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下)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花本选集·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记载:“内有九尾狐狸二头,日久年深,皆能变化,时常化作美妇人。”这种性别的定为,可能是因为狐狸的皮毛美丽,而且经常是穿戴在妇女身上的缘故。这种“狐狸化作美妇人”在明代小说《警世通言》也重复提到:“内有九尾狐狸二头,日久年深,皆能变化,时常化作美妇人,遇着男子往来,诱之。”这里的狐狸,除了性别是女的外,还有一点是好色之意。
  用狐狸表示好色是在明代以后盛行的。如明代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描写:“你这两个狐狸,一边修行,一边魇污迷人。”又如明代小说《夏商野史》说,“话说这狐狸性淫,见人便要搏,它欲与他人媾”等都描写了狐狸的荒淫。到了明代的时候,狐狸一词的词义开始转向人,“狐狸”开始作为一种引申意思存在。如明代小说《金瓶梅》崇祯本记载:“你看看孟家的和潘家的,两个就是狐狸一般,你怎斗的他过!”这里是指具有狐狸淫秽和奸诈的人,尤其是指女性。这里是说具有狐狸性情的人,与最初由狐狸化为人是有密切关联的,义位虽然发生改变,但是狐狸还是指犬科动物,只是把人比作狐狸。到了清代,狐狸的义位再次发生变化,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说:“巴结也走一条正路,甚么事情不好干,甚么东西不好送,却弄个妖狐狸来媚他老头子。”而在《官场现场记》中也说:“上海地方不是好地方,婊子极多,一个个狐狸似的,但凡稍些没把握的人,到了上海没有不被她们迷住的。”这里的狐狸,是一种象征意义,就是词义的一种固定比喻义。狐狸词义除了隐身义和比喻义外,它的义位也增加了。民国小说《雍正剑侠图》有一句话:“这个老头老奸巨猾,是个老狐狸精,他嘴里净说好,可就是不过去动手,还得让我师父过去。”这里的狐狸,不是指女性,也不是说荒淫,而是说奸诈狡猾。狐狸是一个指代,并不是说狐狸的本意,而是扩大了狐狸的义位。在中国的文艺作品中,我们发现当用在女性身上的话,狐狸一般与性有关,表现的是一种荒诞,迷惑男子;用在男子身上时,狐狸则多表示圆滑奸诈,狡猾凶残。
  在日本,人们惧十白狐狸的狡诈、作恶,因此总设法讨好它。因此常能在日本的路边看到专为狐狸建造的祠堂,大家既为治愈疾病而向它祈求,也把它作为财神。此外日本神道的米神(稻荷样)居住在稻荷山,他出现时或有两狐相随,或以一狐为坐骑。狐是他的使者守卫庙门,狐口中衔着一卷经书的画面暗指狐仙为人间带来知识的传说。在西方,狐狸则代表撒旦,尤其是在中世纪的雕塑中。
其他文献
吴荣光(1773-1843),字伯荣,号荷屋,晚号石云山人、拜经老人,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由编修擢御史,道光中任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吴荣光以其特殊的身份,与博雅文士游历,和文物藏家往还,饱览饫看丰富的私家收藏,造就了非凡的鉴赏眼力。吴荣光在北方和江南广搜名迹,惨淡经营,庋藏书画堪具规模,成为清代中期的鉴藏大家。后来,出身于殷商巨贾的继起者潘正炜(1791-1850)、梁廷枘(17
期刊
印度教(Hinduism)是印度本土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宗教,前身为婆罗门教,约公元前9世纪形成,尊崇吠陀经典,奉行种姓制度,主持祭祀的婆罗门(祭司享有至上特权,崇尚“梵”(宇宙精神)“我”(个体灵魂)同一。后来印度教吸收了佛教、耆那教某些教义和各种民间信仰,成为印度最流行的宗教。印度教崇拜三大主神创造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和生殖与毁灭之神湿婆。印度教神庙群遍布印度南北各地,比佛教寺院更加宏伟,北印
期刊
