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激活语文课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mmm1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前沿,初中语文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应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磁场。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个体都是唯一的,都具有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共性当中所凸显出的一部分。个性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也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一批个性和谐发展和极富创造力的新型人才。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的语文学科,该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尽情绽放呢?
  一、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特点
  每个人天生素质都存在差异,尤其是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所受教育的环境与影响不同,使得他们的素质结构在很多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个性化教育就是要特别注重学生这种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采取不同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根本。具体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只看学生分数,要确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因材施教。
  二、构筑民主师生关系,营造个性发展氛围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教师对学生发挥的作用是“复制性”的而不是“生产性”的,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疏离。时代呼唤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反对不平等的支配与被支配。师生之间是一种共享精神、知识、智慧、意志并且容忍差异的交往过程。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人”;学生也应把教师看成是一个与自己相同的、有血有肉的个体。只有师生双方相互关爱生命,珍视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民主平等、信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学生的个性也才能健康成长。作为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语文学习环境,给学生一对自信的翅膀,创造条件让他们相信自己,使得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地学习语文,在语文天地里自由畅游。
  三、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发挥学生优势特长
  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而发现这些差异、正视这些差异、重视这些差异、利用这些差异也是教育工作者所不可忽视的。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并躬行之。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就是在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等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让他们的个性有一个自主、健康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那些确有特长的学生“学有所学、爱有所好”,树立起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校园氛围,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个性的价值和老师热切的关怀,体验进步的喜悦,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展露教师个人魅力,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除了智者,任何人都不能使别人成为有智慧的人。语文教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个性修养,意识到语文教学中蕴含着师生的生命活力,努力去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摩体以定习,因性而练才”,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教学风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里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五、广辟个性发展渠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语文教科书课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内容上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一篇篇美文或如一幅幅长长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在美的享受中,学生的个性也可以尽情地绽放和挥洒。教师要力争让语文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发散地。老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不仅仅是提供或推荐一篇文章或一本名著,而是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读,在深入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章,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沟通。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写下来,要求学生勤做读书笔记,常写读书体会,并以日记或周记的形式与他人进行交流。在写作指导上教师不可设下太多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放手让学生去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叶澜先生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当今中国教育界最具感召力的声音。它是对“教学特殊认识论”的超越,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对师生共存的课堂生命质量的关注。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树立全面育人的新观念,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来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昆山市正仪中学。
其他文献
大部分的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作时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理可讲。在教师的逼迫下,学生费尽心机,绞尽脑汁之后,逼出的文字毫无个性与情感,读之味如嚼蜡。其根本原因在于迷失了作文创作创新之源。如何鼓励作文创新,还得从“源头”上做文章。  一、放归生活,收获精彩  首先,要界定“生活”概念,所谓“生活”首先是指学生所经历和感知的日常积累,师生平时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察,阅读和思考而
陶渊明诗古朴自然的美学风格已经学界反复论述,然从诗人之“居”的角度切入,并对“居”的文化渊源进行梳理,进而探析陶渊明诗文中“居”的审美意象,学界尚缺阐述。陶渊明糅合儒家
农村土地的市场配置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客观存在,但却是以合法方式和非法方式并存的形式出现的。调查研究了佛山地区存在的各种土地流转方式后,分析其非法方式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2013年高考古诗鉴赏题题型依然设置为简答题形式。简答题的要求是简明完整准确,可是学生完成古诗词鉴赏题笔答题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写不出要点,答题不简明不规范不完整,因而有必要进行规范性训练,使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式答题,尽量减少失分。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简明的答题步骤程式,供大家参考。  步骤模式:  1.提出一个问题  问题示例:在语文和数学这两科中,你认为哪科更重要?  2.回答问题  第一步,重
这些年来,各种高中语文教材和读本中选用的外国文章不少——当然很多是翻译过来的“译制片”。  如果对语文教材中的“译制片”们做一点细细的研究,就会感觉到,高中课本中的“译制片”存有不少翻译的问题,譬如:用词不准确,语病,繁冗,甚者将原作句义译错等等。  固然,不是说有问题的文章就一定不可以进教材,而是,笔者以为,对待“译制片”要小心一点,尤其是教授汉语文的老师。  下面有几个具体的例子:  1.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