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非煤矿山竖井坠罐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如何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本文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将坠罐事故作为顶上事件,准确分析出坠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使坠罐事故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事故树;安全评价;坠罐;竖井提升
1 前言
凡是采用竖井开拓的地下矿山都会涉及到竖井提升,在提升过程中由于机械故障或人为因素等都可能引发坠罐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毁的灾难性事故。为了防止坠罐事故的发生,必须找出引起此类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通过采取措施将这些危险因素消除了,才能保证提升作业的本质安全。事故树分析法(FaultTreeAnalysis,简称FTA)是安全系统工程中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遵循逻辑学演绎分析的原则,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一层地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到基本原因,并分析这些事故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认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发现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以便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本文将坠罐事故作为顶上事件,按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图,运用布尔代数法求出最小割集,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通过对基本事件的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从而使竖井坠罐事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2012年3月15日凌晨1時许,山东省济钢集团石门铁矿有限公司副井发生坠罐事故,造成1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副井在提升人员过程中提升钢丝绳断裂,导致乘罐人员全部死
2009年12月18日3时30分,辽源市东辽县安石镇东山金矿发生一起罐笼坠罐事故,致3人重伤,在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中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提升钢丝绳发生断裂造成坠罐事故
2009年10月8日9时15分左右,湖南锡矿山南矿2号井发生坠罐事故,两个载有31名矿工的罐笼坠落井底,导致19人当场死亡,7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重伤的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事故主要原因:调绳离合器闭合不到位,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矩不够,罐笼严重超员(额定为24人)。
3 竖井坠罐事故树定性分析
3.1坠罐事故树的生成
根据以上案例分析,造成坠罐事故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罐笼坠落为顶上事件,经分析构成此事件的中间事件有五层,通过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确定基本事件共9个,用逻辑树图把这些事件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即得到罐笼坠落事故树图,如图1。
3.2求最小割集
用布尔代数法求图1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共有9个,如下:
罐笼坠落事故,主要原因在于提升设备自身的安全性能及保护性能(X2、X3——防坠失效的结构重要度系数最高)。从设计开始,通过选用技术先进、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的提升设备,可有效防止坠罐事故的发生,避免重大伤亡事故;其次加强设备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是防止人员伤亡的有效途径。
3.5防止坠罐事故的安全对策措施
(1)从设计开始,选择性能优良、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安全度高、技术先进的矿用提升设备。
(2)认真进行设计计算,对所选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校验,必须满足安全规程的要求。
(3)对提升钢丝绳,除每日进行检查外,应每周进行一次详细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人工检查时的速度应不高于0.3m / s,采用仪器检查时的速度应符合仪器的要求。对平衡绳(尾绳)和罐道绳,每月进行一次详细检查。
(4)在用竖井罐笼的防坠器,每半年应进行一次清洗和不脱钩试验,每年进行一次脱钩试验。
(5)提升系统的各部分,包括提升容器、连接装置、防坠器、罐耳、罐道、阻车器、罐座、摇台(或托台)、装卸矿设施、天轮和钢丝绳,以及提升机的各部分,包括卷筒、制动装置、深度指示器、防过卷装置、限速器、调绳装置、传动装置、电动机和控制设备以及各种保护装置和闭锁装置等,每天应由专职人员检查一次,每月应由矿机电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
(6)加强对有关安全防护设施及设备进货质量的控制,并应有相应的质量合格证明。严禁将有缺陷的安全装置或设备、材料投入使用。
(7)提升机作业时,应有声、光指示信号;在交接班、人员上下井时间内,非计算机控制的提升机,应由正司机开车,副司机在场监护。每班升降人员之前,应先开一次空车,检查提升机的运转情况。
(8)严禁超载提升。
(9)加强对绞车工、信号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操作的技能,严禁违章操作和指挥。
(10)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用的钢丝绳,自悬挂时起,每隔六个月检验一次;有腐蚀气体的矿山,每隔三个月检验一次;升降物料用的钢丝绳,自悬挂时起,第一次检验的间隔时间为一年,以后每隔六个月检验一次;悬挂吊盘用的钢丝绳,自悬挂时起,每隔一年检验一次。
(11)主要提升装置,应由有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按规定的检测周期进行检测。
4 结语
根据坠罐事故案例及事故树分析,只要措施到位,坠罐事故是可以有效控制的。矿山应根据自身生产特点,找出符合本矿山实际的控制坠罐事故基本事件发生的途径,制定出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使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按章办事,杜绝“三违”现象,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竖井提升作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郁明山等 矿井提升机故障处理和技术改造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2]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l6423-2006。
