦即,审美和艺术不只属于上层建筑,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在当代社会发挥出基础性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审美/艺术与经济如何基于人的情感结构而建构新型关系的纵深探讨.藉此,审美资本主义批判既是对于审美资本在当代社会转型和变迁中所发挥作用和意义的显现,同时也是基于审美资本的特殊性,对审美的资本化及其可能的旧病复发提出的批评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