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荷屋遗迹杂谈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cjr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庆道光之际,是开启广东文化兴盛的重要时期,其重要标志之一,是大批收藏家的出现。一个地区出现拥有雄厚实力的收藏家,说明该地区的文化底蕴开始丰厚。这批收藏家中大部分为行商,而吴荣光则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人,他的出身是正途的科举而官至封疆大吏,所以在当时的收藏家中地位最高。有关吴荣光的研究,至今缺少专门的著述,其丰富的收藏也转瞬间风流一云散,以下仅记几则所见的文物,以供后之研究者略作谈助。
  
  筠清馆集古印谱
  
  此为目前所见最早之广东古铜印谱,未见诸家著录。吴荣光(荷屋)为广东清代首屈一指之收藏及书法大家,但是他的藏品之中,并不以古铜印著称。在他生活的嘉庆道光时代,金石之学刚刚兴起,收藏家们注重的是古代的礼器之类,古铜印只是作为一个微末的分支而已。
  此谱曾为吴氏家族递藏,仅拓一部,内签有荷屋之孙吴荃选所题《荷屋中丞公所藏古金石印谱》金笺签条以及手书序言。从序言中可知,此谱为吴荣光宦游各处之际,请其师友从自藏之金石古印中拓其精品,汇为一卷,而其可贵之处,为每页均有吴荣光亲笔题识,或记其来源,或记其材质等。
  此谱开头有吴荃选所列目录,开列诸印原藏各家之名号与提供古铜印数目,可见当时诸名宿均与荷屋有投赠往来,藏家名单数量如下:阮元六方,宋葆淳三方,陈鸿寿十二方,又阮元四十四方,桂芳一方,又宋芝山八方,孙均二方,陈崇本二方,伊秉绶四方,黄其勤二方,赵秉冲十一方,叶志珗五十方,徐希高一方,吴鼒一方,刘荣黼一方,坊肆所得六方。
  从名单可以大略了解当年研究古铜印的一些情况,这些可以说是最早从事金石研究之学的名家中,以阮元、叶志王先等收藏最多,从其中又可以看出,陈鸿寿等篆刻家也开始从事古铜印的收藏,所以浙派的风格与汉印接近,确与其收藏有关系。此谱用纸为软绵之白纸,印有淡绿色边框,无版心字样,有数页边框颜色有异,可能为荷屋所印制而寄请各师友钤印后再寄回,或许有部分为荷屋友人自备的纸张。
  各家藏印,真伪掺杂,也可以考见当时金石家对于古铜印的认识水平,如阮元、叶志王先等大家所藏则真印较多,其余各家藏印,有宋元者,有伪作者,当时诸家对于古印的断代经验不足,故其面目亦参差不齐。
  吴荣光所题小字,细如蝇头,神气内敛,与其大字之纵横泼辣有别,较为罕见。除记录藏家或质地之外,间中有记事者,如:“冬庵阁学士桂芳藏,为其先人遗物也,玉色淳古,兽钮。冬庵为予己未同年也。”
  按觉罗桂芳为镶蓝旗人,官至漕运总督,军机大臣,赠尚书,谥文敏,嘉庆己未进士,据荷屋《自订年谱》,吴氏为同年第一百三十九名贡士,殿试第二甲二十名,是以荷屋称其为“同年”。又据《清史列传》,桂芳于嘉庆十一年五月由内阁学士迁礼部右侍郎,荷屋题识中称其为“阁学士”,可知此谱的拓成年代必在嘉庆十一年(1806)之前。
  此谱一直保存于吴氏故居佛山“赐书楼”中,其孙吴荃选,曾任内阁中书,后又主持了民国初年《佛山忠义乡志》的编撰。从吴家散出后,由南海名书法家钟毅弘所得,有其题跋多处,记其来源及考证。封面题字也是钟氏手笔。吴荣光诰命两道
  吴荣光诰命两道,分别是嘉庆六年(1801)四月和嘉庆二十五年(1820)八月朝廷诰封荷屋本人的诰命,由荷屋后人吴泰所藏。
  嘉庆六年的敕命为绫本,单色,前有织绣“奉天敕命”篆书字,左右双龙护卫。正文为敕封吴荣光为征仕郎,其妻罗氏、妾伍氏为孺人的诰封。后面为满文,钤“敕命之宝”满汉文方玺。按清制官从七品为征仕郎,敕封一道,只给本人。据《吴荷屋自定年谱》,嘉庆四年(1799)他二十七岁中进士,引见奉旨改翰林院庶吉士,住在龙廷槐北京的家中。嘉庆六年四月庶吉士散馆,他考列三等第三名,改用主事,未分部奉旨仍授编修。当日散馆考试的题目是《大礼》:与天地同节赋。按照一般的规律,吴荣光的散馆考试成绩并不高,但是出于嘉庆帝的特旨他能得到编修的优差,可见他还是受到仁宗赏识的。这份敕命就是当时授予他和两位妻子的荣耀。
