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取向:引导教师过有意义的生活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hzjhzjh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位砌砖的工人正在工作,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第一个说“砌砖”;第二个说“赚工资”;而第三个则自豪地说:“我正在创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
  从事同样的工作,认识为什么如此不同?这完全在于不同的人所持有的工作价值取向是不同的。而这种工作价值取向的不同,直接影响着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和对工作的态度,进而影响到个体工作的质量。
  
  一、谋生、职业、事业三种工作价值取向
  
  工作价值取向是一种从工作目标的角度研究和诠释工作意义的方法,指个体对自己工作价值与工作期望的主观定位,包括个体对本职工作如何影响生活的认识。它是个体的价值追求在工作中的反映,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感觉、在工作中的行为及个人期望通过工作实现的目标。
  1,工作价值取向分类
  美国社会学家Bellah及组织行为学家Amy Wrzesniewski等将工作价值取向划分为三种类型:谋生取向、职业取向及事业取向。
  持“谋生取向”的人认为,工作只是一种个体谋生的手段,工作的目标是经济收益与物质回报;持“职业取向”的人则认为,工作是个体在某个行业中取得进步和获得成就的途径,其所追求的目标不仅在于经济收益与物质回报,更在于职位的提升和权力、名誉的获得;持“事业取向”的人,其工作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只看重工作本身,所追求的工作价值仅限于工作本身所带来的意义,在他们看来,工作是联结个人、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关键纽带,而绝不仅仅属于个人。
  2,三种工作价值取向的关系
  Amy Wrzesniewski研究发现,工作价值取向的不同并不完全取决于工作本身。正如上述故事中的三位砌砖工人,即使从事同样工作的人也会有明显不同的工作价值取向。把工作看成是事业的一类群体,其幸福指数明显高于只把工作作为谋生手段或发展途径的群体,而且在工作上花费的时间更多;而只把工作看做谋生手段的人则从工作之外获得享受,如朋友、爱好等。
  另外,个体对工作的满意度更多地取决于其对工作的认识,而不是其工作的收入或其作为个人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同时,个体工作价值的取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工作目标组成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个体的成长、工作情况和自身所处环境的改变,沿图示的曲线转化。(见图)
  
  3,教师工作价值取向
  教师,既可以被单纯看做一份简单的工作,也可以被当成一种职业或者一项事业。若只被当做工作,意味着它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具有这种工作价值定位的教师,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取得这份工作所要求的谋生技能,从而能够凭此技能赚取工资、养家糊口,除此之外,工作本身没能带给其任何享受和快乐。这恐怕就是匠人、手艺人的定位,教书匠就是这一定位的名词。
  教师这个职业,在本质上就是一项理想的事业,如果一个人选择做一名教师只是出于工资报酬或者希冀谋求一官半职,以求实现个人对名誉、声望、地位等的追求,那么,其工作价值取向也只能停留在简单的职业取向上。
  而怀有事业取向的教师,除了谋求生存和发展外,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精神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创造、职业生活的幸福、生命质量的提升。正如特级教师毛荣富所说:“一个教师,如果你热爱你的事业的话,那么,吃苦也是享受。”持事业取向的教师视校园为最纯美圣洁的净土。对他们而言,教师是一种充满着梦想和朝气的事业,一种孕育着伟大力量的事业。他们在工作中的每一天都是充满诗意的、快乐的、充实的。教师的伟大就在于他们甘心为学生、为教育不计报酬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以至毕生精力。
  