2011年度内地春拍大幕徐徐拉开,荣宝于5月22日晚落幕的舂拍精彩非凡,570多件作品成交总额达到5个亿!其中,过云楼旧藏的《吴门雅集》24开册页以1.48736亿元成交,成为本年度首件过亿元的作品;备受关注的黄胄37平尺巨幅作品《牧马图》创该题材作品拍卖成交价之最,以3248万元成交;古代书画作品陈洪绶的《举案齐眉图》竞争激烈,以2184万元成交;近现代书画仍以齐白石、张大干、徐悲鸿等为拍场热门
期刊
今日美术馆曾经是今典集团下控股的一家美术馆,2006年成功转型成为非营利性美术馆,成为中国第一家拿到民营非企业执照的公益性美术馆,经历了几年的探索,无论在经营运作上还是自身的学术建构都已经逐步成熟,今日美术馆在中国民办美术馆中无疑是一个典型例子。在与馆长张子康的对话中,我们除了可以探讨今日美术馆的成功经验,了解到中国民办美术馆的艰难现状,同时也看到国外私立和私人美术馆的成功模式。    《收藏·拍
期刊
香港国际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FINE ART ASIA)现已被公认为全亚洲最顶尖的古玩及现当代艺术品博览会。今年,FINE ART ASIA 2011将集合历年来最强劲的参展商阵容,逾八十家来自亚洲、欧洲及美国的知名艺术代理将会来港展出无数艺术珍品。今届博览会无论规模以至水平均有所增长,比过往六届博览会有更多国际参展商之余,展品的质素更是前所未有的高,不但显示亚洲藏家对东西方艺术品不断提升的鉴赏程
期刊
嘉庆道光之际,是开启广东文化兴盛的重要时期,其重要标志之一,是大批收藏家的出现。一个地区出现拥有雄厚实力的收藏家,说明该地区的文化底蕴开始丰厚。这批收藏家中大部分为行商,而吴荣光则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人,他的出身是正途的科举而官至封疆大吏,所以在当时的收藏家中地位最高。有关吴荣光的研究,至今缺少专门的著述,其丰富的收藏也转瞬间风流一云散,以下仅记几则所见的文物,以供后之研究者略作谈助。    筠清馆
期刊
《五月江深图》文徵明 明代    (著录于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第八卷)  此图为纸本淡墨,通高255厘米,宽65厘米。为文徵明“嘉靖丙申”年(1536)所画,时年67岁。文徵明(1470-1559),字徵明,号衡山居士。苏州人,曾任翰林院待诏,故有称文待诏。习诗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画则师从沈周。画史尊为吴派宗师,为明四家、四才子之一。此画为文徵明少见的纯用淡墨细笔干皴之作,乃其细笔中的精品。
期刊
吴荣光(1773-1843)书法以对联居多,屏条次之,偶有作画,不甚精工,其于万机之暇,贬官之时,以消永日。  嘉庆九年岁次甲子三十二岁,“从大兴翁覃溪(方纲)先生讲金石考据之学”(语出自吴荣光手订年谱),即入翰林后从翁方纲研习吉金考据。2010年五月,北京泰和春拍有四屏书写吉金大篆者,题款年为戊辰(嘉庆十三年,36岁),落款小字草率,笔力稚嫩,像没有在书法方面下过苦功的人所为,此本应为后人临本,
期刊
顾麟士(1865-1930),字鹤逸、号西津、西津散人、西津渔父、鹤庐主人,室名鹤庐、海野堂、甄印阁。顾麟士为顾文彬之孙、顾承之子,著名书画家和藏书家,著有《过云楼续书画记》等。作为新一代的过云楼主人,其家收藏古今书画精品真迹甲于吴中,顾麟士继承祖业,家学精湛,山水画尤以临古为擅长,宗法清初四王(王时敏烟客、王鉴圆照、王翠石谷、王原祁麓台),故气韵深厚,笔致沈雄。顾麟士生于清末民国军阀混战之际,社
期刊
吴荣光既为书画鉴藏大家,又为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作品流传至今者,往往于拍卖场辄得善值。康有为曾评吴荣光书法云:“吾粤吴荷屋中丞,帖学名家,其书为吾粤冠。”又说“吾粤书家,吴(荣光)为深美,抗衡中原,实无多让”。能让自负的康有为予以如此高的评价,吴荣光书法水平到底如何呢?对于吴荣光书法的取法,当前学术界大多认为其曾取法北碑。但是,通过详细考证研究,吴荣光似乎只把北碑当作赏玩及收藏的对象,而并没有籽其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