  嘉庆二十五年诰命为六色织锦,前段织有“奉天诰命”篆书及双龙,后面为金粉、朱砂、石绿等颜色书写的诰命文字,再后为满文,钤“制诰之宝”满汉文方玺。此诰命封吴荣光为中宪大夫,其两位夫人为恭人。其官衔为“陕西陕安兵备道”。按清制中宪大夫为正四品,《吴荷屋自定年谱》记载,嘉庆二十三年十月,补授吴为陕西陕安兵备道,临出京时,仁宗还亲自叮嘱,终南山一带盗匪较多,要多加留意云云。嘉庆二十五年荷屋四十八岁,已在陕西住了三年,该诰命下达之时,仁宗皇帝已经驭龙宾天,诰封到达陕西之际,荷屋正忙着和巡抚一起恭设公所,朝夕祭祀。这两道诰封又以第一份敕命有特殊意思,虽然敕命的授衔比第二份低,但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清代广东翰林的庶吉士散馆诰命,对于科举史的研究颇有帮助。吴荣光父母墓
  吴荣光父母墓地位于广州白云山,这是一处陡峭的山崖,墓地周围遍长杂草,不易发现。据墓道前番禺县知县所立的禁令碑记载,此墓的建筑有:石罗城一座四层,华表两件,石旗墩桩二座,墓志碑一道,敕书亭二座,后土石碑一件,山脚牌坊一座,石人二名,石兽共六件,蹬道一条长三百二十余级。
  据《吴荷屋自定年谱》记载,道光九年(1829)六月,荷屋将其父亲和母亲合葬于白云山,并“以阡西北草棚为墓庐居焉”,并在这草棚里写出了《吾学录》初编。去年秋天,笔者与吴泰兄一起在山民的开路之下终于找到这处遗迹。由于墓地陡峭,当年所开辟的“三百二十余级”蹬道已经渺不可寻,要在山脚下用刀开出路才能攀上墓址。墓前的华表还依然耸立,上面环绕着凸起浮雕的缠枝牡丹纹样,是目前白云山上所见雕琢最为精美的华表。
  石旗杆座一对仍保留完好,上面写着吴荣光的功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吴荣光,殿试第二甲二十名进士,己未科会试第一百三十九名,嘉庆戊午科乡试第八十二名举人”。按照清代的通例这是倒填的功名,书法为荷屋手笔。
  墓地近年曾经被盗,盗洞深达两米。此墓与一般清代墓葬的不同之处是垄环之中并没有墓碑,可能就是禁令碑上所说的“石罗城”,与风水原因有关。墓前有挂榜碑石两方,所写的是此墓的风水,其书法也是荷屋的字迹。盗墓者曾将左面一块敲烂,奇怪的是从敲烂的碑石洞中可以见到其后还有一块花岗岩石上面凿有“人道”等大字,也是荷屋的字迹,似乎古人预料得到外面的碑石会被砸毁一般。
  荷屋安葬父母后,请番禺县知县(广州的白云区天河区一带当年称“上番禺”)立了一方保护的碑记,里面所提到的牌坊已经无存,后土和敕书亭也被推倒,石人则被砸去脑袋。禁令中说山脚下还有一座观,深二进,观右巷一条,屋四间,为家主庐墓之所。这就是《年谱》中所记的荷屋当年守制两年多的住所。能在白云山上造这样的大墓和墓庐,说明当年荷屋的经济实力相当雄厚。至于荷屋本人和罗夫人的长眠之所,则在今日花都境内,陪着他的生母易太夫人,据说只剩下一个石人站在墓前。
其他文献
2003年至今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一直保持着不断坚持向上的走势。这次香港苏富比春拍推出了3600件,总成交额高达34.9亿港元,多个专场都出现了创最高总成交纪录的情况,成交率不少也高达90%以上,呈现出中国艺术品市场持续炽热之态势。然而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在不少资深藏家已沦为看客,拍场成为投机资金的舞台,据行业人士分析未来数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将持续火爆,“金元”将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主角。    中国艺术品市场
期刊
去年九月,我在纽约杨思胜医生的家里见到一张照片,照片里的主人公是大家熟悉的张学良将军。但是这不是一张正面照,而是两个人的背影:其时由纽约世界日报副董事长李厚维作东,张学良先生与他在纽约的诸位好友刚刚从位于皇后大道的纽约著名的中餐厅“鲤鱼门”席散出来,一旁搀扶的是李厚维的太太王友兰女士。月色朦胧,和煦的灯光映照在张学良略显佝偻的背脊上,一种意味令人感慨。杨医生触景生情,取出相机,从后面按下了快门……
期刊
目前,茅台酒拍卖可谓“风光无限”。各大拍卖公司陆续推出名酒专场,茅台酒成为拍场新贵,拍卖价格也被不断刷新,市场走势平稳。工商局也对酒品拍卖进行规范,拍卖公司必须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确保所拍酒品符合食品安全规定,这使得茅台酒的拍卖更加规范。酒品国内拍卖市场的兴起得溯源于荣宝第64期艺术品拍卖会上,首次推出陈年茅台,其中一瓶1959年1月4日出厂的“地方国营茅台酒”以28.56万元成交,成为全场标王。