  二、事业取向导向下的教师生活
  
  国外学者Paula McGree指出,真正把工作当成事业的人,会在工作中感受到自己的一种热情,并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真实的自我。他们面对工作抱有一种“24—7—365”的态度,即工作已经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不可分割,融入一天24小时、一周7天、一年365天所有的生活之中。Paula McGree同样强调,金钱和名誉永远不会成为决定一个人事业取向的最主要因素。概括而言,持有事业取向的教师,其生活具有如下四方面特征。
  1,热情与迫切性
  事业取向的教师,是用生命在歌唱,用生命在实践。面对工作,从不会有任何懈怠情绪,而是满腔热情、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这种热情和迫切性在一天的24小时、一周的7天、一年的365天中,从不间断、从不停止。对这样的教师来说,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又与生活融为一体,完全内化为教师个体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在教育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
  2,同一与长久性
  忠于事业的教师,对工作的热爱不是朝朝暮暮的,而是一种长久的爱、彻底的爱、数十年如一日的爱。陶行知先生概括教师的生活应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爱育爱,用生命谱写出动人的教育诗篇。教育的成功不是朝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努力。持事业取向的教师,坚定着不屈不挠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他们甘于寂寞,在平凡、平淡、平实中坚守着这份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从不动摇的信念是,“如果有第二次生命,仍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教师这一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
  3,自觉与自尊性
  教师职业生活中幸福感的真正来源是个体白发的感觉,这也体现在教师的自觉性、自尊性。事业取向下的教师,从不把教师工作作为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和升官发财的途径,而是自觉地把教书育人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他们坚持知与行的统一,以感情为纽带,自觉地在实践中维护着教师的自尊。教师是一份值得尊敬的职业,在教育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教师本人更是值得尊敬的个体。就尊敬而言,最根本的是教师本身对自己的工作和职业角色的尊敬,教师只有自己尊敬自己,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
  4,意义与享受性
  有人说真正忠于教育的人是长寿的,它会使人心胸宽阔并有所寄托。坚守理想的教师每一天都是愉快的,工作带给他们的是满足的心情和享受的感觉。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的教师认为,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也不是发展的途径,而是生活的本身。虽说教师的生活更多地意味着艰辛的付出,教师的幸福是滞后显现的,但对他们而言,“给”永远比“拿”愉快,那是生命中的极乐。很多年前一点微弱的灯光,今天也许会汇成一片灯海。怀着虔诚之心拥抱教育,一路风雨一路歌,一串艰辛一笔收获!
  
