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w_2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树立“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创新创业精神,是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助力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作者亲身教育实践,从激励机制、教育载体、工作模式等方面入手,对构建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做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 教育模式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探索与实践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概述
  (一)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今天的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正在蓬勃涌动。当前,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时代和国家战略的要求,更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迫切现实需要。如何采取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为引导和鼓励学生树立“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最终助力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实现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就业。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自2011年起在我校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探索试行了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24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试图进一步研究符合文科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途径和一般规律。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概述。
  一般而言,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新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涵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要素。根据实践创新能力的内涵,围绕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这一总目标,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依据大学生所处不同年级阶段特点,着力构建两项激励机制、四位一体教育载体、一个核心工作抓手三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具体而言,“2”即“榜样领路”和“家校联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始终;“4”即依据大学生所处不同年级阶段的特点,有侧重地开展系列导学讲座、系列院系级创新创业竞赛、专业课外研习小组活动和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营等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形成的活动;“1”即以鼓励学生参与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和科创实践活动为抓手,凝练创新创业成果,全程一对一精准辅导,确保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全面提升。
  我们在中文类专业试行“241”模式六年来,实践证明,该模式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成效显著。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实现路径
  具体而言,六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实施方法。
  1.建立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激励机制。
  (1)“榜样领路”激励机制。
  一是通过院系(年级)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大对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和典型学生的宣传,着力营造氛围,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参与意识与热情。二是定期举办优秀团队经验交流分享会,打造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实践经验薪火相传。三是开展系列表彰,进一步激励学生。如在毕业表彰中加入“创新人才奖”这一荣誉称号,对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毕业生予以充分肯定。
  (2)“家校联动”激励机制。
  家校合力,共同激励学生提高参与热情。与假期新型家访结合起来,在实地家访、和家长的电话沟通及寄送一对一学生个性化评语等交流中,建议学生家长从家庭教育层面不断引导鼓励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相关竞赛和实践。
  2.建立“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载体。
  (1)开展系列创新创业导学讲座,着力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展系列讲座,有针对性地邀请创新创业领域专家、专业教师、毕业校友举办相关讲座,启蒙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目前我们已形成“新生导学大讲堂”(着力启蒙创新意识)和“未来与发展”(着力提升创新创业素养)两个品牌讲座,三年来累计开展讲座40余次。
  (2)成立专业课外研习小组,着力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指导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成效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院系创新创业导师团,制定课外研习小组相关规章制度。在導师团指导下,鼓励学生跨年级、跨专业组建研习小组,引导学生以专业为范围和选题,定期开展主题研讨、学习心得交流等活动,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奠定初步基础。
  (3)开展系列院系级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精心组织系列院系级创新创业竞赛,加大宣傳力度,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实战演练能力。目前我们已形成院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创新创业论坛、创业项目策划大赛、简历设计大赛等一系列常态化品牌竞赛,累计开展院系级竞赛30余次,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基本创新能力。
  (4)开办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营,系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于2015年成立了中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依托“中心”和院系3个专业实训基地开办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营,广泛吸纳系优秀的创新创业个人和团队入营,对创业中心内学生团队的创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开展创业先锋培训班、创业园区参观、创业项目路演展示等系列活动。并在学生创业团队发展成熟时,与学校创业孵化园对接,将有潜力的项目输送至孵化园进一步培育。
  3.以高水平学科竞赛和实践活动为抓手,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凝练升级。
  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创意挑战赛等国家级高水平创新创业类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同时指定有经验的老师全程一对一精准辅导。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通过备赛进一步磨砺意志力等自我管理技能,进一步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等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实施过程。
  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我们根据学生所处不同年级的阶段特点,以“一年级启蒙意识打基础、二年级集中培训提素养、三年级实践模拟练能力、四年级实训演练谋就业”的教育思路,运用“241”教育模式。针对一年级学生重点开展普及性导学讲座和互动性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时间接触创新思维,推动创新意识萌芽;针对二年级学生,重点开展专业性导学讲座和课外研习小组活动,着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基本素养。针对三四年级学生,重点开展院系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参加高水平科创竞赛和创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最终形成。同时,“榜样引路”和“家校联动”的激励机制,以及“一对一”开展指导的工作方法贯穿大学四年始终。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主要成效及实践经验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主要成效。
  我们探索实践“241”模式六年来,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提升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学生参加高水平科创竞赛成绩极为突出。
  近三年,中文专业类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等高水平学生科创类竞赛,获市级以上奖励28次,多次创学校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获奖突破。如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铜奖;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重庆赛区一等奖。
  2.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极为突出。
  近三年,中文系学生申报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4项,市级立项30项,校级立项35项,参与学生总计240余人次,学生科创立项成果全校突出。
  3.一流的就业水平和学生自主创业成果。
