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创设课堂提高信息素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fhm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是一个人必备的生存技能,也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信息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未来的生活质量,而且给社会发展的进程带来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教师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生可塑性强,喜欢动手实践,此时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为小学生未来能力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教学理念,营造课堂信息气氛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具有明显的感性思维倾向,当周围的事物都向某一方向发展的情况下,会顺其自然的融入其中,因此,营造浓厚的信息氛围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营造课堂信息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环境,促进学生对信息探索的需求;其次,教师选择适当的放手,把信息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体验学习中掌握具体的操作技巧和操作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进行创新实践,从而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认识计算机》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熟记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名称,学生常常因为疲于记忆而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转变理念,让学生尝试计算机的安装与连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参与活动,在安装与连接的过程中学生沉浸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之中,自己俨然就是一个小小的电脑工程师,从而加深对计算机的深刻理解。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课本资料的讲解上,而是应该让信息环境从课本上走下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如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科目与信息技术整合,在这些科目的教学中加强计算机游戏、信息搜集等活动,营造信息氛围,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策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任务驱动模式,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发展的潜在动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是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阵地,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任务驱动下对信息技术进行探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即教师创设一定的任务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在角色行为中提高信息素养。在《文字的修饰》教学中,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的掌握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和艺术字的插入、调整等简单操作。考虑到之前学生对于WORD的运用和文字的基本知识比较熟悉,如果单纯的按照教材步骤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为此,教师采用了任务驱动法为学生设置任务——母亲节即将到了,请同学用WORD为母亲制作一种电子贺卡,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感恩,要求电子贺卡装饰尽量精美。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围绕主题合作,学生要搜集整理关于母亲节的文字,进行输入后按照教材步骤对文字进行修饰,有的插入艺术字,有的插入图画,学生制作得热火朝天,把对母亲的感恩和一展身手的欲望借助于贺卡表达出来,当学生在制作中遇到无法逾越的问题,教师给予积极的点拨引导,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这课教学中,让学生围绕任务来实现信息技术的训练过程,不仅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的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
  (二)主题探究模式,强化学生探索信息的外在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加强学生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获取独特的感受。实施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提供有效途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即让小组成员围绕主题,在知识与经历的体验上进行实践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实践性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信息综合能力。例如:在《创作图画》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主题探究教学模式,课前要求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特色风景,可以用照相机记录下来,也可以通过网上搜索相关图片;课堂伊始教师快速地将图画的基本操作与学生一起共享;在接下来的拓展训练中要求学生以“这边风景独好”为题目为自己的家乡画一幅图画,学生有之前的搜集信息基础,再加上对故乡的感情,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开展主题活动探究,每三组为一对,可以分为红队和黄队,每一队中一组进行文字资料的搜集,二组进行照片的处理,三组进行半成品的制作。学生完成好之后,两队同学进行PK,比一比哪一组的家乡最美。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延伸教学内容,搭建课外信息平台
  信息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而需要学生在对信息技术的反复运用中逐渐提高的过程。因此,小学信息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打造新颖课堂,还要重视课外教学内容的延伸,从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让信息能力成为生活中必备的技能。主要途径可以从两方面拓展:一是建设学校电子资源和计算机网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学校电子图书馆,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对图书馆中海量的信息资源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是加强学校网络建设,打破家长认为网络对学生“百害而无一益”的片面认识,积极推进家庭网络建设,并培养学生自主、自律的绿色上网习惯,家校合作共同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做出积极的努力。
  总之,面对信息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关键性的教育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开展课堂研究,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信息的探索者、使用者、分析者,做信息处理的决策者,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做出应有的努力。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也努力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一)以旧带新预习单词,让学生找到预习最简单的方式  小学英语课本简单的说就是学习单词和课文两部分。例如四年级,单词通常有六至八个,其中一半是在三年级的书中出现过的二会单词。看到这个特点,我就在学生预习之前给学生
春节里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在小区通告牌上看见一则通知:明天晚上6点到9点停电停水。于是,爸爸妈妈未雨绸缪(chóu móu),各自准备起来:妈妈负责储(chǔ)水,一共储了两桶;爸爸找出所有充电宝充电,保证停电的时候要用的电子设备电量够用。我想:“组织一个小派对一定很好玩。”因此,我也悄悄准备了起来。  小区其他人家有些也行动起来了,還有一些人无动于衷(zhōng),我真想提醒他们啊!  时间过得
未成年人面临着学习上的巨大压力,高空拓展项目不仅能让他们释放压力,更能通过活动使心理变得强大,激发个人潜能,学会正确面对困境,积极处理危机,面对挑战不言放弃、勇于开拓;可以训练学生的挑战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学会用平常心对待新的、严峻的挑战,树立“我必行”的观念,让他们学会突破,经历内心的冲击,可以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存在的价值,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同时体会同伴的鼓励与激励并认
如何让孩子想学、会学、乐学,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近年,我们数学教研组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我们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必须做得好。”具体地说就是要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实验、操作,用心去体验数学,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积极的认知态度,提高数学的综合素养。  一、“做”数学——数学课洋溢
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被教师们重视和运用,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将课堂教学放在一个更加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去教学,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提高我国小学生对基础语言文化的学习能力,充分展现我国语言文化的魅力。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够,但是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富有想象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意识,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朗
一、以生为本,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  所谓“以生为本”,就是改变古诗教学由教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安排自学的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教师安排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
区里准备同课异构《雾凇》一课,根据四年级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一是复习本课的生字词语,再回顾本课的大体内容。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的重点段落第二自然段。三是欣赏雾凇的晨景,学习第三自然段,回望第一自然段,学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先后在两个班级教学《雾凇》的第二课时,结果却大相径庭:甲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乙班却学得磕磕绊绊,老师拖堂才勉强完成任务。同样的教学内容
一、认识到“幼小”过渡的差异    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是紧密联系但又有所差别的两个阶段,做好过渡以及小学生的正确引导,是一年级老师必须做好的工作。  刚入小学的学生,在思维活动和行为方式上还带有明显的幼儿期的特点,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的色彩鲜艳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在幼儿阶段末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意识,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并且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到一
活力由三个维度的能量组成,即体力、情绪能量、认知灵敏性。那么,打造活力学生,也可以从这三个维度激发学生的能量。就体力而言,有活力的学生表现出身体健康,感觉精力充沛,饮食、睡眠良好等。就情绪能量而言,有活力的学生通常表现为活泼开朗,积极乐观,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同情他人等。就认知灵活性而言,有活力的学生表现出充满自信,思维敏捷,学习效率高等。  第一维度:体能的激发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一、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关于母语在外语教学发挥的作用,外语教学界一直都是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系列习惯养成的过程,因而外语学习则必须努力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一套新的语言习惯。受此影响,一些教学法基本上排斥母语在教学中的运用。  有的学者坚持认为少儿外语初学阶段应沉浸在纯粹外语的课堂教学环境,因而提倡一些用外语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强调儿童背诵了几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