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挪威的森林》翻译看文学翻译的标准

来源 :英语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下这个题目,就觉得太宽泛,于是就从一个有争议的例子简单表明—下观点吧。
  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讨论日语文学作品的翻译问题。讨论的焦点是林少华译文和其他译者译文的区别。有好事者就在论坛上贴出下面对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一书中同一句话的不同译法:
  林少华译内地版:玲子……缓缓弹起巴赫的赋格曲。细微之处她刻意求工,或悠扬婉转,或神采飞扬,或一掷千钧,或愁肠百结。
  叶惠译香港版:玲子……慢慢弹起巴哈的赋格曲来。细腻的部分故意慢慢弹、或快快弹、或粗野地弹、或感伤地弹……
  明珠译台湾版:玲子姐……慢慢地弹起巴哈的赋格曲。细微的地方刻意或慢慢地弹、或快速地弹、或尽情挥洒地弹、或敏感用情地弹……
  林少华的译文显然和后两者不太一样。我们读林译版,就像是在读一位中文很优秀的中国作家的作品。而后面两位译者的译文(尤其是叶译版)几乎就是原作的对字翻译。
  如果从“脱离语言外壳”的角度来看,或许林少华的“脱壳”程度是最高的,或者说原作对他的gravitational pull(万有引力)是最小的。叶译几近直译,明译稍有发挥。林译受到不少非议,认为他的翻译过度归化,以至于村上春树不再是日本的,而是他笔下的“村上春树”,甚至就是他自己。
  林少华对此反驳:翻译最要传达的是审美的境界,而不是字对字的翻译。我们从他的一些译作,像《挪威的森林》中可以看到他试图传递日本文学中审美意识的努力。至于传递过程中是不是打上了他个人的烙印则另当别论。
  我们知道,有关异化与归化翻译的争议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平息过。异化和归化永远都是一对矛盾,也—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美籍意大利学者韦努蒂写《译者的隐身》甚至把异化翻译策略提高到反抗殖民的意识形态高度。异化和归化也最容易引发外行或者内行的议论。
  所以我们常说,做翻译就像走钢丝,要保持一个delicate balance,不能“左倾”,也不能“右倾”,要始终保持“中庸而行”,然而做到这点谈何容易,笔译都不容易,口译就更难。
  作为翻译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我们对待这样的问题应该抱有更为宽容的态度。林纾的翻译虽然被人们诟病为有自由发挥之嫌,但提出“信、达、雅”三原则的严复先生在翻译的时候同样也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融入其中。而他们翻译的作品都在特定的时代产生过相当重大的影响。
  其实,在“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已经将翻译活动从语言层面的转换拓展到文化层面的转换,因此所谓的归化、异化都是转换的策略,并不存在高下之分。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翻译理念和策略,他们的译本有不同的读者群,这本身是文化多元的表现,是好事情。何况在翻译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译文往往是不准确的译文。
  但是拥抱多元,并不意味着放弃对翻译质量的严格要求。但这一标准恐怕也不能由某种或某几种原则或条规来确定,而是要由读者的接受程度来裁决。个别读者的欣赏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但大量读者的共同感受庶几可以成为评价的“标准”吧。
其他文献
窗口向來是一个隐喻,横亘在外界和内部之间,是阻隔,也是贯通,区分着“内”与“外”。正如我们常说的,眼睛是心灵之窗,我们的所知便是通过从窗口来窥视外面的世界而得到的。在这个意义上,“开明”一词颇有意思,只有敞开窗户,才能明明白白,而不至于被自己固有的观念所蒙蔽,才能透过外在的表象,看到内在的本质。  Our windows keep shrinking. Our vision narrows and
婴儿为何会发笑?
期刊
此文節选自奥巴马于2009年9月8日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韦克菲尔德高中(Wakefield High School)发表的开学演讲,语言平实自然、干练清晰。这位口才出众的美国前总统并未谈及高深的道理,而是将“用心读书”置于一切之首,因为对一个人来说,不管他将来想做什么或成为怎样的人,相应的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Hello, everybody!  I know that for many of
提名  祁敏  提名理由  作为跨进越野跑领域仅一年多的越野新人,祁敏这一年战绩非凡,揽入多场超马距离以上的越野赛事甚至百公里冠军,包括:飙山越野·龙腾亚丁Skyrunning越野赛、Garmin·Xtrail武隆百公里越野赛、Garmin·Xtrail张掖祁连山百公里越野赛、魔山挑战暨玉门国际越野赛、宁海越野挑战赛百公里等。在祁敏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跑步改变人生的励志故事,更看到新一代越野跑者
Bottled
农历十月十五,天刚蒙蒙亮,一群群个体水果商贩就挑着扁担,开始在被槟榔汁染成黑红色的街边叫卖了。海南石禄县长途车站的广场前,零星坐着三四个卖槟榔的妇女,她们悠闲地将石灰包在树叶里,和槟榔果掺在一起,时不时地被水泥厂驶出的货车呛得连打上几个喷嚏。这里距离海南最大的林区霸王岭只有不到20公里,车站内一辆破旧的中巴前用红笔写着“霸王”二字,司机将右脚蹬在座椅上嚼着槟榔,还不时按着喇叭招呼人。多物种栖息地 
《一路到底》(All the Way, dir. Jay Roach, 2016)是HBO电视网投拍的一部关于美国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传记电影,改编自申坎(Robert Schenkkan)的同名戏剧。2016年5月21日在HBO电视网首播后,《一路到底》受到影评人的高度评价,克兰斯顿(Brian Cranston)饰演的约翰逊尤其得到赞扬,并获得电视评论家协会奖和黄金时段艾米奖多项提名。 
美国著名作家克拉伦斯·戴(1874—1935)的《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日子》是一部叫人百读不厌的作品。作者细腻幽默的笔触总能精确地击中读者的笑点,他笔下的父亲老克拉伦斯·戴的生动形象深深地刻在读者的心里,耐人寻味,经久不衰。  这期选登一篇跟家庭经济学有关的故事。母亲不工作,手里没有现金,每个月她都张口向父亲要家用。母亲经常为一些她忘了买的东西垫付小笔开支,遇到资金周转不开时,就把本来要买的东西暂搁一
The Divided1 America  America is a large place. Like China, we are divided into regions that have their own idiosyncrasies2 that make different parts of our same nation unique. Thus, you can certainly
You ask for more rungs1 in the ladder I  Built against the solitary tree:  Your legs still short, your brother up already.  So in wind I fix2 it, and I find  As I lean smoking, back against the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