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儿童身心特点,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n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改革体育教学,培养儿童自主、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现在的孩子中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之下,使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自私、自大、自闭、孤独的性格,甚至还有些比较极端的性格。这些都为他们以后在社会上与人交往,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很快地去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的教育管理,使他们养成与人为善、谦虚、谦逊的性格,形成能够与人和睦相处的态度。体育课是孩子们交往的小天地,是他们自己的“社区”。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而且体育课在很多时候都要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去进行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也为孩子们学会怎样去与人交往创设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家中的“小太阳”早已习惯了争强好胜——我说了算和孤独的性格。要让一节课顺利地完成,只有靠我们教师的循循教诲,教会他们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去接纳别人,学会与人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比赛,如接力赛等,让他们找到合作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充分地融入集体,知道与他人合作,知道怎样与他人合作。甚至,有时我们还可以忽视班级,打乱班级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让他们去适应陌生的环境,适应陌生的社会,并让他们去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去创造快乐。
  
  2 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在体育教学时要尊重童心、激发童趣、采取愉乐的游戏化的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从而奠定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基础,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这就要求体育教学的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内容,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增设“体育活动课”,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在体育进行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的、愉快的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会锻炼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兴趣化教学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导致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古人云:“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之形成自觉的习惯并能坚持终生。这是我们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动作而感到枯燥,如果学生在进行几项任务活动后再给学生一定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和拍法)。就使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的学习下一项内容。教师也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 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3.1 力量素质培养。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联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3.2 速度素质培养,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映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映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与儿童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
  
  3.3 耐力素质培养。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体育教师要强化进行耐力练习,又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3.4 灵敏素质培养。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3.5 柔韧素质培养,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的要强化躯干伸肌的力量训练。
  总之,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体育改革深入发展,良性循环,学生对参加学校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形成,是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综合表现,是奠定终生体育基础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首先应树立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要求和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兴趣和习惯。达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其他文献
新课标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并重,突出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求以教师为指导,打破倒填式的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中心,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给予学生,以学生来描述各级目标要求,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在“做中学 ”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  然而,长
目的:探讨肠梗阻采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肠梗阻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
目的:讨论对 ICU 危重患者实行护理关怀的临床结果,评估护理质量及患者对其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200例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超过1200个小冰人坐在楼梯上,形态各异,引来无数观光者。这是今年10月21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次独具风格的展览。小冰人的“父亲”是巴西艺术家奈尔·安泽瓦多,这是他的作品首次在意大利展出。  用冰雪塑造的艺术品无论大小,也无论是什么样的主题模式,原本已算不得稀奇。奈尔·安泽瓦多的独到之处在于,这些被称作小型纪念碑的小冰人,经过几个小时的展出后,就会消失殆尽。  永恒是人们的企望,而由凝固到消融弥漫
[摘要] 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对“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剖析,旨在找出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体教结合    1 体教结合的产生    多年来,体育部门形成了县市级少儿体校一省地市少儿体校一省优秀运动队体工大队一国家优秀运动队,训练由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类似“金字塔”式的训练模式,为国家培养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防治中的有效性。方法:将90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口头叮嘱,实验组采用健
目的:研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断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强调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同时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本文以高中历史课教学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课程的生活化趋势
目前时代的主题已经转化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并且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在新课程改革不断的在推进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教学创新,就是需要给学生进行自由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依据不同治疗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