  近三年,得益于“241”模式培养出学生的良好创新意识和突出实践能力,学生就业力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明显提升,多名学生自主创业,涌现“绿野仙踪”、“见素茶斋”、“未来职路”等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优秀学生创业成果。
  (二)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实践经验。
  第一,将“榜样领路”和“家校联动”激励机制贯穿始终是运用“241”模式的重要基础。让学生深刻认识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不断鼓励学生战胜参与过程中的困难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难点和重点。为此应始终坚持激励机制的运用,让学生始终保持参与热情,攻坚克难。
  第二,坚持一对一精细化开展工作,是运用“241”模式的关键。尤其在激励机制与竞赛抓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坚持一对一开展工作。一对一鼓励学生个人,一对一联系学生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在学生参与高水平竞赛时,一对一全程精心辅导学生。
  第三,将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实践表明,坚持與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更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促进高水平科创成果产出,进而最终推进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改進思路
  (一)加强理论研究,探索更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搜集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进一步系统总结六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探究其中一般规律;两相结合,力争在现有“241”模式基础上探索文科类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分阶段分层次的“金字塔式”培养模型,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持。
  (二)加强实证调研,探索“互联网 ”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举措。
  在同类高校文科专业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实际调研,进一步搜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能力提升的实际期待和实际需求,探索贴近大学生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举措;进一步研究“241”模式与学生就业力提升的关联度,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精准就业帮扶相结合的教育举措,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优化,以推动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参考文献:
  [1]李丽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优化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6).
  [2]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黄林楠,丁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6).
  本论文系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学生工作精品项目“文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41’模式探索—基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视角”(项目编号:fdy201606)阶段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因宣扬人的绝对自由而在西方哲学界独树一帜,“存在先于本质”是其核心。人的本质是在人的存在中形成的,依靠人的意识对人的存在不断否定和虚无化来完成。本文借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自为的存在对自在的存在的虚无化揭示解读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罗珍这个人物角色存在状态的转变,揭示其离开香格里拉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自在 自为 本质 存在 《消失的地平线》  在法国哲学家
摘 要: 随着高校学报办刊环境的竞争加剧,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能仅依赖硬件条件,重视软实力势在必行。需要分析高校学报软实力的内涵,探究软实力在高校学报出版领域中的相关构成因素,厘清各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提升过程中,注重高校学报文化、品牌、执行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公共关系等方面,通过自身的综合评价研究,动态调整学报发展模式,开拓办刊思路,扩大高校学报的影响,从而不
摘 要: 马克思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是其早期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文本,选择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原子论,阐发自我意识哲学,并通过对伊壁鸠鲁原子偏斜理论的阐述说明“个别自我意识”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就有了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个别自我意识 原子偏斜  一 
摘 要: 《纯真年代》,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纽约为背景,讲述了三位贵族青年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以纽兰和埃伦的爱情悲剧为结局。本文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对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每一阶段的需求和选择进行分析,揭示故事的悲剧原因。  关键词: 《纯真年代》 纽兰·阿切尔 需要层次理论  1.引言  伊迪斯·华顿(Edith Whart
摘 要: 本文在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英语教学原则,找出有效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从而全面促进高职学生英语能力发展。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学生中心 教学策略  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注重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进行改革,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给学生营造更生动直观的语言联系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丰富的英语知识。  1.传统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
摘 要: 习近平历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开展习近平历史观进课堂,是东北大学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创新举措,契合中央精神和形势要求,对于推进高校“三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历史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习近平治国理政非常注重运用历史思维,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
摘 要: 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促成了新工科的出现,新工科的建设对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根据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优势和特色,从大类招生、优化方向、强化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培养方案、产学研合作育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对构建“新型”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同类高校相近专业开展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 要: 2017年2月湖南省发布了《〈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该方案中提出了“‘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流专业群’的建设目标与建設任务”。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顺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提出将创建“双一流”院校作为2018年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全面培养和打造卓越执行力显得更重要。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执行力 “双一流”  2017年2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湖南省
摘 要: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小学语文课程是非常关键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努力将实际生活和语文知识结合起来,打破语文与生活的壁垒,让学生真正从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学习语文,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与语文沟通,进而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点燃思维的火种,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小学
摘 要: 目前,职业中学招生困难,生源流失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的原因,也有传统社会轻视职业技术的原因,本文从职业教育政策文本中找原因,反思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教育政策的制定既是一个利益分配的过程,又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受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制约,制定职业教育政策需要平衡各种关系,满足农村社会及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 农村职业高中 教育政策 农村职业教育  河南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