期刊
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新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烂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龙泉青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还有哥窑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黑瓷似乎除黑而外无可为力,但宋人烧出了油滴、兔毛、鹧鸪斑、玳瑁那样的结晶釉和乳浊釉。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花器则又是另一种境界。釉下黑花器
期刊
一个传递庭园文化的梦想,一个分享文人生活雅趣的想象,籍由今季西泠春拍的“中国首届历代庭园艺术·石雕专场”成为现实。以“中国庭园”这一载体表达“生活的艺术”,去体味一种文明,一种历史,一种新意。此次专场共呈现100件拍品,涵盖了宋、元、明、清历代庭园石雕佳构,以石盆、石凳、石桌、抱鼓石为主体,亦汇聚了石狮、蓆镇、赏石等石艺术作品,在“叠山理水”的景境之外,更多地从实用性的角度,体现文人庭园生活的雅趣
期刊
吴荣光(1773-1843),字伯荣,号荷屋,晚号石云山人、拜经老人,广东南海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由编修擢御史,道光中任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吴荣光以其特殊的身份,与博雅文士游历,和文物藏家往还,饱览饫看丰富的私家收藏,造就了非凡的鉴赏眼力。吴荣光在北方和江南广搜名迹,惨淡经营,庋藏书画堪具规模,成为清代中期的鉴藏大家。后来,出身于殷商巨贾的继起者潘正炜(1791-1850)、梁廷枘(17
期刊
印度教(Hinduism)是印度本土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宗教,前身为婆罗门教,约公元前9世纪形成,尊崇吠陀经典,奉行种姓制度,主持祭祀的婆罗门(祭司享有至上特权,崇尚“梵”(宇宙精神)“我”(个体灵魂)同一。后来印度教吸收了佛教、耆那教某些教义和各种民间信仰,成为印度最流行的宗教。印度教崇拜三大主神创造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和生殖与毁灭之神湿婆。印度教神庙群遍布印度南北各地,比佛教寺院更加宏伟,北印
期刊
2011年度内地春拍大幕徐徐拉开,荣宝于5月22日晚落幕的舂拍精彩非凡,570多件作品成交总额达到5个亿!其中,过云楼旧藏的《吴门雅集》24开册页以1.48736亿元成交,成为本年度首件过亿元的作品;备受关注的黄胄37平尺巨幅作品《牧马图》创该题材作品拍卖成交价之最,以3248万元成交;古代书画作品陈洪绶的《举案齐眉图》竞争激烈,以2184万元成交;近现代书画仍以齐白石、张大干、徐悲鸿等为拍场热门
期刊
今日美术馆曾经是今典集团下控股的一家美术馆,2006年成功转型成为非营利性美术馆,成为中国第一家拿到民营非企业执照的公益性美术馆,经历了几年的探索,无论在经营运作上还是自身的学术建构都已经逐步成熟,今日美术馆在中国民办美术馆中无疑是一个典型例子。在与馆长张子康的对话中,我们除了可以探讨今日美术馆的成功经验,了解到中国民办美术馆的艰难现状,同时也看到国外私立和私人美术馆的成功模式。    《收藏·拍
期刊
香港国际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FINE ART ASIA)现已被公认为全亚洲最顶尖的古玩及现当代艺术品博览会。今年,FINE ART ASIA 2011将集合历年来最强劲的参展商阵容,逾八十家来自亚洲、欧洲及美国的知名艺术代理将会来港展出无数艺术珍品。今届博览会无论规模以至水平均有所增长,比过往六届博览会有更多国际参展商之余,展品的质素更是前所未有的高,不但显示亚洲藏家对东西方艺术品不断提升的鉴赏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