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提供游戏材料 有效推动游戏发展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实验的深入,我班的角色游戏逐渐丰富起来,娃娃家、理发店、小医院、公共汽车站等主题相继出现。孩子们已不满足于单纯地摆弄玩具,部分孩子会主动地将日常生活引入游戏之中。這时,我也开始进一步思考起来,是将角色游戏主题所涉及的环境、材料一下子全都呈现出来,对推动游戏发展有利呢,还是只呈现最基本的游戏环境和材料:然后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断捕捉契机,再适时提供游戏材料更能推动游戏的发展?通过观察与实践,我觉得后一种方法更合适。请看下面三个案例。
  电话机的出现
  一天,角色游戏正在进行中,突然听到红红家的“爸爸”荣荣大叫起来:“刘老师,平平打我。”我循声来到“娃娃家”,原来红红家和兰兰家是用一个游戏柜隔开的,中间有个窗口,荣荣从窗口把头探到了兰兰家,而引起了兰兰家“爸爸”平平的不满。我听见荣荣也很委屈地嘟哝着:“我只是想和兰兰家里的人打个招呼。”多好的一个想法。這正是推动游戏发展的一个契机。于是,我把娃娃家的孩子们召集起来,先描述了一下当时的情况,特别将荣荣的委屈告诉了大家。随即我让大家展开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和你的邻居打招呼?”孩子们有的说可以到邻居家里去;有的说可以与邻居约好在小区里玩;也有的说可以打电话到邻居家。我顺势就拿出了电话机,并请平平和荣荣通过打电话向彼此问好。打完电话后,一直闷闷不乐的平平和荣荣便和好如初了。此后,每天娃娃家里的电话铃声不断,孩子们用小小的电话机串起了娃娃家。正因为我及时抓住了這个孩子们游戏的价值增长点,适时提供了游戏材料,才使游戏的内容丰富起来了。
  镜子的出现
  “理发店”游戏是最近才开始的主题游戏,孩子们对“理发店”的经验并不那么丰富,所以,我们只提供了理发用具等基本材料。我发现刚开始时大多数孩子只对理发工具感兴趣,会将這些工具拿在手上摆弄,并没有出现理发的情节。渐渐地,孩子们的兴趣逐渐发展到使用這些工具给同伴洗发、理发、吹发等方面了。而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给理发店提供镜子,我正思考着什么时候提供镜子比较合适。终于,有一天,清清作为顾客来理发店理发,航航是理发师,只见航航一会儿拿剪刀剪,一会儿拿小梳子梳,一会儿又拿吹风机吹。清清很配合地让航航摆弄自己的头发,结束了,清清正想起身离开,我走过去问:“清清,航航给你剪的发型你满意吗?”听了我的问话,清清便东张西望地寻找起什么来。“你在找什么?”我问。“我在找镜子,我想照照镜子。”就這样,理发店的镜子就自然地挂出来了,从此以后,孩子们理完发就会在镜子前面照一照,说一说自己的发型,评一评理发师的手艺。
  吊针固定板的出现
  
  孩子们很喜欢“小医院”游戏,娃娃家里的娃娃每天都会被“爸爸妈妈”送到“医院”看病。“小医院”的医生最喜欢给娃娃打吊针。一天,红红家“妈妈”带着娃娃到“小医院”看病,浚浚医生拿着听诊器仔细地给娃娃检查身体,然后说:“要挂盐水。”只见浚浚很有经验地让妈妈抱住娃娃,然后把娃娃的鞋子、袜子都脱掉,露出脚。浚浚拿起针管往娃娃的脚上一戳。发现没有办法固定娃娃的脚,于是浚浚就让“妈妈”扶着娃娃的脚给娃娃打吊针。分享交流时,我让浚浚把刚才游戏的过程给孩子演示了一遍。当浚浚让“妈妈”扶着娃娃的脚打吊针时,平平立即叫了起来:“刘老师,应该用一块板放在脚下固定。”“手上打吊针也是用一块板来固定的。”几个孩子随即附和道。太棒了!一块吊针固定板就這样出现在“小医院”的游戏中。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是因物而引发的,材料是幼儿游戏真正的“兴奋点”,因此给小班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是很重要的。我们的体会是,开始只呈现最基本的游戏环境和材料,然后仔细观察孩子的游戏发展情况,根据需要及时增添和更换游戏材料,這样更能促进游戏的发展,更能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享有充分自主游戏的权利。
其他文献
原方案设计源于班级幼儿实际存在的问题,值得肯定。但仔细推敲,笔者觉得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以便让活动更适合幼儿。  第一,修正活动目标  原方案的第一个目标是“了解早睡早起和午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活动并没有涉及午睡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他们更能够理解如果前一天晚上睡迟了,就会影响第二天的游戏、学习和生活这一点。所以,建议将目标1调整为:了解早睡早起对学习、生活和身
