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影响2011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725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一年一度的新影像系列展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期间举行,该展览试图展现当代摄影艺术的多样性和国际性。这次参展的六位摄影师不同的摄影技巧和背景体现了当今摄影艺术的多样性。莫伊拉·戴维将邮票、邮戳和邮寄地址经过光学作用融入每张照片,乔治·乔治奥记录了现代土耳其在西化大潮和流行文化中对民族传统和自然景观的保护,迪安娜·劳森注重表现各阶层非洲裔美国人的肢体动作和不同经历,道格·理查德足不出屋地抓拍了电脑上谷歌地图中颓废的美国城市街景,维维安·萨森重现了她的梦境和儿时在肯尼亚的成长经历,张大力以档案、书籍和期刊为原始素材回顾了毛泽东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的宣传影像。这些摄影师从不同视角,以不同的表现手法记录着世界,实现了动态联合。
  莫伊拉·戴维(1958年生,加拿大人)曾就读于蒙特利尔康卡迪亚大学和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现定居纽约,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图书馆里担任摄影工作。一本名为“咖啡,咖啡”的书让她想起曾经在笔记本上写过“咖啡店,图书馆”,这次展出的一部分照片就以此为题。每张照片上都有绿色小方块围成的区域,戴维曾将它们折叠起来邮寄给朋友,所以上面会有邮票、邮戳和地址,甚至折痕和裂口这些人为触摸形成的痕迹,这在当今的电子通讯时代已经很少见。她把咖啡馆和图书馆这两个提供舒适的私人空间及体力和脑力给养的公共场所联系了起来。
  乔治.乔治奥(1961年生,英国人)在获得伦敦中心工艺专科学校的摄影学士学位后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他的大量作品摄于东欧和土耳其,近五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伊斯坦布尔。在游历土耳其的过程中,他记录了城市面对变化和发展为保护传统和自然景物所作的努力。他的照片聚焦于日常生活,探寻了东西方差异、民族认同感、现代化和城市化与日益兴起的民族主义和宗教在土耳其的冲突。在经历了有争议的选举及申请加入欧盟后,土耳其正站在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乔治奥试图在它确立21世纪的民族身份过程中捕捉到帝国政权的影子。
  迪安娜.劳森(1979年生,美国人)2004年获得罗德岛设计学院的美术硕士学位,现在纽约生活、工作。劳森把她的拍摄对象看成家人,虽然没有丝毫血缘关系。事实上,他们都是陌生人,是照片使彼此发生联系,变得亲近。在拍照之前摄影师先在纸上勾勒出草图。她的作品体现出西方和非洲的肖像画传统风格,挖掘透露个人社会经历的肢体语言。她让拍摄对象用肢体摆出不同的字母样式,展现出人的无限多样化。照片在表现人物之间亲近的同时也反映出彼此之间的对抗。观者被引入照片中人物的世界,但也只是旁观者而已。
  道格·理查德(1968年生,美国人)在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学习过历史和社会学,后改学摄影。他的照片聚焦于失业率高、受教育机会少的美国城市。在虚拟的网络旅行中,理查德利用谷歌地图的街景视图功能,选取了大量边远城市的街景。经过认真筛选,用数码照相机把电脑中的图片拍摄下来,处理成全景形式,并去除了谷歌的水印。这些照片反映出美国的贫困和种族平等问题,也涉及网络图片的监管和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
  维维安·萨森(1972年生,荷兰人)学过时装设计和摄影,后获得荷兰阿纳姆艺术学院的美术硕士学位。儿时的她曾在肯尼亚待过三年,在那儿的生活经历对她影响深刻。1978年回到荷兰时,她甚至觉得自己不属于欧洲。16岁时又重返肯尼亚,并自此留在非洲工作、生活。她的摄影题材主要来源于梦境及在非洲的经历,重现梦中超现实的情景,同时也让观者跟随她一起重拾儿时的记忆。
  令人惊喜的是,在这次展览上也出现了中国摄影师的身影。张大力(1963年生,中国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在北京从事艺术工作。他以原始档案材料,如书籍、期刊等印刷媒体再现了历史,体现了摄影在毛泽东时代的国家宣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些资料图片在当时都需要经过审查处理,进行重新润色、修描,才会出现在媒体中。他把这些资料图片组合起来进行拍摄,试图凸显这些历史图片的政治和艺术效果。
其他文献
