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一年一度的新影像系列展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期间举行,该展览试图展现当代摄影艺术的多样性和国际性。这次参展的六位摄影师不同的摄影技巧和背景体现了当今摄影艺术的多样性。莫伊拉·戴维将邮票、邮戳和邮寄地址经过光学作用融入每张照片,乔治·乔治奥记录了现代土耳其在西化大潮和流行文化中对民族传统和自然景观的保护,迪安娜·劳森注重表现各阶层非洲裔美国人的肢体动作和不同经历,道格·理查德足不出屋地抓拍了电脑上谷歌地图中颓废的美国城市街景,维维安·萨森重现了她的梦境和儿时在肯尼亚的成长经历,张大力以档案、书籍和期刊为原始素材回顾了毛泽东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的宣传影像。这些摄影师从不同视角,以不同的表现手法记录着世界,实现了动态联合。
莫伊拉·戴维(1958年生,加拿大人)曾就读于蒙特利尔康卡迪亚大学和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现定居纽约,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图书馆里担任摄影工作。一本名为“咖啡,咖啡”的书让她想起曾经在笔记本上写过“咖啡店,图书馆”,这次展出的一部分照片就以此为题。每张照片上都有绿色小方块围成的区域,戴维曾将它们折叠起来邮寄给朋友,所以上面会有邮票、邮戳和地址,甚至折痕和裂口这些人为触摸形成的痕迹,这在当今的电子通讯时代已经很少见。她把咖啡馆和图书馆这两个提供舒适的私人空间及体力和脑力给养的公共场所联系了起来。
乔治.乔治奥(1961年生,英国人)在获得伦敦中心工艺专科学校的摄影学士学位后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他的大量作品摄于东欧和土耳其,近五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伊斯坦布尔。在游历土耳其的过程中,他记录了城市面对变化和发展为保护传统和自然景物所作的努力。他的照片聚焦于日常生活,探寻了东西方差异、民族认同感、现代化和城市化与日益兴起的民族主义和宗教在土耳其的冲突。在经历了有争议的选举及申请加入欧盟后,土耳其正站在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乔治奥试图在它确立21世纪的民族身份过程中捕捉到帝国政权的影子。
迪安娜.劳森(1979年生,美国人)2004年获得罗德岛设计学院的美术硕士学位,现在纽约生活、工作。劳森把她的拍摄对象看成家人,虽然没有丝毫血缘关系。事实上,他们都是陌生人,是照片使彼此发生联系,变得亲近。在拍照之前摄影师先在纸上勾勒出草图。她的作品体现出西方和非洲的肖像画传统风格,挖掘透露个人社会经历的肢体语言。她让拍摄对象用肢体摆出不同的字母样式,展现出人的无限多样化。照片在表现人物之间亲近的同时也反映出彼此之间的对抗。观者被引入照片中人物的世界,但也只是旁观者而已。
道格·理查德(1968年生,美国人)在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学习过历史和社会学,后改学摄影。他的照片聚焦于失业率高、受教育机会少的美国城市。在虚拟的网络旅行中,理查德利用谷歌地图的街景视图功能,选取了大量边远城市的街景。经过认真筛选,用数码照相机把电脑中的图片拍摄下来,处理成全景形式,并去除了谷歌的水印。这些照片反映出美国的贫困和种族平等问题,也涉及网络图片的监管和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
维维安·萨森(1972年生,荷兰人)学过时装设计和摄影,后获得荷兰阿纳姆艺术学院的美术硕士学位。儿时的她曾在肯尼亚待过三年,在那儿的生活经历对她影响深刻。1978年回到荷兰时,她甚至觉得自己不属于欧洲。16岁时又重返肯尼亚,并自此留在非洲工作、生活。她的摄影题材主要来源于梦境及在非洲的经历,重现梦中超现实的情景,同时也让观者跟随她一起重拾儿时的记忆。