作者简介:
李学宏(1973-),男,于1996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要从事矿山安全。
关键词:事故树;安全评价;坠罐;竖井提升
1 前言
凡是采用竖井开拓的地下矿山都会涉及到竖井提升,在提升过程中由于机械故障或人为因素等都可能引发坠罐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毁的灾难性事故。为了防止坠罐事故的发生,必须找出引起此类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通过采取措施将这些危险因素消除了,才能保证提升作业的本质安全。事故树分析法(FaultTreeAnalysis,简称FTA)是安全系统工程中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遵循逻辑学演绎分析的原则,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一层地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到基本原因,并分析这些事故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认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发现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以便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本文将坠罐事故作为顶上事件,按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图,运用布尔代数法求出最小割集,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通过对基本事件的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从而使竖井坠罐事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2012年3月15日凌晨1時许,山东省济钢集团石门铁矿有限公司副井发生坠罐事故,造成13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副井在提升人员过程中提升钢丝绳断裂,导致乘罐人员全部死
2009年12月18日3时30分,辽源市东辽县安石镇东山金矿发生一起罐笼坠罐事故,致3人重伤,在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中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提升钢丝绳发生断裂造成坠罐事故
2009年10月8日9时15分左右,湖南锡矿山南矿2号井发生坠罐事故,两个载有31名矿工的罐笼坠落井底,导致19人当场死亡,7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重伤的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事故主要原因:调绳离合器闭合不到位,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矩不够,罐笼严重超员(额定为24人)。
3 竖井坠罐事故树定性分析
3.1坠罐事故树的生成
根据以上案例分析,造成坠罐事故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罐笼坠落为顶上事件,经分析构成此事件的中间事件有五层,通过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确定基本事件共9个,用逻辑树图把这些事件的逻辑关系表示出来,即得到罐笼坠落事故树图,如图1。
3.2求最小割集
用布尔代数法求图1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共有9个,如下:
罐笼坠落事故,主要原因在于提升设备自身的安全性能及保护性能(X2、X3——防坠失效的结构重要度系数最高)。从设计开始,通过选用技术先进、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的提升设备,可有效防止坠罐事故的发生,避免重大伤亡事故;其次加强设备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是防止人员伤亡的有效途径。
3.5防止坠罐事故的安全对策措施
(1)从设计开始,选择性能优良、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安全度高、技术先进的矿用提升设备。
(2)认真进行设计计算,对所选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校验,必须满足安全规程的要求。
(3)对提升钢丝绳,除每日进行检查外,应每周进行一次详细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人工检查时的速度应不高于0.3m / s,采用仪器检查时的速度应符合仪器的要求。对平衡绳(尾绳)和罐道绳,每月进行一次详细检查。
(4)在用竖井罐笼的防坠器,每半年应进行一次清洗和不脱钩试验,每年进行一次脱钩试验。
(5)提升系统的各部分,包括提升容器、连接装置、防坠器、罐耳、罐道、阻车器、罐座、摇台(或托台)、装卸矿设施、天轮和钢丝绳,以及提升机的各部分,包括卷筒、制动装置、深度指示器、防过卷装置、限速器、调绳装置、传动装置、电动机和控制设备以及各种保护装置和闭锁装置等,每天应由专职人员检查一次,每月应由矿机电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
(6)加强对有关安全防护设施及设备进货质量的控制,并应有相应的质量合格证明。严禁将有缺陷的安全装置或设备、材料投入使用。
(7)提升机作业时,应有声、光指示信号;在交接班、人员上下井时间内,非计算机控制的提升机,应由正司机开车,副司机在场监护。每班升降人员之前,应先开一次空车,检查提升机的运转情况。
(8)严禁超载提升。
(9)加强对绞车工、信号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操作的技能,严禁违章操作和指挥。
(10)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用的钢丝绳,自悬挂时起,每隔六个月检验一次;有腐蚀气体的矿山,每隔三个月检验一次;升降物料用的钢丝绳,自悬挂时起,第一次检验的间隔时间为一年,以后每隔六个月检验一次;悬挂吊盘用的钢丝绳,自悬挂时起,每隔一年检验一次。
(11)主要提升装置,应由有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按规定的检测周期进行检测。
4 结语
根据坠罐事故案例及事故树分析,只要措施到位,坠罐事故是可以有效控制的。矿山应根据自身生产特点,找出符合本矿山实际的控制坠罐事故基本事件发生的途径,制定出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使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按章办事,杜绝“三违”现象,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竖井提升作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郁明山等 矿井提升机故障处理和技术改造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2]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l6423-2006。
作者简介:
李学宏(1973-),男,于1996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要从事矿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