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文本的迷雾直面语言的表达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中,精选合适的教学内容,以语言表达的学习为主线,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出路。以《除三害》磨课历程为例,总结课堂教学实践。关注多种体裁的文体,重视课文中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
  【关键词】语言表达;语文教学;选读课文;文本
  一、案例背景
  语文教学姓“语”,这已经成为共识。在教学之中,关注言语本身,关注语言表达,让文本语言“增值”,以学习语言为主线,带动对课文内容、情节和内涵的理解,感悟和学习语言表达形式对思想内容的表现力,从而使语文课堂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让语文教学回归到学科特性,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出路。在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涉及到字、词、句、段、篇,内容极其广泛,似乎教材的所有内容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但一节课只有40分钟,所以只有精选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让文本语言“增值”,提高教学效率。
  二、磨课历程
  1. 磨课之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初次接触《除三害》这个课题,我们都感到茫然。人教版教材在教材后面相应地安排了选读课文,小学阶段一共有82篇,可是,对于选读课文的教学,教材和教师用书都未作任何提示,也无统一要求。习惯了平时开课、听课都如工笔细描般精雕细凿的精读课文,也慢慢地去关注和尝试象写大意般地略读课文,可是如何上好“一直在被遗忘的角落”中不曾被挖掘的选读课文呢?缺少研究及可借鉴经验的我们陷入了困境,无从下手。最后大家商量先大家决定回家查找资料、备课,在相互交流中取其精华,去其糟蹋,还选读课文以本色。
  2. 磨课之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第一次蜕变——“心如含苞未开放,雨霜风打空凋落”
  尽管磨课之磨对人是一种折磨,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几天的努力,《除三害》的第一版本问世了。我们以“简约而不简单”为课题,拟订了以下四个教学流程:一、质疑“三害”,走向周处。二、直面“三害”,走近周处。三、解决“三害”,走进周处。四、拓展“三害”,走出周处。望着凝聚着集体的心血和智慧的劳动结晶,我们心如潮水,汹涌澎湃,想到我们的努力已经向大赛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大家都偷偷地松了一口气。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备课的初衷是教学指向语言文字,还选读课文以本色。可是多少年来,逐段逐段地教学已成为一种习惯,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无形中已经牢牢扎根于我们内心深处,教学指向内容,学生学懂了“三害是谁”、“怎么除”,知道了周处痛改前非,成了受人尊重的人。教学形式的缺失导致课堂失去了语文味。如何放手,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该在哪儿着落,成了我们的难点问题。
  (2)第二次蜕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人教版教材中,选读课文与每个单元的单元专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个单元安排一篇相应的选读课文。《除三害》是三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最后一个单元没教,学法从何而来?这样似乎永远没办法放手。一下课,大家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办公室激烈地讨论着。不是选读课文吗?对!在“选”字上下功夫,在“练”字上做文章,变“品词品句体会人物形象”为“品词品句学会表达”。终于,我们又有努力的方向了。
  第二次,我们沿着“语言文字”的路线,把重点定在抓降龙的精彩细节,感受民间故事语言的神奇。在初读时利用学习卡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读后摘抄四字成语,再利用四字成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除二害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多角度想象、品读龙的凶猛和狡猾以及周处的危险,试着用“忽而......忽而......”想象说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可在试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初读以后再找四字成语费时费力,课堂的时效性不强,老师精心设计一连串的问题导读,把学生抓得太紧,问题指向性太强,学生迷失了自我,朗读没有自我的真实体会,想象说话没出效果。这里耗时过多,课堂小练笔写周处的内心感受只有短短的两分钟,这样的练笔流于形式,没有起到体会周处内心惭愧和提升文本内涵的作用。我们又陷入了困境。
  (3)第三次蜕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语言文字”的路线怎么行不通呢?听了吴孔裕老师的课和讲座后,我们茅塞顿开,原来语文课上,要让出大量的时间不断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并关注课文的表达方式,在学生有困难时老师以引领者的身份及时给予提示性的帮助,在充分尊重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更深一步地探究。“孤帆一片日边来”,我们可以继续起航了!
