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与《网络基础》教学现状,提出了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与《网络基础》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提高课程的衔接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资源,培养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基础;网络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计算机是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迈向一个崭新的信息社会,新的信息产业正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崛起,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不断增加,除了一些新兴产业,传统的工业、教育、农业等也开始应用计算机网络,而且,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新思路,将对整个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作为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应用水平,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因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性时期,用户对网络技术需要越来越高,但是又担心网络安全问题,同时担心网络的通用性问题,这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人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网络基础》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计算机专业能力为目的,在以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网络基础》是独立的两门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相关知识,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能够独立解决计算机常见故障等能力。《网络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网络基本知识,能够完成网络的组建、配置和维护等,能够解决网络的常见故障的能力。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维护联系越来越紧密,当前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不衔接,教学滞后的现象,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考虑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网络基础》课程的相关性,为了更好的整合课程,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网络基础》合并成一门课程《计算机维护及网络技术》,将计算机维护和网络技术有机的联系一起,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1.1 课程地位的特殊性强,但学习的内驱力弱。根据就业市场的信息表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无论从事软件开发还是从事软件维护,该技术都占较重要的份量,尤其是就业前景较好的计算机维修师、管理、软件维护人员等,业内该课程所占的技术份量都在70%以上。但相当部分学生对这种重要性、特殊性的认识并不充分,并不把其作为主课看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
1.2 课程技术的外显性强,学习的韧性不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外观、性能指标、组装、测试、维护、常见故障及诊断等。对此学生容易产生轻视思想,容易满足于眼见为实,钻研不深,一知半解。
1.3 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强,学习的运用能力弱。《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性、基础性、应用性相统一的课程,要学好,需要多方面的理论与技能素质的支撑。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从基本理论素养到动手能力都不相适应,知识运用能力弱。
2. 《网络基础》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环节欠缺。授课模式大多是m+n模式,即m节理论课+n节实验课,实验学时安排的较少,甚至有些院校并没有专门的网络实验室,导致实验环节不正规,实验内容难度较低,学生学习的大量理论知识不能用实验来验证,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
2.2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现今多数高校网络课教学方式还是以多媒体教学、老师说教为主,课后安排几节实验学时,学生记大量枯燥的理论内容,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网络课程内容理解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后,只记得一些基本概念,考试前背概念,应付考试,并未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技术,教师的教学内容未能做到与时俱进,教学内容过于落后,导致实践环节实验内容单一落后。
2.3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中,其内容理论知识点较多,需要实践操作的内容较少,偏离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另外也偏离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的课程特点,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和教学如果使学生没有学到具体的实践操作知识,这样的教学就是失败的,使得学生空有一身理论知识,但实践的动手操作能力却是完全的丧失。
3. 课程研究价值
3.1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网络基础》课程合并成《计算机组装及网络技术》,是我院首次提出课程合并,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信息,虽然有一些文章提出要将计算机硬件和网络技术合并的想法,但是并没有院校实践过,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值得借鉴的非常少。
3.2 在《计算机组装及网络技术》课程配套教材方面,偏重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维护方面,只是简单涉及到计算机联网的方法,对网络其他方面涉及甚少。需要重新根据课程性质,整合课程资源,编写教学材料。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网络基础》课程合并成《计算机组装及网络技术》,并不仅仅将课程合并成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和技能融合到一起,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密不可分的,计算机的操作不是单一的计算机操作,更多是和其他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形成一个整体。通过整合课程,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网络等有机的融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项东升. 《计算机组装与调试》教学方案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
[2] 周兵,金智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3] 张洋. 《计算机维修与维护》课程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0).
[4] 武本令,张俊霞. 《计算机维修与维护》面向市场教学的探讨[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01).
[5] 刘莹. 基于能力本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 中国科技信,2011(24).
[6] 敖广武,王玉军. 谈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 辽宁高职学报,2010(06).
