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N_cntj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园阶段,幼儿们需要在艺术教育中,对艺术世界有更多的直观体验,培养他们自发性自主性的同时,也让他们对艺术有更多的积极情感,幼儿教师要注重加强在艺术教育活动中,特别是美术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通过教师转变理念、创新设计和组织实施等工作的开展,让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的创造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艺术教育;创造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1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87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教师要关注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幼儿未来的发展,幼儿教师要通过艺术教育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更多的保护和激励,幼儿教师要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让幼儿的创造力,特别是创造思维和创造的基本行动力得到培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认真研究关于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相关理论和已有经验,在培养幼儿创造力这一任务或工作中,明确具体的目标和途径问题。多年以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一个重要的方向和基本任务。因此,从幼儿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当前在幼儿创造力培养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让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有更加明确的方向。
   一、当前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并且积极地落实到行动中。多年以来,关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教育界也有很多的努力,综合分析来看,在幼儿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缺乏对幼儿进行创造力培养的观念
   在幼儿阶段,幼儿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这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在幼儿园阶段,幼儿们会接触到非常丰富的艺术类课程以及人文的课程,对幼儿进行创造力培养有着很多的优势。不过,很多的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们创造力方面缺乏正确的观念,也使得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没有很好地保护幼儿们的想象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优势,甚至出现了扼杀想象力的情况。幼儿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所以,在幼儿教师的引导鼓励和呵护之下,幼儿在想象力方面以及创造思维方面可以得到有效地引导和培育,然而教师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行动的话,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单一
   要想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鼓励幼儿的想象和自由自在的艺术创造,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要尽量多样化,但是长期以来,很多幼儿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材比较传统,教学的方式也比较单一,这样的情况大量存在,也影响了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特别是艺术类的教育教学活动,要能够充分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他们积极地参与和体验,才有可能让他们在创造思维和想象力方面得到更多的启发,从而促进他们想象力的发展。
   (三)缺乏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评价机制
   如何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培养的效果如何,这些都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才能结合具体的目标和评价标准来进行评估。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却缺乏相应的评价的环节,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这种情况的存在也限制着对幼儿进行创造力培养工作的科学化开展。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也要在评价机制方面进行完善,是采用量化评价,还是采用质化评价要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而确定。考虑到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观察法,收集一些一手数据,从而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情况进行质化评价。而且考虑到艺术教育活动的特点用量化评价的方式也不现实,因此,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在评价的机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二、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力培养的策略
   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的生活中都会接触到一些艺术教育类的活动,对幼儿来说,通过艺术类教育活动的参与,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在一种自由自在宽松的氛围中发挥想象力,感受创造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满足。那么,作为教师,分析已有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进而提出有效的改革方案,从而可以对幼儿进行更加有效的创造力的培养。
   (一)重视对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工作
   观念是先导,只有观念变了,后面的行动才会紧随其后。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完善教学观念,重视幼儿创造能力培养,让每一个幼儿感受创新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如情景教学、探究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等,以此丰富幼儿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时,幼儿教师提前进行的教学设计,要把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只有幼儿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了对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教育活动,转变了观念,才能有意识地在工作中融入这一内容,也会有意识地改革传统教学中过于僵化单一的模式,让幼儿能够在更加丰富、更具有创新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二)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渗透创造力的培养教育
   音乐是一种艺术类的活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作为创造能力培养的载体,引导幼儿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并展示自我,以此培养幼儿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幼儿们想象力比较丰富,总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想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音乐,并且能够伴随着音乐舒展自己的身体,从而达到自主创编舞蹈的效果。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达到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也最容易有一些创新创造。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在音乐这种艺术类的活动中,结合着舞蹈艺术,让幼儿们能够对艺术教育有更多的亲切态度,充分地感受音乐和舞蹈给自己带来的放松和快乐满足。另外,结合着音乐和舞蹈,幼儿教师也可以培养幼儿们的语言能力,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这样的艺术活动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语言的发展也伴随着幼儿思维的发展,所以创造力的培养,实际上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必然结果,结合着语言的训练,幼儿的思维会朝着更加抽象的方向发展,当然受到年龄的限制,幼儿很难超越这一限制而跨阶段地在思维方面有所发展,但是對于幼儿来说,更多的直观体验,也有助于将来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更多的直观体验与语言这样相对比较抽象的形式相互配合,对于幼儿的想象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都非常必要。    (三)要从幼儿的兴趣激发入手,让他们有创造的热情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在很多艺术类的活动中都可以培养兴趣,当然,一方面教师要给幼儿一定的引导,另一方面也要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技能之后,能够有创造的自由。美术也是幼儿们经常参与的艺术类的活动,幼儿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多强调让幼儿模仿进行绘画或其他的手工制作。不过,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来说,光有模仿还远远不够,可以说,模仿是第一个阶段,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幼儿们拥有一定的创造的自由。这样他们才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美术的学习和体验中去。所以,实际上,幼儿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创作兴趣,并且要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多从幼儿的角度制定评价的标准,能够看到他们的进步以及在他们这个年龄段能够达到的水平,让他们有更多的信心,也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之下,更愿意参与这样的艺术创作活动。