国画《梦里葵园》  王奇志  王奇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齐白石纪念馆副馆长,三社美术馆副馆长,专业书画家。1972年出生,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自幼喜好书画篆刻,15岁起在全国各大专业报刊发表大量书画篆刻作品,《中国书法》《东方艺术》《艺术中国》《文艺生活》《中国书画报》《湖南收藏家》《收藏天地》《湖南书画》《艺术村》《诗潮
期刊
养成按时起居的生活习惯对即将入小学的大班孩子来说特别有意义,因此原方案的关注点是有价值的。但我觉得活动的核心价值可以定位在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关注孩子守时意识的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对普遍流行的外在教育论的疑问,提出真正的教育应该建立在正确的人性论的基础上,它应该是一种内在教育论,这种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丰满人性基础
早期教育领域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游戏取向,一种是文化传播或文化定位取向,一种是生成式或响应式取向.在早期教育领域,儿童自由与教师掌控之间的矛盾一直难以解决.教师可以采
3~6岁是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使幼儿终身受益。  原方案针对幼儿迟到、精神欠佳的现象设计教育活动,很有价值。它通过帮助幼儿自己制定、执行作息时间表,引导幼儿学习管理自己的行为,值得借鉴。但原方案在联系幼儿已有经验、尊重教育的科学性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养成教育与“知”“情”“意”“行”密不可分,只有从“知”“情”“意”“行”入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生活即教育”
设计意图:  离开爸爸妈妈,面对陌生的环境,初入园的孩子往往会无所适从。频繁的说教和安慰往往效果不大,而贴近孩子生活的故事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只小猪上幼儿园》正是一个反映初入园孩子心理和行为的阅读材料,它容易引發孩子的共鸣,从而帮助孩子渡过入园难关。  目标:  1.学习有序地翻阅图书。  2.学习跟别人打招呼,会使用礼貌用语“你早”“再见”。  3.感受上幼儿园的快乐。  准备:  1.
幼儿园公共危机是指严重影响幼儿园的正常运作,且具有较大公众影响力的偶然事件,如各类纠纷、安全事故、公众投诉等。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是幼儿园树立和维护形象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公共危机意识,有效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幼儿园要将危机管理作为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树立公共危机意识,加强日常管理,建立预警管理系统,定期检查幼儿园管理的不足,找出潜在的问题,并且设计出防范危机的最佳方案。  1.幼儿园要经常
【摘要】课程理论是课程计划的依据、课程实施的向导、课程反思的标杆、课程审议的参照、课程知识的积累、课程信念的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园教师需要课程理论。不同层次的课程理论与实践有或长或短的距离,对实践的影响各不相同。不同层次的幼儿园教师可以学习不同层次、相对个人而言更具价值与意义的课程理论。我们可以通过组织读书沙龙、让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等形式,促进教师掌握并运用课程理论。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
在研究幼儿社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尝试提出“一脑三育”的理念,用以指导幼儿的社会教育实践。所谓“一脑”是指“社会脑假设”理论,“三育”是指社会交往中的礼仪教育、社会生存中的安全教育、社会情绪中的情绪管理教育。  “社会脑假设”(Social brainhypothesis)理论是由布拉舍(Brothers.L)于1990年提出的一种脑认知进化理论。布拉舍等人研究发现,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存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