  三、教师事业取向的培养
  
  Amy Wrzesniewski认为, 工作任务与工作中的人际交往只是个体架构自己工作的“原材料”,随着工作的进展及工作中与同事、领导的交往,个体都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对这些“原材料”进行加工,即实现工作完善。AmyWrzesniewski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医院的一名清洁工,既可以只把自己看成一个不起眼的清洁工,也可以在清洁过程中,通过与病人的相处、目睹他们逐个康复,而把自己定位成对病人康复有所贡献的一名医务工作人员。
  那么教师究竟为什么、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有可能会去加工这些“原材料”,以便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并提升自己对工作意义的认识,进而培养起对工作的事业取向呢?除了工作环境等外因的改善外,教师个体可以主动地在实践、心理、交往等三方面的活动中重塑自己对工作意义的认识和追求。
  1,在行动中改变完成工作的方式
  “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教师工作的对象千变万化,这就对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的教师面对学生,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千百次地进出教室、上下讲台、说教,日复一日,因此最终得出了“教师的生活单调无聊”的结论。
  汉代王充在《论衡·自纪》中讲道:“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看似平凡、单调的教育教学充满着探索、创造所带来的感动和力量。教师需首先激发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自主地钻研和探索教学规律,让自己在行动中探究,时时有一种“行动着、美丽着”的感觉;于学生群里中求同存异,营造充满生命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在学生注视自己的表情中,从学生满足的笑脸中,体会他们一次又一次专注与领悟后的欣喜。教师要站得高、望得远,在探索中“授之以渔”,对教育实践精益求精,品味置身于校园这片纯美净土的无限乐趣。
  2,在意念中端正对工作的态度和认识
  对工作的态度和认识直接影响着教师在工作中的行为。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还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是一个个重叠的根号,一沓沓作业本成为其青春的无数次平方根。其实,这些都只说对了一半,教师更是一份充满乐趣的事业。
  教育的对象变化万千,教育的世界奥妙无穷,所有这些为教师的工作注入了无限活力。身在教育行业,可谓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同时又是乐无止境。教师在不断的探索、反思与实践中,在完善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端正和提升了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和认识。教学不再是一滩枯燥无味的死水,而是一片神奇的大海,等待教师的乘风破浪。在这样的教育下,教学和学生都是鲜活的、不断超越的!教师则执著、智慧、从容地爱着教育、爱着学生,用心品位和享受桃李芬芳的欣慰与快乐。
  3,在交流中完善与同事、学生的关系
  个体对与人相处有一种本能的需求。工作中的个体,在与他人的相处中会不断改变对自己工作意义的认识。教师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对象是其他教师和学生。教师工作是一个群体性比较强的活动。
  每个教师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都不同,但是他们却可以在民主、开放的讨论中交流各自不同的教育思想,接受询问和观察。这样的互动使得信息和经验在流动中被激活,并实现增值。教师从同伴中获得信息与经验,避免走弯路,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提升自我价值,与同事在交流碰撞中共同成长。
  充满爱心的教师常常能在无意中放大自己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有爱心的教师,首先应该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都健康、快乐、向上,然后再希望他们成绩优异。爱心是创造奇迹的课程,在以自己的爱和智慧与学生的对话中,爱心能带给教师一些新的思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创造出新的奇迹。而参与其中的学生,会在快乐成长与不断进步中,更加肯定教师的教学,加深对教师的感情。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相互间的对话交流,是一种心灵的碰撞与沟通,善于反思的教师总能从中捕捉到一些新的动态信息。
  教师是一种充满着梦想和朝气的职业,是一种孕育着无限乐趣和伟大力量的职业。热爱事业的教师已将工作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也许并不富有,也许并不声名显赫,但他们依然深爱着教育,坚守着这份赤诚,于平淡之中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会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也才会快乐、轻松地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
文章是针对印制电路板生产过程中线路、阻焊的显影工序所产生的废显影液进行再生利用实践及研究,其工艺过程是废显影液在超滤工艺过滤后通过参数调整、清洗等一系列的工艺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
前苏联教育家波尔特洛夫说:“校长的个性、博学、专业水平、分寸感、精力、组织才能等事实上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活动。”的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校长呢?    一、蹲下身子倾听教师意见    有这么个故事:有一对年老的夫妇,先生担心他的太太正慢慢地丧失听力,就想了一个点子,到屋子后面大声叫他太太的名字,可是没有回答,他就到近一点的房间又叫,
马克思的科学教育论和教学论告诉我们,教育教学过程应当完成包括传授知识技能,发展脑体能力,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等三项任务。而教学本身即具有“授知”和“育德”这两大功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弄清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的关系,树立  寓德育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自觉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属于自然科学、理论
PCB制造生产线不同设备需要用到不同的制造文件,为实现市场部、工程部与生产车间中各种设备之间的文件分发管理,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流转,设计了一个PCB制造文件分发管理系统,实
当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力资源的持续稳定输送,本文将分析网络技术在电力通信信息中的应用现状,通过探究给出五条网络技术在电力信息通中的有效应用策略,希望能够对电力企业
摘 要:近些年,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我国各大高校的竞争力也在逐渐加强,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优化教学方法。高校一直在探究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契合了这个要求,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篮球教学发有着巨大的区别,这也要求高校要从基础课程进行入手,不断培养学生专业的技术能力,激发
0引言插件孔:即PCB通孔直插式元件与电路板连接的金属化孔(PTH),常规插件孔孔径公差要求为±0.075 mm,此类插件孔的孔需要焊接。也有一些要求为压接器件的插件孔,此类插
【正】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全国,各地纷纷在教改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了形式多样、革命性的课改运动,涌现出了不少模式化的课堂教学改革典型,如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