   (四)借助多媒体教学刺激幼儿进行创造
   信息多媒体技术可以应用到幼儿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美术,这些艺术类的教育活动,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进行。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多媒体教学能够用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给幼儿的视觉和听觉带来更多的冲击,给他们更多的刺激,从而在创造发散思维等方面得到促进。特别是可以结合一些动画的方式,让幼儿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综合类的艺术活动。多媒体教学本身就具有更强的创新创造性,所以幼儿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给幼儿们打造出全方位的创新创造的环境,在对幼儿的视觉刺激方面效果尤其突出。这也要求幼儿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方面做到更加的熟练,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融入更多的创新要素,在资源的整合创新方面给幼儿们带来更多新鲜感。
   (五)在创新的艺术活动中,给幼儿的创造思维提供积极的促进要素
   作为幼儿们学习活动中的主导者,作为幼儿日常幼儿园生活的领导人,幼儿教师要用自己的创新教学,给幼儿们带去更多创新的刺激。幼儿教师要结合各种艺术类的教学活动,通过整合的方式,让各种艺术活动相互结合,给幼儿们带来更加强烈的艺术感受。例如,以往教师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侧重于美术理论知识的讲解,或是美术作品的鉴赏分析,关注幼儿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对于幼儿创造性的培养缺少重视。很多教师虽然重视对幼儿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也对临摹特别重视。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要重点将美术、音乐和舞蹈等活动进行巧妙的结合,要让幼儿有更多的观察和直观的体验,用美术创造的方式,展现自己在舞蹈和音乐中的体验。在音乐、舞蹈和美术中,都可以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体验展现出来。所以,幼儿教师要成为一个设计者和促进者,让幼儿们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地感受到艺术给自己带来的丰厚感。
   总之,幼儿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艺术类的教育教学的活动,并且有意识地引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将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維和创造的能力作为重要的目标,加强评价标准的制定,加强对幼儿创造力的评估,有意识地开展创造类的教学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创造氛围。
  参考文献:
  [1]朱红萍.影响幼儿美术创造力发展的因素[J].江西教育,2020(36).
  [2]王彩鱼.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实践[J].山西教育(幼教),2020(12).
  [3]徐家芬.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竹子资源的利用[J].考试周刊,2020(A3).
  [4]陈付菊.右脑潜能开发应渗透在幼儿日常教学活动中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
  [责任编辑 谷会巧]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前练习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前练习的环节,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导学案、练习案等,因为课前练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文章主要分析和总结了课前练习的重要作用,通过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总结相关的策略、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体育专业教育愈加重视。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应有良好的体育综合素养,这才是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核心。特结合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现状,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出几点参考性建议,旨在为提升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助一臂之力。教育改革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也提出了要求,从而使新形势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育与社会发展脚步进行有机契合。  
摘 要: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可以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切实提高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尽可能避免数学成为学生课程学习中的“短板”,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景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143-02  DOI:10.166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中学的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对整体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过去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的教学状况,从兴趣培养、素质教育以及实验教学等角度出发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实现学生物理学习能力提高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 文
摘 要:英语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初中生的英语素质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初中生掌握英语的学习技巧,从而为英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初中生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初中英语教师改变了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初中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摘 要:初中是学生接受教育和形成能力的重要节点,学校要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给初中生构建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激励初中生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实际初中教学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初中教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措施,以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特点为基础,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初中阶段;
摘 要:德育是初中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初中生的健全人格。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传统的德育模式不能满足初中生的需求,使班级管理中出现漏洞,因而“管育并重”德育模式应运而生。初中班主任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利用好“管”的手段,发挥出“育”的作用,引领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促进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发展。  关键词:管育并重
摘 要:尊重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赏识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素质教育理念下人性化、人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将赏识教育有效地融入班级管理中,在承认、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利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认可,最终帮助后进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激活学生的活力等,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特以中学班级管理作为研究中心,对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教育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赏识教育
摘 要: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往往比较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良心理情绪,一旦带有不良情绪进行学习,是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更不要讲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了,所以,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并运用语言艺术促进互动交流,进而促进班集体得以健康发展。特针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沟通艺术展开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沟通艺术 
摘 要: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十分重要,能够帮助幼儿启智,更能够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研究可知,可以从幼儿阅读特点、阅读材料、阅读环境、阅读经验、阅读体验以及阅读兴趣六个方面来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阅读;阅读兴趣;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173-02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