  第三次,第一环节中,我们充分利用学习卡引导学生边读边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课堂变得省时、实效,学生把从精读课和略读课习得的方法用在选读课上,在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增强阅读能力。除二害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老师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会,让学生充分阅读后说说哪里写得好,引导学生在边阅读边品味词句时发现课文采用了大量的动词表达出龙的狡猾和凶猛,从这些动词中学生们感受到了民间故事神奇的语言魅力后再引导想象说话训练,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表达基础,我们把原来“恶龙忽而......忽而......”的说话训练改为“恶龙忽而浮出水面,周处忽而 。恶龙忽而跃到半空,周处忽而
  。恶龙忽而潜入水底,周处忽而 。恶龙忽而 ,周处忽而 。”这样把对龙的感悟转向对周处的感悟,周处力气大、武艺强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里变得丰满起来。这样的读写结合,学生内化了语言,运用了言语,工具人文比翼双飞了。
  三、反思与总结
  三轮的课堂教学实践,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下次实践的起点。回顾这三轮实践,收获颇丰,真所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 教师要有文本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多种体裁的文体,散文、诗歌(童谣、古诗、儿童诗等)、小说、剧本、寓言、神话、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童话、说明文、小品文等等,每一种不同体裁的作品,它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自己的特定性,我们在选择教法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准确把握课文呈现出的价值与语言文字魅力,才能给学生传授正确的语文知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要关注独特的表达方式
  语文课本的课文文质兼美,是作为母语作品的经典范文而选入的。在语言规范、写作技巧、笔法文风等方面都堪为典范,似乎每一篇课文那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都应受到关注。如精巧的句式表达,巧妙的遣词造句,典范的构段方式、谋篇布局等,我们在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我们要直面文本的语言表达,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其他文献
【摘 要】反馈是实施控制的常用手段。教学活动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复杂系统,反馈几乎是每堂数学课都要经历的过程,它是教学中最灵动、最有活力的环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反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随时针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中反映出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对后面的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以保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反馈;最大效果  一、课前预设反
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小锋同学是在六年级的时候,转学来到我班的后进生。刚转学的小锋在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学习成绩等方面都让人不敢恭维。举例说,一个长假期过后,他没做过任何作业,他说他的时间都用在玩乐上。还有一次,春游取消,老师把费用退回给每一个学生,但小锋把钱据为己有,还千方百计地蒙骗父母老师。经过多番追问,他才承认自己的行为。究其原因,他或多或少
【摘 要】组建一个优良的班级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我们学校开展“家文化”德育课题实践,通过创建如“家”般温馨有爱的班集体,使个体受到家氛围的感染,更加用心投入到班级生活,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和集体发展。  【关键词】家文化;班队建设;有效策略  在学校教育中,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通过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对于从不同家庭、幼儿园聚集到一起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组建一个优良的班级对他们
关键词:家国同构;身家国同构;当代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3.031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3-0138-03  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文库》中的一本专著《中国大学生资助体系德育功能研究》。笔者初看该书题目认为是一种应用性研究,可阅后发现该书作者不仅仅
摘 要:协同创新理论强调系统内部各要素、各子系统之间在共同的目标下互相协同,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以达到各要素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样可以借鉴和引入协同创新理论。在“毛中特概论”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了协同创新分组讨论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堂教学系统各主体、各要素的协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
【摘 要】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更能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特别适合近年来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形式的“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小学阶段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很有意义,应用信息技术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显著效果。  【关键
【摘 要】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既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又需要教师精益求精地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巧妙创设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注重合作交流,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备课;课堂教学  上好数学课,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为之奋斗的终身目标,也是全身心探究的中心课题。那么,如何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从心底里喜欢
【摘 要】在“竹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我校通过确立一个指导思想、制定两层发展目标、实施三种研究方法、达到四项研究成效、落实五点调研基础、探索六条实施途径的策略,基于“承传统,育君子”的办学理念,借助“竹文化”的传播途径和文化载体,使“竹文化”成为学校道德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学生成长为具有竹子品质的祖国接班人。  【关键词】“竹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竹文化”校本
【摘 要】质疑与求知是问题思维的起点,创意与研究是创新思维的起点。“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文本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了基于综合实践课的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路径:创设平等关系,焕发学生的质疑欲;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交流平台,触发学生的创意点;创设身边话题,启发学生的研究点。  【关键词】问题
摘 要: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颠覆性批判,发现了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的决定作用,对市民社会本质的追寻使马克思从法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在对作为市民社会本质的私有财产的批判分析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识到私有财产本质上是生产力发展的特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关系,大工业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运动最终必然导致资本主义被共产主义取代。  关键词:唯物史观; 市民社会; 所有制; 生产关系  DO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