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校长工作的“三下”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01110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波尔特洛夫说:“校长的个性、博学、专业水平、分寸感、精力、组织才能等事实上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活动。”的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校长呢?
  
  一、蹲下身子倾听教师意见
  
  有这么个故事:有一对年老的夫妇,先生担心他的太太正慢慢地丧失听力,就想了一个点子,到屋子后面大声叫他太太的名字,可是没有回答,他就到近一点的房间又叫,还是没有人回答,他只好跑到厨房他太太的身边去喊,结果他太太转过身看看他说:“你要什么?我已经回答你三次了。”
  故事中的老先生一直觉得他太太的听力有问题,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竟然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如果老先生在怀疑太太的耳朵的同时也怀疑一下自己的耳朵,并及早地与太太进行沟通,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笑话了。细细想来,这又何尝不是当下的大多数校长所要面对的问题呢,他们耳朵里听不进正确的意见,总以为自己高瞻远瞩,而教师身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实际上,问题往往出在校长自己身上,校长没有能够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去理解教师,去设身处地地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长此以往,校长与教师之间就会产生隔阂,关系僵化,学校的工作自然就难以开展了。由此可见,校长丧失了“听力”,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校长应当蹲下身子倾听教师的意见。
  伏尔泰曾经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无庸置疑,多倾听,校长便能广开言路,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多倾听,校长就可以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了解信息,就能够清楚地知道学校的真实情况。只有在了解了如学校的管理中存在着哪些问题,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困惑,教师有哪些真实的内心感受,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中存在着哪些不合理的地方等等这些真实情况的基础之上,校长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从而为学校的正确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苏格拉底曾说过:“上帝让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让你多听少说。认真、细致、专注地倾听完别人的话,在这个过程中,你失去的是着急、浮躁的心,收获的却是信任和爱戴,还有成功。”可见,校长蹲下身子倾听教师的意见,收获的必将是学校发展的成功。
  
  二、放下架子与教师沟通交流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校长应该放下架子与教师沟通交流。要知道,校长和教师,只是组织上分工不同而已,校长不必自认为高人一等。因为教师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才是完成上级所分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骨干,一个校长再有本事也只是一个人,学校工作需要全体教师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去完成,教师才是学校的中坚。
  那么,校长应当如何放下架子与教师沟通呢?
  首先,我们可以设立“校长信箱”或“校长热线”。相对于教师大会,“校长信箱”和“校长热线”则较为隐蔽。如果要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提出看法,教师会更倾向于采用这种方式。如我校在办公楼的一楼门厅处设立了一个“校长信箱”(此信箱主要服务对象为一些不擅电脑的老年教师),信箱钥匙由校长保管,每天早晨打开看看是否有信件,并将信件主要内容上传至校园网中“管理靠大家”栏目;同时在校园网中开辟“校长热线”专栏,欢迎广大教师直接在网上给校长写信(匿名与否由写信者自定)。当然,校长对教师信件内容也应当及时反馈,如我校规定,校长必须在一个工作日内对信件内容作出回复,就相关问题坦诚地进行沟通交流。
  其次,校长不能总是坐在办公室里等着“接见”教师,而应该经常微笑着走进教师办公室,融入到教师群体之中。有一句话说“距离产生美”,其实不然,校长如果和教师之间产生了距离,那学校的工作就不可能“美”了。例如我校在多年的学校管理工作中摸索出了三个“一”的经验:即校长每天要进入教师办公室一次,每天要分别和一位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交流一次。当然,校长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少说多听,多了解教师们的真实想法,遇到教师拘谨,校长还要善于运用幽默等交流技巧打破僵局。
  其三,校长还应该经常进行“家访”。一所学校,教职员工人数众多,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生活环境,谁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都难免碰上一些头疼之事,例如新教师初出茅庐,经验不足;中青年教师较多受家庭拖累;老教师精力欠佳,多有疾病缠身……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都不愿意将困难提出来。作为校长,如果能放下架子,走入他们的家庭中,就能够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雪中送炭,真诚地伸出援助之手,送去温暖,捎上关怀,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中的一个个问题。
  