作者简介:谢金荣(1979-),男,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项目经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基础;网络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计算机是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迈向一个崭新的信息社会,新的信息产业正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崛起,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不断增加,除了一些新兴产业,传统的工业、教育、农业等也开始应用计算机网络,而且,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新思路,将对整个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作为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应用水平,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因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性时期,用户对网络技术需要越来越高,但是又担心网络安全问题,同时担心网络的通用性问题,这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人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网络基础》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计算机专业能力为目的,在以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网络基础》是独立的两门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相关知识,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能够独立解决计算机常见故障等能力。《网络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网络基本知识,能够完成网络的组建、配置和维护等,能够解决网络的常见故障的能力。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维护联系越来越紧密,当前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不衔接,教学滞后的现象,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考虑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网络基础》课程的相关性,为了更好的整合课程,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网络基础》合并成一门课程《计算机维护及网络技术》,将计算机维护和网络技术有机的联系一起,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1.1 课程地位的特殊性强,但学习的内驱力弱。根据就业市场的信息表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无论从事软件开发还是从事软件维护,该技术都占较重要的份量,尤其是就业前景较好的计算机维修师、管理、软件维护人员等,业内该课程所占的技术份量都在70%以上。但相当部分学生对这种重要性、特殊性的认识并不充分,并不把其作为主课看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
1.2 课程技术的外显性强,学习的韧性不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外观、性能指标、组装、测试、维护、常见故障及诊断等。对此学生容易产生轻视思想,容易满足于眼见为实,钻研不深,一知半解。
1.3 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强,学习的运用能力弱。《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性、基础性、应用性相统一的课程,要学好,需要多方面的理论与技能素质的支撑。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从基本理论素养到动手能力都不相适应,知识运用能力弱。
2. 《网络基础》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环节欠缺。授课模式大多是m+n模式,即m节理论课+n节实验课,实验学时安排的较少,甚至有些院校并没有专门的网络实验室,导致实验环节不正规,实验内容难度较低,学生学习的大量理论知识不能用实验来验证,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
2.2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现今多数高校网络课教学方式还是以多媒体教学、老师说教为主,课后安排几节实验学时,学生记大量枯燥的理论内容,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网络课程内容理解困难,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后,只记得一些基本概念,考试前背概念,应付考试,并未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技术,教师的教学内容未能做到与时俱进,教学内容过于落后,导致实践环节实验内容单一落后。
2.3 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中,其内容理论知识点较多,需要实践操作的内容较少,偏离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另外也偏离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的课程特点,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和教学如果使学生没有学到具体的实践操作知识,这样的教学就是失败的,使得学生空有一身理论知识,但实践的动手操作能力却是完全的丧失。
3. 课程研究价值
3.1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网络基础》课程合并成《计算机组装及网络技术》,是我院首次提出课程合并,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信息,虽然有一些文章提出要将计算机硬件和网络技术合并的想法,但是并没有院校实践过,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值得借鉴的非常少。
3.2 在《计算机组装及网络技术》课程配套教材方面,偏重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维护方面,只是简单涉及到计算机联网的方法,对网络其他方面涉及甚少。需要重新根据课程性质,整合课程资源,编写教学材料。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网络基础》课程合并成《计算机组装及网络技术》,并不仅仅将课程合并成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和技能融合到一起,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密不可分的,计算机的操作不是单一的计算机操作,更多是和其他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形成一个整体。通过整合课程,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网络等有机的融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项东升. 《计算机组装与调试》教学方案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
[2] 周兵,金智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3] 张洋. 《计算机维修与维护》课程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0).
[4] 武本令,张俊霞. 《计算机维修与维护》面向市场教学的探讨[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01).
[5] 刘莹. 基于能力本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 中国科技信,2011(24).
[6] 敖广武,王玉军. 谈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 辽宁高职学报,2010(06).
作者简介:谢金荣(1979-),男,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项目经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