日本明治时期,一些宗教思想家提出了“日犹同祖论”一说,声称“日本人的祖先是犹太人”,并在《圣经》中找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依据。乍一看,“日犹同祖论”是日本把自身与受欺侮的犹太人同化,呈现出对屡遭迫害的犹太人的友好和亲和。但实际上,这是日本在利用犹太教作为西欧基督教社会母体的优势地位来抬高身价,使日本能够在国际社会上免遭欧美强国的歧视,只不过表面上打着亲犹的幌子罢了。  日本人和犹太人的渊源  在
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对不幸婚姻产生的恐惧感,导致不少美国男性不愿再涉足婚姻而选择单身生活。这项调查是一名49岁名叫卡尔·怀斯曼的美国人进行的,而怀斯曼本人就是单身汉。有1533名单身男性接受了调查。  怀斯曼在接受路透社的电话采访时指出,害怕跟不投缘的女性结婚的男性,是不结婚男性的10倍。特别是他们属于生活在失败婚姻家庭成长起来的一代。其中有的男性认为不结婚可能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也有的男性
面对父辈,后来人的目光多半是仰视的,这符合人伦秩序的规范要求。即使评说,也多谨遵“为尊者讳”的教诲,以免担了“弑父”的罪名。这样的观念中西概莫能外。因此,当我观看德国电视剧《我们的父辈》(2013),编导直面父辈“二战”经历,将那骄傲荣耀之下的迷失背弃摧残撕开给世人看的勇气令我肃然起敬。  《我们的父辈》是三集剧,单集90分钟,内容含量极大。编剧积多年努力,查阅大量资料,走访很多战争幸存者,从当代
一  索尔的故事,是一场对死亡的挑战。  索尔是匈牙利犹太人,集中营囚犯特遣队员。在纳粹集中营的语境下,此特遣队特指一群特殊囚犯,亦被称为“秘密搬运工”,为纳粹打扫毒气室、焚尸炉、万人坑。毒气室处死一批人,他们整理衣物和犹太人最后藏匿的贵重物品,清理堆积如山的尸体,装上拖车送去焚烧,擦洗、冲刷墙上地上的秽物和鲜血。毒气室再成“浴室”,继续“运转”,周而复始。  索尔,一个瘦削的黑眼睛、黑头发的中年
荣获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提名奖的爱尔兰、加拿大合拍影片《房间》(2015),片名朴实无华,拍摄手法克制平实,人物关系简单,结构也不错综复杂,而剧情演进却扣人心弦,人性的光芒闪耀其间。  该影片改编自爱尔兰作家爱玛·多诺霍的同名小说。小说出版于2010年,入围几乎所有英国文学奖,并进入布克奖决选名单。爱玛在采访中表示,虽然小说的灵感来自2008年轰动世界的一个囚禁案——奥地利人约瑟夫·弗莱茨
本文所称的“购物”,并非只是大包小包的“血拼”,而是包括日常购物在内的零售。  要想了解美国的购物,首先要了解美国的城市格局。与中国不同,美国没有明显的城乡差异,除了一个州主要的几座城市之外,其余的一眼望去,都是乡村,但仔细一看,一些高档超市、购物区都隐藏在茂林修竹之中,因为美国的富人区、大学和工业园,基本上都在乡下。  如果你认为富人区在乡下,进而可以大大地“血拼”,那就大错特错了。以本人居住的
在日本北部青森县一个名叫“新合”的小山村里,一座小山平坦的山顶上埋葬着一名来自国外的传教士,两千年前他来到这里开始种植大蒜并且定居下来。他爱上了当地一个农民的女儿美由子,和她生了三个孩子,后来在此地寿终正寝,享年106岁。在新合村里,他的名字叫做DaitenkuTaro Jurai,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都称他为“耶稣基督”。  根据当地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所述,耶稣——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之一的“救世主
俄罗斯白银时代“不合时宜的天才女诗人”马丽娜·茨维塔耶娃是一位一生都在恋爱的女人。她有毕生相携的丈夫,却从未停止过对爱情的追逐,在她的“桃色名单”上既有诗人、学者,也有公爵、红军战士、演员,每一次她都爱得炽烈,每一次她都伤得刻骨。她渴望成为“被命运选中”的诗人超脱尘世栖居高处,可对爱情的渴望又总是将她拉回尘世让她成为一个凡俗的女人,于是她总在矛盾:成为诗人就意味着永久的孤独,沦为俗世女人则将永远丧
他的拇指轻轻地摩擦着我面颊上扭歪畸形的肌肉。这位整形外科医生比我足足大15岁,是个魅力十足的男子。他的凝视里透出的强烈的男性气质几乎让人透不过气来。  “嗯,”他平静地说,“你是模特儿吗?”  他是在开玩笑吗?他在戏弄我吗?我问自己,在他那英俊的脸上搜寻着嘲弄的迹象。绝不可能有人用时装模特儿来问我,我的相貌难看嘛。我的母亲不假思索地把我的妹妹当作她娇美俊丽的孩子。任何人都能明白我相貌平平,毕竟我有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它一直都被认为是影响国家社会安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虽然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差异性,但其共性特征还是显而易见的。梳理国外青少年犯罪的状况及干预措施,对于我国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  青少年犯罪的表现形式多有差异,但总体来说,大多数涉及的都是治安案件,但近年来刑事案件比例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