  三、留下缺口让中层自主管理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您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您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 “圈!” “未完成的事业!” “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给下属,并不是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不强,而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圆满。当然,这里管理上的“缺口”有别于管理上的“漏洞”。“漏洞”是管理上的缺失、疏忽,甚至是一种失职,有时是无意识存在的;而“缺口”是一种管理策略,充满了管理智慧,是一种有意识的管理行为。作为校长,又何尝不应明白这个道理呢?校长是人,不是神,也没有三头六臂,不能“上管办学方向,下管厕所灯亮”,应当留下缺口让中层自主管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代知名的教育家李希贵是怎样留下缺口的吧:他在高密一中当校长时,减掉了自己的财务签字权;当高密县教委主任,又甩掉了人事权,全力做好自己应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读书是他的自留地,听课评课是他的责任田,心无杂念,专攻教育教学改革。正是在这种境界的引领下,高密教育、潍坊教改才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将能而君不彻有胜。”意思是说,将领如果是有才能的,国君不要干预他们的行动,保证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才能求得战争的胜利。试问,我们的学校管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因此,校长在管理上要做到“饱览全局”,而不能“包揽全局”,要留下缺口让中层自主管理,要能够放权、放手、放心,让中层们去自主制定具体实施的管理制度或管理措施等,要让他们有事想做、有事可做、有事能做,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主动出击”,为学校的管理献计献策,从而形成学校管理的合力。
  “管理要管人,管人要管心。”我相信,校长在工作中如果能够做到、做好“蹲下身子倾听教师的心声、放下架子与教师沟通交流、留下缺口让中层自主管理”这“三下”,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好校长,从而让学校成为全体教师心心向往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甘 璐)
其他文献
美丽的乡村是中国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美丽的乡村建设已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区域发展,实现建设普遍社会目标的重要环节。
在美国,一位母亲在圣诞节前夕带着5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大街上回响着圣诞节的赞歌,橱窗里装饰着枞树彩灯,乔装的可爱小精灵载歌载舞,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玩具应有尽有。“一个5岁的男
采用培养皿 ,1承接茶蚜自然分泌蜜露 ;2收集蜜露浓缩后点于培养皿中心。逐头释放瓢虫于分别盛有这 2类蜜露的培养皿中心进行生物测定 ,两个试验均证明 :1蜜露强烈地吸引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 ,随着蜜露浓度呈梯度地增大 ,搜寻时间极显著地延长 ( P<0 .0 1 ) ;2蜜露可激发瓢虫的搜索行为由广域搜索型转换为地域集中搜索型。前 0~ 5s局限在较小范围内不断地转向 ,即搜索速度小 ,转动角度大。
人的一生,谁都会有后悔的事,但后悔自责而不能自拔,则会影响身心健康。特别是对老年人,有百害而无一利。
明朝礼部尚书杨翥生活极其简朴,交通代步,不坐轿,骑毛驴。他十分爱惜自己的毛驴,毛驴一见杨翥就高兴地叫唤。杨家的邻居老年得子,但是这孩子一听驴叫就哭得不睡觉。杨翥得知这个情
曹德旺,福耀玻璃董事长,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企业掌门人,他也是捐款超过60亿元的中国首善。见过曹德旺的人都会对他印象深刻,个子不高,穿戴整洁,目光炯炯有神,带着浓浓的福建口音
针对传统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的局限性,使用微波调制激光的技术体制,构建了一套基于FPGA的软件接收机,用于微波调制激光测速系统中的信号跟踪,通过测量微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来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会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也才会快乐、轻松地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
文章是针对印制电路板生产过程中线路、阻焊的显影工序所产生的废显影液进行再生利用实践及研究,其工艺过程是废显影液在超滤工艺过滤后通过参数调整、清洗等一系列的工艺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