令人惊喜的是,在这次展览上也出现了中国摄影师的身影。张大力(1963年生,中国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在北京从事艺术工作。他以原始档案材料,如书籍、期刊等印刷媒体再现了历史,体现了摄影在毛泽东时代的国家宣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些资料图片在当时都需要经过审查处理,进行重新润色、修描,才会出现在媒体中。他把这些资料图片组合起来进行拍摄,试图凸显这些历史图片的政治和艺术效果。
莫伊拉·戴维(1958年生,加拿大人)曾就读于蒙特利尔康卡迪亚大学和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现定居纽约,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图书馆里担任摄影工作。一本名为“咖啡,咖啡”的书让她想起曾经在笔记本上写过“咖啡店,图书馆”,这次展出的一部分照片就以此为题。每张照片上都有绿色小方块围成的区域,戴维曾将它们折叠起来邮寄给朋友,所以上面会有邮票、邮戳和地址,甚至折痕和裂口这些人为触摸形成的痕迹,这在当今的电子通讯时代已经很少见。她把咖啡馆和图书馆这两个提供舒适的私人空间及体力和脑力给养的公共场所联系了起来。
乔治.乔治奥(1961年生,英国人)在获得伦敦中心工艺专科学校的摄影学士学位后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他的大量作品摄于东欧和土耳其,近五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伊斯坦布尔。在游历土耳其的过程中,他记录了城市面对变化和发展为保护传统和自然景物所作的努力。他的照片聚焦于日常生活,探寻了东西方差异、民族认同感、现代化和城市化与日益兴起的民族主义和宗教在土耳其的冲突。在经历了有争议的选举及申请加入欧盟后,土耳其正站在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乔治奥试图在它确立21世纪的民族身份过程中捕捉到帝国政权的影子。
迪安娜.劳森(1979年生,美国人)2004年获得罗德岛设计学院的美术硕士学位,现在纽约生活、工作。劳森把她的拍摄对象看成家人,虽然没有丝毫血缘关系。事实上,他们都是陌生人,是照片使彼此发生联系,变得亲近。在拍照之前摄影师先在纸上勾勒出草图。她的作品体现出西方和非洲的肖像画传统风格,挖掘透露个人社会经历的肢体语言。她让拍摄对象用肢体摆出不同的字母样式,展现出人的无限多样化。照片在表现人物之间亲近的同时也反映出彼此之间的对抗。观者被引入照片中人物的世界,但也只是旁观者而已。
道格·理查德(1968年生,美国人)在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学习过历史和社会学,后改学摄影。他的照片聚焦于失业率高、受教育机会少的美国城市。在虚拟的网络旅行中,理查德利用谷歌地图的街景视图功能,选取了大量边远城市的街景。经过认真筛选,用数码照相机把电脑中的图片拍摄下来,处理成全景形式,并去除了谷歌的水印。这些照片反映出美国的贫困和种族平等问题,也涉及网络图片的监管和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
维维安·萨森(1972年生,荷兰人)学过时装设计和摄影,后获得荷兰阿纳姆艺术学院的美术硕士学位。儿时的她曾在肯尼亚待过三年,在那儿的生活经历对她影响深刻。1978年回到荷兰时,她甚至觉得自己不属于欧洲。16岁时又重返肯尼亚,并自此留在非洲工作、生活。她的摄影题材主要来源于梦境及在非洲的经历,重现梦中超现实的情景,同时也让观者跟随她一起重拾儿时的记忆。
令人惊喜的是,在这次展览上也出现了中国摄影师的身影。张大力(1963年生,中国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在北京从事艺术工作。他以原始档案材料,如书籍、期刊等印刷媒体再现了历史,体现了摄影在毛泽东时代的国家宣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些资料图片在当时都需要经过审查处理,进行重新润色、修描,才会出现在媒体中。他把这些资料图片组合起来进行拍摄,试图凸显这些历史图片的政治和艺术效果。